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岸债爆雷!而这只是开始,最大的核爆在后面!

离岸债爆雷!而这只是开始,最大的核爆在后面!

离岸债爆雷!国储能源3.5亿美元债实质违约!

债市违约潮还在持续,并已由境内蔓延到境外,黑天鹅阴霾笼罩。

国储能源3.5亿美元债实质违约

技术性违约变实质违约,国储能源违约实锤落地。

5月中旬,中国国储能源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储能源”)对外公告称公司美元债出现技术性违约,原因为基层员工误读了债券托管人有关要求赎回债券和支付票息的通知,导致了公司方面在5月14日汇出了债券的利息,而没有汇出本金。国储能源表示,计划不迟于5月25日支付本金。预计兑付日期已过,本金还是没能兑付。

日前,国储能源公告称,由国储能源全资子公司发行、国储能源担保的美元债未能偿还3.5亿美元本金,目前已经构成实质性违约。

据了解,本期债券由国储能源全资附属公司China Energy Reserve and Chemicals Group Overseas Capital CompanyLimited发行,国储能源为担保人,票面利率为5.25%,债券已于5月11日到期。

离岸债爆雷!而这只是开始,最大的核爆在后面!

国储能源表示,在过去两年的信用紧缩中,包括银行贷款和在岸债券的融资渠道受到限制。由于担保人及其附属公司的现金流和资本要求持续增加,这导致了该集团的流动性紧缩。国储能源目前预计业务将继续如常运转,并计划剥离部分资产以解决现金流困难。

值得注意的是,国储能源的违约还触发了该油气生产商其他债券的交叉违约,其中包括4亿美元2021年到期、息票5.55%的美元债券,以及20亿港元(2.55亿美元)、2022年到期的港元票据。另据该公司高管称,2019年1月和11月到期的票据也被触发了交叉违约。

神秘的国储能源

国储能源的主营业务为能源(石油、天然气等)开发和贸易。市场消息称,国储能源注册资本17.25亿元,实际控制人为陈义和,对外投资企业29家。截至2016年6月底,国储能源总资产为293亿人民币。2016年一年利润才5亿出头。而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已违约的美元债,国储能源还经海外子公司在港发行总值2亿美元的债券,票面年息率为5.25%;此后有传闻分别发行4亿美元债及3年期美元债,后者票面年息率达6.25%。

离岸债爆雷!而这只是开始,最大的核爆在后面!

离岸债爆雷!而这只是开始,最大的核爆在后面!

国储能源极为低调,市场上信息甚少。但国储能源又以其强大的背景和令人刮目相看的实力证实着自身的不凡。

我们都知道公司名称以“中国”开头的企业或多或少带有国企色彩,国储能源又是否是国企呢?实际上,国储能源在股权关系方面很是纵深,表面上,中远航燃气有限公司持股97.04%,上海中油三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持股2.96%。而中远航燃气有限公司是中国华联国际贸易公司全资子公司,中国华联国际贸易公司又是中国经济联络中心全资子公司,也就是说,国储能源实际人为中国经济联络中心。中国经济联络中心成立于1993年,隶属于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

而据其早在2016年在香港发债的说明书,国储能源4名主要股东分别是持股30%的中国富莱德实业公司、持股28%的国能天然气进出口(北京)有限公司、持股27%的中国海外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及持股15%的中国华联国际贸易公司。四名股东皆能看到国企的影子,富莱德实业公司由北京商务局全资持有;国能天然气大股东是北京市中油科技开发公司,中油科技是中石油集团全资子公司。中国海外控股集团的两大股东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及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前者是由发改委、住建部、财政部等多个中央部委发起成立,后者属社科院辖下。持股仅15%的中国华联国际背景则更神秘,工商信息显示该公司由中国经济联络中心全资持有。

离岸债爆雷!而这只是开始,最大的核爆在后面!

离岸债爆雷!而这只是开始,最大的核爆在后面!

也就是说,不论是2016年的发债说明书,还是如今摆在工商信息明面上的股权信息,国企成分始终渗透在国储能源背后,形成强有力的支撑。至于背后是怎样的布局,目前尚不得知。

国储能源一直以来都很神秘,直到2017年11月因一桩收购案才出现在大众视野。国储能源子财团曾于2017年11月以创香港写字楼交易最高纪录的402亿港元接手李嘉诚旗下的香港中环中心。而这家名为“中国港澳台侨和平发展亚洲地产有限公司”为一间根据英属处女群岛(BVI)法律注册成立的公司,是一家为收购目标公司而特别设立的特殊目的公司。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专门成立的收购平台。

据悉该财团内除国储能源拥有55%的股权外,还囊括了一些香港投资者,如有“磁带大王”之称的陈秉志、“小巴大王”马亚木、“物流张”张顺宜及蔡志忠等,这些投资者占股约45%。而在过去三年内,国储能源透过子公司在港发行数宗短期债。

问题是,财报上很多真实的东西没有反映出来,筹资活动现金流占比很低,但是投资现金流流入和流出占比很高,主要原因就是,房企通过财务手段,把许多债务伪装成股权,也就是明股实债。

况且,寒冬虽至,更严峻的形势还没有到来。

据海通证券数据,国内地产存续债券中约有 75%是在2019-2021 年间到期。

离岸债爆雷!而这只是开始,最大的核爆在后面!

5月初,天津最大国有房企天房集团被媒体爆出有1800亿负债,其发起的“天房2号”信托计划存在违约风险。市场极为震惊,后来中信信托伸出援手,才免于违约。

除了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公司债等渠道融资,许多房地产还是靠信托续命。许多信托资金都进入了房企,给房企补窟窿去了。偿债能力恶化,信托自然会违约。

现实情况是,房地产类信托新增规模不断下降,这种续命方式也难以为继。

根据用益信托网统计的数据,从房地产类集合信托产品的新增规模看,2018年一季度环比大幅回落,从2017年四季度的2295.59亿减少至1810.11亿,二季度以来截至5月20日,房地产类集合信托产品新增额仅703亿,仍在逐月减少。

从监管层不断发文也可以看出,监管层认为打破刚兑还不够彻底,暂时没看到要伸手援助的迹象。

不过,央行的态度则比较暧昧,一边加息,一边补充流动性。

离岸债爆雷!而这只是开始,最大的核爆在后面!

5月28日,中国央行时隔两个多月重启28天期逆回购,利率上调5个基点,此前央行各种MLF、SLF等工具的利率也在不断上调,中国利率中枢总体不断上移。在加息的过程中,中国央行也在公开市场上不断投放流动性,甚至还定向降准。

问题是,央行放水能解决债务危机吗?不能!

央行放水,水只能留到商业银行这个地步,但是不会进一步往下渗透,企业还是拿不到钱。巴塞尔协议监管要求已经让许多银行资本金压力陡增,并且居民存款不断下降,商业银行想贷给企业钱,监管规则也不允许。

还有,虽然央行在不断放水,但是美联储加息周期已经开始,全球货币政策都在收紧,即便央行小规模放水,商业银行也忖大环境,不敢随便放贷。

3月份货币政策比预期的要宽松,为啥信贷和社会总融资还是上不去呢?就是因为商业银行到企业这条路不顺畅。央行强行放水,货币只会在银行系统内空转,徒增货币套利机会。

信用收缩-违约-信用收缩,这是一个负循环,会自我强化,发展下去还会导致全面金融危机,所以不要以为债务违约跟股市投资者没关系。

离岸债爆雷!而这只是开始,最大的核爆在后面!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信用违约事件影响股市情绪,其中周期类股受影响更大。另一个是深层次的影响,即信用违约推升无风险利率,股票的内在价值受损。

一般情况下,在经济周期的大规律下,债市与股市表现出以下关系:

1、当股市开始走牛时,债市牛市进入最后阶段,当大部分人都知道股市牛市来临时,债市开始走熊。

2、当股市从牛市转为熊市时,债市跌最后一波,当大部分人都知道股市熊市来临时,债市开始走牛。

2011年城投债爆发危机的时候,中国债券市场和权益市场割裂非常严重,股市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但是到2014年超日债违约的时候,整个市场就开始联动,贸易融资链条难以为继,商品价格大跌,股市因担忧经济而下挫。

2015年以来,民企不断违约,市场对违约已经麻痹,2016年央企中铁物资债务也违约,市场才反应过来——原来央企也会债务违约啊。这极大的冲击了市场流动性,股市也因此下挫。

2018年,债务违约潮来的比以往更猛,无论哪个领域的投资者,都应当盯紧债市,一有风吹草动,立马做出反应。

还有有一个好处是,债市中专业投资者居多,他们对风险更加敏感,因此债市也总领先其他市场波动。

要盯紧债市了!

美元债违约刚刚开始

离岸债爆雷!而这只是开始,最大的核爆在后面!

此次债券违约是今年以来第三起亚洲公司美元债违约事件。本月早些时候,在中国内地和香港开展业务的房地产开发商新昌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未能偿还3亿元的三年期债券。在新加坡上市的大宗商品交易公司来宝集团今年也发生了美元债违约。

亚洲美元债是指亚洲新兴市场国家(包括中国)的政府、准政府机构和企业等发行的以美元标价的债券,以信用评级来划分,分为投资级和高收益债券。因其波动性较低,具有优良的风险回报比,在过去几年中非常受投资者欢迎。

年初以来,随着美国加息周期的深入,美元回流,加之贸易战等国际局势影响,短端利率上行趋势明显。从而融资成本上升,借新还旧一定程度上或失灵。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亚洲债券市场历史违约率较低(0-3%),而中国又是亚洲美元债的发债大国,随着中国去杠杆的深入并大力打击影子银行和非正规房贷渠道,企业流动性状况不断恶化下为即将到期的贷款和债券进行再融资,违约就很容易发生,预计今后美元债违约情形或还会更普遍。

近年来信用债风险激增,境内再融资渠道收紧,很多企业选择境外发债。近期,包括融创、海航、北控水务等纷纷选择境外发债。彭博数据显示,2017年中资企业境外发债总额3095.75亿美元,其中金融机构发债总额1911.96亿美元,占比61.76%。2017年中资企业外债发行总额较2016年的1538.82亿美元增长101.18%,而2016年的增幅不过25.12%。今年外债发行继续延续高增长态势。2018年初至今,中资企业境外发债总额1716.9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965.34亿美元增长77.86%。

值得注意的是,亚洲美元债市场也在悄悄发生变化,在违约潮的波及下,审慎情绪持续升温,目前一些参与者开始认为要向信用较弱的借款人提出更高的溢价要求,信用差异化凸显,投资者开始精挑细选。

债市违约潮还在持续,并已由境内蔓延到境外,黑天鹅阴霾笼罩。

本轮违约先是从民企向上市公司扩散,后由境内向境外蔓延,本轮违约成因更多倾向于监管的加码和再融资的受限,隐含在背后的正是中国经济的脱虚向实、金融机构的刮骨疗毒、民企自身盈利机制的集中修复。

内地房企海外债务一年增3倍 还不重视吗?!

2018年,中国债务违约掀起浪潮,无论哪种投资者,都应该高度警惕。

据Wind数据显示,2018年至今,中国已发生21起债券市场违约事件,其中10起发生在4月17日至5月21日地短短一个月时间内;另一方面,新增违约发行人已到达6家,该数字已与去年全年新增违约发行人数持平。

特别需要警惕的是房企债务。

2017年,上市房企债务总额增长了33.33%,高达6.59万亿。全国还有非常多非上市房企,他们的债务增速和规模也相当惊人。2016年,全国房企债务就超过了11万亿,2017年规模只会更高。

离岸债爆雷!而这只是开始,最大的核爆在后面!

危险的是,内地房企外债规模增速更高。据Wind统计,2017年内地房企海外债券的发行数量为77只,相当于2016年的3倍有多;发行规模超过398亿美元,同比增幅超过300%。

天风证券曾对上市公司房企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结论是2018年,房企还相对安全。房企的现金流压力主要来自再投资,如果停止拿地,房企现金流压力不是太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