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里抗英是怎麼回事?

cowboyfire1

1841年三元里抗英事件真相--9000中國農民對60個印度兵

 還原一下:1841年5月29日,一小股英軍竄到三元里村搶劫(一說調戲某村民的妻子,還打開家中棺木尋找隱藏的財物)。彪悍的村民們勃然大怒,認為調戲良家婦女和挖祖墳均是禽獸行為。於是,村民們奮起搏鬥,擊退英軍。為了防止報復,群眾聯合起來進行鬥爭。

5月30日清晨,三元里及各鄉群眾數千人,手持鋤頭、鐵鍬等圍困英軍盤踞的四方炮臺。英軍司令臥烏古命令英軍(一個連,約60人,其實都是大部分是印度兵)出擊。到達牛欄岡附近,被七八千農民團團圍困(靠,1:100,就是60個霍元甲也突不出去啊!)。時大雨傾盆而下,英軍因火藥受潮而槍炮失靈,穿著皮靴在稻田泥濘中寸步難行。雙方遂展開肉搏,但畢竟群眾是未受過任何軍事訓練、手拿鋤頭的農民,雖然英勇,但最後英軍在援軍(2個海軍燧發槍連,這種槍不怕雨水)幫助下還是逃回四方炮臺(不是農民不勇敢,實在是裝備太落後)三元里一仗,英軍死5人(有的說法更少),傷20餘人,少校畢徹(Beecher 一譯比徹)因病猝死(病因尚不明,懷疑受驚導致突發心臟病)。群眾死約20餘人,傷者不詳)。有學者說英國一個連被全殲或幾乎全殲,那是為了政治需要編造的。清軍幾萬人都打不死幾個英軍,何況農民(請勿說清軍作戰不如農民勇敢,那是胡扯)!  

此後,廣州附近佛山、番禺、南海、增城、花縣等縣 400餘鄉義勇數萬人,趕來與三元里人民在一起,將四方炮臺層層包圍。(想強攻可是沒有攻城武器,總不能拿著鐮刀往上衝吧!)英軍則縮在炮臺裡,等待援救。英軍立即派奸細(可是中國人哦)混出重圍,威脅廣州知府餘保純、前去解圍。餘保純就威脅地主、士紳們,讓他們勸散了群眾(一勸就散了,可見也不堅決)。  

綜上所述,三元里民眾的抗英鬥爭,無疑是一件值得稱頌的事件,也是中國人民反侵略的偉大行為。但將之演繹成了什麼大捷,則脫離了當時的時代。


薩沙

三元里本是廣州城的一座小村莊,它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名氣,是因為在150多年前的鴉片戰爭中,這裡曾爆發過一場以三元里為中心的民眾抗英事件。對於這次事件,百年來被眾多歷史學者研究。現根據茅海建《天朝的崩潰》一文,對三元里抗英事件做簡要的陳述。

根據各種中文文獻,三元里等地的民眾之所以奮起抗英,直接原因有三:一是英軍“開棺暴骨”;二是英軍劫掠財物;三是英軍強暴、調戲婦女。對照英方文獻可知,第一項的指控屬實。不過英軍開棺更多的是出於好奇,但這卻觸犯了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至於劫掠財物,英方文獻雖未正面提及,但恐怕也是事實。因為英方文獻不乏“徵發”的記載,並稱他們“滿載各種家畜而歸”。最後一項較難考證,不過據廣東文史館1951年至1963年重新調查,此事應該屬實。

對於整個事件的描繪,中文歷史文獻大多眉目不清,且各有說法,很難理出一個完整的線索來。倒是英方的記載相當統一,其中又以英方陸軍司令郭富的報告最為典型。若將中英文獻參照互核,可大致推知三元里抗英事件: 1841年5月30日,三元里等處民眾集結,準備一戰;之後根據既定戰術,且戰且退,誘敵深入,使英軍遭受損失;最後在廣州知府餘保純的勸解下撤離。

根據英軍記錄,這次戰鬥英軍斃傷人數在28人至49人。這對於一支毫無訓練的民軍來說,已經是一次戰果頗豐的戰鬥了。手執冷兵器的民眾,與近代化的敵軍相抗,不但沒有像清軍那般逃跑,反而迎面殺敵,單憑這一點就足以令人稱道了。


與書居

1841年,這是鴉片戰爭的第二年。

英國人在這年1月對虎門發起了進攻,當時的欽差大臣琦善和英國人擬定了一份《穿鼻草約》,但是無論清廷還是英國政府對這一草約都並不承認。


隨後主戰的琦山代替了琦善的職位,戰爭再度開始,虎門失陷、關天培壯烈犧牲,英國侵略者逼近廣州,駐紮在廣州北門高地之上。


三元里這個小村離英國軍隊的駐紮地並不遠,於是,不可避免的,三元里及其附近的居民受到了英國軍隊的劫掠,人民極為不滿。

接下來發生的兩件事將怒火徹底點燃:


英國軍隊第37馬德拉斯步兵團的軍官在雙山廟挖開了一座墳墓,他的目的是——想看看中國人的屍體防腐處理技術,或許還有盜取陪葬物品的目的。

沒有比這種行為更能讓中國人憤怒。


1841年5月29日,英國軍隊的士兵試圖強姦當地一名主婦,憤怒的村民予以反擊,並鳴鑼召集了周圍的的村民,於是數千名鄉勇迅速聚集,對英國軍隊發起了進攻。

正值夏季暴雨,英國軍隊武器受潮,中國鄉勇們獲得了優勢。到5月31日,數萬人加入了反抗英國侵略者的隊伍。


隨後,英國人與清朝政府談判,官員們以已簽訂合約為由對鄉勇的領導者進行了“和平”勸說,各地鄉勇散去。


這次三元里事件,是一場飽受欺凌的中國人民,一次了不起的反擊,一場偉大的勝利,也在一定程度上為往後團練的興起鋪上一條路。



鳳嫵一

三元里抗英是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勝利。這句話是高中歷史教材和大學的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材這麼說的。為什麼這麼說呢?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由於清政府的腐敗,導致清軍戰鬥力低下不敵英軍。而老百姓確實真心反抗外來侵略的。事實真是如此嗎?

近代,老百姓怕官,官怕洋人,而洋人則怕老百姓。1841年5月入侵廣州四方臺的英軍到三所裡搶劫財務、調戲和強姦婦女。三元里人民在士紳的領導下率領103人使用棍棒刀叉將入侵的60人英軍圍在了三元里。由於當天下雨,英軍使用的燧發槍發潮擊發不了,英軍陣亡了5人,英軍被迫撤出了三元里,這就是三元里抗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