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殼蟲傳奇的不只是銷量,還有那段崢嶸歲月|90說

在日內瓦車展上,有媒體問到大眾集團技術研發負責人FrankWelsch博士,甲殼蟲將來的命運是怎樣。

甲殼蟲傳奇的不只是銷量,還有那段崢嶸歲月|90說

“它將不會出現下一代車型”,該回應打破了之前外界猜測甲殼蟲,將採用電動車形式換代一說。

不由想起電影《芳華》那段旁白,“一代人的芳華已逝,原諒我不想讓你看到我們老去的樣子,就讓熒幕留住芬芳年華吧。”

一、為什麼出現甲殼蟲

1933年1月,希特勒開始上臺執政,推行“國家社會主義”, 承諾“讓德國每一戶人家的餐桌上有牛奶與麵包”。在隨後2月的柏林車展上,希特勒再拋出承諾,“保證德國每個家庭都擁有一輛汽車”。

當時的德國,每50人中只有1個擁有一輛汽車,大多數人僅可應付得起購置一輛摩托車,所以德國汽車工業並不發達,產出車型只服務於上流小圈子人士。

甲殼蟲傳奇的不只是銷量,還有那段崢嶸歲月|90說

反觀美國,得益於流水線式生產設計,美國家庭的福特T型車擁有量從1920年的20%上升到30年代的46%,汽車保有量遠遠領先於德國,刺激了希特勒推行“國民車計劃”的決心。

政治理念和決心有了,接下來就到該生產什麼樣的車。

甲殼蟲傳奇的不只是銷量,還有那段崢嶸歲月|90說

其時希特勒出訪捷克斯洛伐克,曾坐過當地Tatra公司轎車,這類有著流線型設計、可搭載5名乘客的車型給元首留下了深刻印象。

甲殼蟲傳奇的不只是銷量,還有那段崢嶸歲月|90說

後來在一次希特勒和保時捷的晚餐上,元首向其留下一句,“This is the car for my roads(這就是我要的車)。”

由此拉開了甲殼蟲故事的大幕。

二、傳奇終面世?

當時希特勒要求“國民車”的標準是:

▎必須有100km/h的行駛能力,以匹配當時興建中的高速公路要求。

▎油耗必須低於7L/100km,配套零部件經濟實用。

▎能容納2個成人和3個小孩。

甲殼蟲傳奇的不只是銷量,還有那段崢嶸歲月|90說

▎風冷式發動機,避免冬天水箱凍結。

▎售價低於1000馬克。

儘管面對困難不小,但基於當時政治環境,一切都必須以快節奏進行。1934年1月,也就是希特勒登臺後一年,保時捷即提交了生產計劃書,並於同年6月與帝國汽車工業協會簽署相關合同,保證10個月內製造出原型車。

時間緊迫,加上元首喜歡,最快捷有效的造車方法就是借鑑Tatra轎車。

甲殼蟲傳奇的不只是銷量,還有那段崢嶸歲月|90說

經過前期車型實驗,保時捷最終確立了VW 38車型為量產版本。和Tatra T97一樣,VW 38擁有流線型車身和可容納5名乘客,甚至同樣存在著中央通道結構。但相比前者5600馬克的售價,VW 38僅需 990馬克。

該車採用後置985cc風冷水平對置發動機,最大功率18kW,最高時速100公里。但這種佈局方式,當時對風冷引擎的散熱效率提出了不小難度。反觀Tatra作為先行者,其早在設計T97時就申請了相關散熱技術專利,這也成為後來雙方專利糾紛的其中一項。

甲殼蟲傳奇的不只是銷量,還有那段崢嶸歲月|90說

雙方選擇了對簿公堂,正當保時捷打算支付專利費尋求和解時,希特勒出面阻止並承諾解決問題,其手段就是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接管Tatra工廠,方法相當簡單粗暴。

更有甚者,希特勒為防止甲殼蟲抄襲的聲音出現,在1939年柏林車展上,下令移除Tatra的轎車展車,並要求除V8引擎的T87外,Tatra其它轎車全部停產。

甲殼蟲傳奇的不只是銷量,還有那段崢嶸歲月|90說

有意思的是,德國軍方官員喜歡駕駛Tatra轎車,但常常因為超速而引起傷亡事故,Tatra由此得名“捷克秘密武器”,官方隨即禁止軍方官員使用Tatra產品。

直到二戰結束15年後的1961年,雙方終於就20多年前的專利糾紛案達成和解,由大眾向Tatra支付300萬馬克告終。

三、歷盡艱辛前行

雖然VW 38被成功設計出來,但其並非從此一帆風順地開展生產。

甲殼蟲傳奇的不只是銷量,還有那段崢嶸歲月|90說

“國民車計劃”希望借廉價汽車來薄利多銷,“多銷”意味著先要“多產”,但那時候德國並不具備大規模生產汽車能力,所以只好藉助社會力量將計劃推進下去。

1938年8月,勞工陣線發起“KdF汽車儲蓄計劃”( KdF-Wagen指的就是甲殼蟲),旨在借全民集資來生產汽車,然後再向參與市民給予汽車產品。

計劃要求,參與者每週至少需要購買一張5馬克的郵票貼在“KdF-Wagen存摺”上,貼滿後可憑存摺領車。最終有33.6萬人參與了該計劃,籌集資金達到2.67億馬克。

甲殼蟲傳奇的不只是銷量,還有那段崢嶸歲月|90說

資金到位後,大眾汽車工廠首期工程隨即在次年完工,由費迪南德·波爾舍擔任工廠技術和規劃負責人。工廠計劃年產150萬輛,成為當時世界最大汽車工廠。

但由於戰爭需要,大眾汽車工廠在1939年即被徵用生產軍用品,有超過33萬張KdF-Wagen訂單無法兌現。

直到1961年,大眾才提出解決方案,已支付全部預付款的客戶可享受600馬克購車優惠,儘管這隻相當於售價1/6。然而如果想要現金補償,則只有100馬克。

甲殼蟲傳奇的不只是銷量,還有那段崢嶸歲月|90說

受到戰爭影響,大眾汽車工廠遭受重創,1945年接管了當地佔領區的英軍,在面對這樣殘垣敗瓦下,對該工廠沒有任何佔有慾,即便他們願意為其尋找接收者,但美國、英國和法國等汽車企業同樣不感興趣。

時任福特CEO布里奇認為,不論大眾汽車工廠還是汽車,都是一文不值。

然而蘇軍隨後表示願意接收,不過出於利益集團考慮,英軍拒絕了該請求,只好單方面恢復大眾工廠的運作,該情況持續到1949年,英方最終將工廠經營權交還給德國聯邦政府。

甲殼蟲傳奇的不只是銷量,還有那段崢嶸歲月|90說

在接管期內,工廠引進了流水線生產方式,並得益於馬歇爾計劃,使甲殼蟲從恢復生產到發展,都表現出良好勢頭。1950年即下線第10萬臺甲殼蟲,5年後該數字達到100萬臺,成為德國戰後經濟奇蹟的縮影。

1972年2月17日,甲殼蟲以15007034輛成績,超越福特T型車的產量記錄,成為全球總產量最大單一車型。

即便如此,也掩飾不了當時甲殼蟲已經逐漸走在下坡路上。

甲殼蟲傳奇的不只是銷量,還有那段崢嶸歲月|90說

隨著競品增多、適應更高的動力需求,甲殼蟲從最初25Ps最大馬力提高到36Ps,再是40Ps,但油耗自不然隨之增長,碰上了日本汽車的長項。然而為遵守新的排放法規,大眾為其進行多處設計調整,導致可靠性和燃燒效率出現問題,使甲殼蟲聲譽受損。

甲殼蟲傳奇的不只是銷量,還有那段崢嶸歲月|90說

再者,為豐富產品矩陣,大眾衍生出甲殼蟲的其它車型來針對更高端市場,然而這些產品都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反而使大眾汽車在1974年陷入財政危機,需要德國政府資助過渡,隨後誕生了另一款甲殼蟲之後的暢銷車,高爾夫。

798小結:

1998年和2010年,甲殼蟲分別經歷了兩次換代,如今官方確認將不再有下一代。從時間來看,可以發現這兩代產品的生命週期越來越短,折射出了其在市場上越來越舉步維艱。

近18年裡,甲殼蟲在美國的最高銷量出現在1999年,為8.3萬輛,而最近兩年只有1.5萬輛。

如此小車身,無論從燃油經濟性還是空間需求,甲殼蟲都難以適應當下用車需要。而且大眾本身擁有多個品牌,不太可能將甲殼蟲獨立成子品牌,像MINI一樣壯大成全新胖娃家族。

甲殼蟲傳奇的不只是銷量,還有那段崢嶸歲月|90說

那麼只把甲殼蟲增大尺寸來賣,不也是好辦法嗎?

如果這樣,大眾Polo和高爾夫怎麼辦呢?即便把甲殼蟲塑造成中高端品牌車型,長期以來作為大眾平民車的它,有能力擔當起來嗎?

還是結束更好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