離岸債爆雷!而這只是開始,最大的核爆在後面!

離岸債爆雷!而這只是開始,最大的核爆在後面!

離岸債爆雷!國儲能源3.5億美元債實質違約!

債市違約潮還在持續,並已由境內蔓延到境外,黑天鵝陰霾籠罩。

國儲能源3.5億美元債實質違約

技術性違約變實質違約,國儲能源違約實錘落地。

5月中旬,中國國儲能源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儲能源”)對外公告稱公司美元債出現技術性違約,原因為基層員工誤讀了債券託管人有關要求贖回債券和支付票息的通知,導致了公司方面在5月14日匯出了債券的利息,而沒有匯出本金。國儲能源表示,計劃不遲於5月25日支付本金。預計兌付日期已過,本金還是沒能兌付。

日前,國儲能源公告稱,由國儲能源全資子公司發行、國儲能源擔保的美元債未能償還3.5億美元本金,目前已經構成實質性違約。

據瞭解,本期債券由國儲能源全資附屬公司China Energy Reserve and Chemicals Group Overseas Capital CompanyLimited發行,國儲能源為擔保人,票面利率為5.25%,債券已於5月11日到期。

離岸債爆雷!而這只是開始,最大的核爆在後面!

國儲能源表示,在過去兩年的信用緊縮中,包括銀行貸款和在岸債券的融資渠道受到限制。由於擔保人及其附屬公司的現金流和資本要求持續增加,這導致了該集團的流動性緊縮。國儲能源目前預計業務將繼續如常運轉,並計劃剝離部分資產以解決現金流困難。

值得注意的是,國儲能源的違約還觸發了該油氣生產商其他債券的交叉違約,其中包括4億美元2021年到期、息票5.55%的美元債券,以及20億港元(2.55億美元)、2022年到期的港元票據。另據該公司高管稱,2019年1月和11月到期的票據也被觸發了交叉違約。

神秘的國儲能源

國儲能源的主營業務為能源(石油、天然氣等)開發和貿易。市場消息稱,國儲能源註冊資本17.25億元,實際控制人為陳義和,對外投資企業29家。截至2016年6月底,國儲能源總資產為293億人民幣。2016年一年利潤才5億出頭。而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已違約的美元債,國儲能源還經海外子公司在港發行總值2億美元的債券,票面年息率為5.25%;此後有傳聞分別發行4億美元債及3年期美元債,後者票面年息率達6.25%。

離岸債爆雷!而這只是開始,最大的核爆在後面!

離岸債爆雷!而這只是開始,最大的核爆在後面!

國儲能源極為低調,市場上信息甚少。但國儲能源又以其強大的背景和令人刮目相看的實力證實著自身的不凡。

我們都知道公司名稱以“中國”開頭的企業或多或少帶有國企色彩,國儲能源又是否是國企呢?實際上,國儲能源在股權關係方面很是縱深,表面上,中遠航燃氣有限公司持股97.04%,上海中油三環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持股2.96%。而中遠航燃氣有限公司是中國華聯國際貿易公司全資子公司,中國華聯國際貿易公司又是中國經濟聯絡中心全資子公司,也就是說,國儲能源實際人為中國經濟聯絡中心。中國經濟聯絡中心成立於1993年,隸屬於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

而據其早在2016年在香港發債的說明書,國儲能源4名主要股東分別是持股30%的中國富萊德實業公司、持股28%的國能天然氣進出口(北京)有限公司、持股27%的中國海外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及持股15%的中國華聯國際貿易公司。四名股東皆能看到國企的影子,富萊德實業公司由北京商務局全資持有;國能天然氣大股東是北京市中油科技開發公司,中油科技是中石油集團全資子公司。中國海外控股集團的兩大股東中國城鎮化促進會及中國工業經濟學會,前者是由發改委、住建部、財政部等多箇中央部委發起成立,後者屬社科院轄下。持股僅15%的中國華聯國際背景則更神秘,工商信息顯示該公司由中國經濟聯絡中心全資持有。

離岸債爆雷!而這只是開始,最大的核爆在後面!

離岸債爆雷!而這只是開始,最大的核爆在後面!

也就是說,不論是2016年的發債說明書,還是如今擺在工商信息明面上的股權信息,國企成分始終滲透在國儲能源背後,形成強有力的支撐。至於背後是怎樣的佈局,目前尚不得知。

國儲能源一直以來都很神秘,直到2017年11月因一樁收購案才出現在大眾視野。國儲能源子財團曾於2017年11月以創香港寫字樓交易最高紀錄的402億港元接手李嘉誠旗下的香港中環中心。而這家名為“中國港澳臺僑和平發展亞洲地產有限公司”為一間根據英屬處女群島(BVI)法律註冊成立的公司,是一家為收購目標公司而特別設立的特殊目的公司。簡而言之,就是一個專門成立的收購平臺。

據悉該財團內除國儲能源擁有55%的股權外,還囊括了一些香港投資者,如有“磁帶大王”之稱的陳秉志、“小巴大王”馬亞木、“物流張”張順宜及蔡志忠等,這些投資者佔股約45%。而在過去三年內,國儲能源透過子公司在港發行數宗短期債。

問題是,財報上很多真實的東西沒有反映出來,籌資活動現金流佔比很低,但是投資現金流流入和流出佔比很高,主要原因就是,房企通過財務手段,把許多債務偽裝成股權,也就是明股實債。

況且,寒冬雖至,更嚴峻的形勢還沒有到來。

據海通證券數據,國內地產存續債券中約有 75%是在2019-2021 年間到期。

離岸債爆雷!而這只是開始,最大的核爆在後面!

5月初,天津最大國有房企天房集團被媒體爆出有1800億負債,其發起的“天房2號”信託計劃存在違約風險。市場極為震驚,後來中信信託伸出援手,才免於違約。

除了通過銀行貸款,發行公司債等渠道融資,許多房地產還是靠信託續命。許多信託資金都進入了房企,給房企補窟窿去了。償債能力惡化,信託自然會違約。

現實情況是,房地產類信託新增規模不斷下降,這種續命方式也難以為繼。

根據用益信託網統計的數據,從房地產類集合信託產品的新增規模看,2018年一季度環比大幅回落,從2017年四季度的2295.59億減少至1810.11億,二季度以來截至5月20日,房地產類集合信託產品新增額僅703億,仍在逐月減少。

從監管層不斷髮文也可以看出,監管層認為打破剛兌還不夠徹底,暫時沒看到要伸手援助的跡象。

不過,央行的態度則比較曖昧,一邊加息,一邊補充流動性。

離岸債爆雷!而這只是開始,最大的核爆在後面!

5月28日,中國央行時隔兩個多月重啟28天期逆回購,利率上調5個基點,此前央行各種MLF、SLF等工具的利率也在不斷上調,中國利率中樞總體不斷上移。在加息的過程中,中國央行也在公開市場上不斷投放流動性,甚至還定向降準。

問題是,央行放水能解決債務危機嗎?不能!

央行放水,水只能留到商業銀行這個地步,但是不會進一步往下滲透,企業還是拿不到錢。巴塞爾協議監管要求已經讓許多銀行資本金壓力陡增,並且居民存款不斷下降,商業銀行想貸給企業錢,監管規則也不允許。

還有,雖然央行在不斷放水,但是美聯儲加息週期已經開始,全球貨幣政策都在收緊,即便央行小規模放水,商業銀行也忖大環境,不敢隨便放貸。

3月份貨幣政策比預期的要寬鬆,為啥信貸和社會總融資還是上不去呢?就是因為商業銀行到企業這條路不順暢。央行強行放水,貨幣只會在銀行系統內空轉,徒增貨幣套利機會。

信用收縮-違約-信用收縮,這是一個負循環,會自我強化,發展下去還會導致全面金融危機,所以不要以為債務違約跟股市投資者沒關係。

離岸債爆雷!而這只是開始,最大的核爆在後面!

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信用違約事件影響股市情緒,其中週期類股受影響更大。另一個是深層次的影響,即信用違約推升無風險利率,股票的內在價值受損。

一般情況下,在經濟週期的大規律下,債市與股市表現出以下關係:

1、當股市開始走牛時,債市牛市進入最後階段,當大部分人都知道股市牛市來臨時,債市開始走熊。

2、當股市從牛市轉為熊市時,債市跌最後一波,當大部分人都知道股市熊市來臨時,債市開始走牛。

2011年城投債爆發危機的時候,中國債券市場和權益市場割裂非常嚴重,股市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但是到2014年超日債違約的時候,整個市場就開始聯動,貿易融資鏈條難以為繼,商品價格大跌,股市因擔憂經濟而下挫。

2015年以來,民企不斷違約,市場對違約已經麻痺,2016年央企中鐵物資債務也違約,市場才反應過來——原來央企也會債務違約啊。這極大的衝擊了市場流動性,股市也因此下挫。

2018年,債務違約潮來的比以往更猛,無論哪個領域的投資者,都應當盯緊債市,一有風吹草動,立馬做出反應。

還有有一個好處是,債市中專業投資者居多,他們對風險更加敏感,因此債市也總領先其他市場波動。

要盯緊債市了!

美元債違約剛剛開始

離岸債爆雷!而這只是開始,最大的核爆在後面!

此次債券違約是今年以來第三起亞洲公司美元債違約事件。本月早些時候,在中國內地和香港開展業務的房地產開發商新昌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未能償還3億元的三年期債券。在新加坡上市的大宗商品交易公司來寶集團今年也發生了美元債違約。

亞洲美元債是指亞洲新興市場國家(包括中國)的政府、準政府機構和企業等發行的以美元標價的債券,以信用評級來劃分,分為投資級和高收益債券。因其波動性較低,具有優良的風險回報比,在過去幾年中非常受投資者歡迎。

年初以來,隨著美國加息週期的深入,美元迴流,加之貿易戰等國際局勢影響,短端利率上行趨勢明顯。從而融資成本上升,借新還舊一定程度上或失靈。值得一提的是,儘管亞洲債券市場歷史違約率較低(0-3%),而中國又是亞洲美元債的發債大國,隨著中國去槓桿的深入並大力打擊影子銀行和非正規房貸渠道,企業流動性狀況不斷惡化下為即將到期的貸款和債券進行再融資,違約就很容易發生,預計今後美元債違約情形或還會更普遍。

近年來信用債風險激增,境內再融資渠道收緊,很多企業選擇境外發債。近期,包括融創、海航、北控水務等紛紛選擇境外發債。彭博數據顯示,2017年中資企業境外發債總額3095.75億美元,其中金融機構發債總額1911.96億美元,佔比61.76%。2017年中資企業外債發行總額較2016年的1538.82億美元增長101.18%,而2016年的增幅不過25.12%。今年外債發行繼續延續高增長態勢。2018年初至今,中資企業境外發債總額1716.9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965.34億美元增長77.86%。

值得注意的是,亞洲美元債市場也在悄悄發生變化,在違約潮的波及下,審慎情緒持續升溫,目前一些參與者開始認為要向信用較弱的借款人提出更高的溢價要求,信用差異化凸顯,投資者開始精挑細選。

債市違約潮還在持續,並已由境內蔓延到境外,黑天鵝陰霾籠罩。

本輪違約先是從民企向上市公司擴散,後由境內向境外蔓延,本輪違約成因更多傾向於監管的加碼和再融資的受限,隱含在背後的正是中國經濟的脫虛向實、金融機構的刮骨療毒、民企自身盈利機制的集中修復。

內地房企海外債務一年增3倍 還不重視嗎?!

2018年,中國債務違約掀起浪潮,無論哪種投資者,都應該高度警惕。

據Wind數據顯示,2018年至今,中國已發生21起債券市場違約事件,其中10起發生在4月17日至5月21日地短短一個月時間內;另一方面,新增違約發行人已到達6家,該數字已與去年全年新增違約發行人數持平。

特別需要警惕的是房企債務。

2017年,上市房企債務總額增長了33.33%,高達6.59萬億。全國還有非常多非上市房企,他們的債務增速和規模也相當驚人。2016年,全國房企債務就超過了11萬億,2017年規模只會更高。

離岸債爆雷!而這只是開始,最大的核爆在後面!

危險的是,內地房企外債規模增速更高。據Wind統計,2017年內地房企海外債券的發行數量為77只,相當於2016年的3倍有多;發行規模超過398億美元,同比增幅超過300%。

天風證券曾對上市公司房企資產負債表進行分析,結論是2018年,房企還相對安全。房企的現金流壓力主要來自再投資,如果停止拿地,房企現金流壓力不是太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