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遊客最喜歡的吳哥窟日落觀景點,以前其實是舉行火葬的地方


這裡是900多年前柬埔寨高棉帝國皇家貴族進行火葬儀式的地方。高棉國王相信神王一體,說白了就是認為自己活著時候是王,死了之後飛昇成了神。所以這座寺廟以前被叫做變身塔。

現在一般都管變身塔叫比粒寺。關於名稱由來,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國王晚上洗完澡會在塔裡打坐,打坐完畢出來之後,就會變得很年輕。這個說法當然就非常童話故事了。

現在的比粒寺裡還能找到很多燒焦的痕跡。平臺上的石槽也經常被解釋成是火化臺。至於到底是火化臺還是蓄水池,或者是某座神像的基座,一直沒有確切的說法。

比粒寺是典型的神山造型,整體是正方形,外面有兩層圍牆。進來之後,一共三層正方形平臺,最上面的一層,就是五座塔廟了,四方的四座就比較小,中央那座最大,象徵須彌山。須彌山,在佛教裡代表宇宙中心。

比粒寺的塔廟殿堂四面都有門,但是除了東門是開著的,剩下三門都是假門。三假一真的建築風格,據說和自然崇拜有關係,因為太陽是從東方升起的。這麼解釋似乎很有道理,但是真實答案,到現在也沒人說得清。

現在這座昔日只許貴族涉足的神殿已經成了吳哥建築群裡看日落的網紅觀景點,熱度甚至超過了官方日落觀景點巴肯山。很多自由行的旅行者,都會選擇來比粒寺看日落。不但人少而且視野開闊,不像巴肯山,舉目望去全是人頭。

建議下午四點後來比粒寺。紅磚結構的建築,在傍晚時分,夕陽餘暉的映射下泛著暖暖的紅色,一切顯得寧靜美好。如果想要拍攝頂層塔山全景,建議站在廊道的位置取景,可以拍出塔山分佈重疊的效果。

比粒寺很高,而且臺階陡峭,部分臺階還有損毀。所以上上下下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