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需”新政PK:長沙武漢成都,哪座城市的“剛需”最幸福?

“剛需”新政PK:長沙武漢成都,哪座城市的“剛需”最幸福?


“剛需”新政PK:長沙武漢成都,哪座城市的“剛需”最幸福?


文 | 老周

孰對孰錯,是非曲直,老周在此不作評判,也不想站在道德的高點,去指責別人;其實說白了,這就是一場“屁股決定腦袋”的遊戲;

正如老周315文章報道的“嘉宇銀杉置業顧問收受80萬茶水費”,當時就有疑似嘉宇銀杉的其他業主留言:

“剛需”新政PK:長沙武漢成都,哪座城市的“剛需”最幸福?

你說要如何評判?

不過有一點:依法守規,不誇大,不抹黑,這是做人和做媒體的基本原則;某人雖此前曾也是“釣愚”高手,但這次,恐怕要為自己交點“愚人稅”了!

樓市進入了“金三銀四”,不僅開盤項目越來越多,新政也不斷:

3月19日,長沙出臺“全裝修”新政,但至今新政細則一直未出;上週四(3月29日),老周通過渠道,第一時間打探到疑似細則的送審稿(點擊原文閱讀,獲取四頁送審稿),具體內容不多,主要信息有兩點:

1、全裝修的住宅同樣需要進行網籤和備案;

2、嚴查“伺機”提高裝修價格的行為;

除“全裝修”政策外,早在2月份,武漢率先於全國,開始了“剛需優先”的試點;3月15日武漢正式頒佈細則,開始全面實施;3月27日,長沙版“剛需優先”政策出臺,3月31日,成都版“剛需優先”政策出臺;

面對誕生才半月的新事物——“剛需優先”,這三類購房人的內心,其實也是“屁股決定腦袋”的寫照:

剛需:感謝政府,讓我有上車機會!

剛改:為什麼,受傷的會是我!?

“剛需”新政PK:長沙武漢成都,哪座城市的“剛需”最幸福?

“搞陀不清”的購房者:我就想知道:我是不是剛需?

那麼究竟這個三個城市的“剛需優先”新政,具體內容有何不同?背後有何深遠的意義?

尤其在長沙的進一步細則尚未出臺前,這種對比分析,或許能更有助於大家預判,接下來的政策走向。

“剛需”新政PK:長沙武漢成都,哪座城市的“剛需”最幸福?

1.

政策對比解讀

注:長沙的細則未出,目前只是針對已發佈文件——《長沙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微會員關於實施差別化購房措施的通知》的字面意思解讀。

1)家庭的界定

三個城市對剛需的界定,其實都是“以家庭為單位,無房有票”;而家庭一般都指夫妻及名下未成年子女;成年未婚的個人,可以獨立為一個購房家庭;

但對於離婚的個人或家庭,武漢並未提及離婚時間,相對較為寬鬆;成都是以購房時間算起,離婚必須超過3年,最為嚴格;長沙屬於中等,就是新政前離婚不管,新政後離婚必須超過1年;

再批註:長沙“剛需優先”的細則未出,目前的判斷只是根據政策原文的字面意思解讀;譬如下面這種情況,也有待官方給出釋疑:

“剛需”新政PK:長沙武漢成都,哪座城市的“剛需”最幸福?

2)無房的界定

這條,武漢是最嚴格的,要求3年無房產交易記錄;成都最詳盡,要求1年半無記錄,且明確包括已出權證的二手房、經適房,還包括未出證的新房(防止新房更名);長沙相對寬鬆,1年內無記錄即可;

3)房源範圍與選房優先順序

這條必須先說長沙,因為實在太給力了:所有“限地價競房價”項目房源,所有144㎡及以下房源,都必須先滿足剛需,選擇面可謂很大;

武漢由於是第一個“試水”,相對較為保守,限定在1.8W價格以下(其實就沒什麼好地段了),122㎡以下(大點的三房都不行),還只有40%;成都還是最詳細,先照顧棚改,再照顧剛需,最後才是普通購房者。

4)資格審查與公平機制

審查都是由開發商登記,交由住建部門審查;公平機制這方面,成都做的最詳盡細緻,考慮到了實操層面的平等與秩序:

比如一個剛需客戶,為提高選房幾率,同時在多個樓盤登記搖號,實際只能買一套,但卻佔用了其它樓盤的剛需搖號資格;對這種“佔著茅坑不拉屎”的行為,一旦超過兩次,即等同申報虛假資格,3年內不再享受剛需待遇;

同樣,武漢也規定虛假申報,1年內不得享受剛需登記;長沙雖暫時未出細則,相信也同樣會出臺相應公平機制。

2.

新政背後的深層意義

1)民生角度——“房住不炒”的精神貫徹

房子與房價,不僅是個經濟問題,也是個ZZ問題,更是個民生問題;不論是中央經濟會議,還是兩會期間,最高層多次強調“房住不炒”的定位,讓“居者有其屋”;

作為地方ZF,這是原則和方向性的問題,也是大局問題,必須正確。

2)城市競爭——變相的人才新政

剛需優先政策,從表面上看,是照顧本地的低收入無房家庭,但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真正受益的,其實是外來的“人才”:

首先,本地的土著,真正的無房的比例,其實是很低的;而對於進城務工的di端勞動者,高企的房價,不穩定的工作環境和收入,讓他們通過買房融入城市的想法,僅停留在幻想階段;

而對於剛畢業或畢業不久的“人才”來說,買房是工作和就業基本需求,好在當前,很多城市為了爭搶和留住人才,紛紛通過花樣的“人才新政”,為他們落戶、購房頻開“綠燈”;

但“能買≠買得到”,火爆的樓市行情,半公開的暗箱操作與各種套路,加之很多是外地城市工作,或是尚未決定是否回本地工作,這些人的購房之路,艱辛而困苦,還看不到盡頭,現在,新政起碼又讓他們燃起了熱情。

另一方面,對於有學歷、能力和購買力的中高端人才,他們買房,還有通過投資不動產、沉澱保值財富的需求,化解所謂的“中產焦慮”;

當前由於不動產登記尚未全國聯網,“無房”的認定,僅限於城市本地的房產登記,所以一方面他們可以通過人才新政輕鬆獲得房票乃至補貼,另一方面,還可以享受剛需的優先權利,何不樂哉?!

3)未來影響——差異化調控已成為主旋律

近幾年的中國房地產製度改革中,曾有一個差異化的住房政策體系的提法,就是:

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場。

什麼是“低端有保障”?

保障房、經適房、安置房、公租房、共有產權、租售同權,包括未來盤活農村房,用來租賃,都是“低端有保障”的範疇;

什麼是“高端有市場”?

對於改善購房、多次置業和終極置業,這部分購房需求,由市場說話,政府不干預;

所以武漢對於120㎡以上、長沙對144㎡以上的房源,完全交給市場,按市場規則,自願、自由交易,政府只是給予價格指導;

就長沙而言,最近的梅溪湖某項目傳出最高價接近3萬,瀏陽河某項目最高達3萬2,還包括最近的一些地王項目,新批的價格都比較高;

一方面是對其成本的核算結果,另一方面,其實也是秉承“高端有/由市場”的差異化政策體系;

同時,ZF通過“全裝修”政策,BXFK精裝限價,QX15%一刀切的裝修限價,實際也是交由市場的做法;當然,這裡也涉及到很多的剛需樓盤,需要ZF謹慎區別對待。

什麼是“中端有支持”?

其實就是今天說的“剛需優先”新政,還包括一些城市推出的“人才安居房”,都屬於這個範疇。

事實上,從17年年底開始,“因城施策”的差異化調控,已取代了原來的“全國一盤棋”的做法,地方ZF有了更大的自主權,而ZY只要結果,不求過程!

這或許,會是將來較長一段時間內,房地產市場調控的主旋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