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的故事之(二)

觀音菩薩的故事之(二)

二、觀音菩薩的出家修行歷程

關於觀音菩薩的修行歷程在民間流傳有很多的相同之處,都是圍繞著白雀寺而展開描述的。因此,在國內大約有幾十座以白雀寺命名的寺廟,所有這些以白雀寺取名的寺廟也都和觀音菩薩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有的是相傳觀音菩薩曾在此顯靈救度眾生,有的是相傳觀音菩薩曾在此居住修行成道,有的相傳是觀音菩薩就在此出家修行。另外,關於觀音菩薩的修行歷程還有另外兩個信息,一個是妙莊王火燒白雀寺後來到香山寺繼續修行;另一個是觀音菩薩最後都是在南海成道的說法。所以,今天人們都知道浙江普陀山是觀音菩薩成道的聖地,也是國內觀音菩薩的最大道場。

觀音菩薩的故事之(二)

在民間相傳有甘肅西和白雀寺,四川遂寧白雀寺,河南平頂山白雀寺都是觀音菩薩當時削髮出家的地方,而這三處寺院都因妙善公主的出家而招來妙莊王火燒白雀寺逼迫妙善回宮。而三公主不僅沒有回宮,反而因天神相救來到了大香山寺修行,得到天神的幫助終於修成正果。在河南汝州有《香山大悲菩薩傳》碑文:“……山之東北,乃往昔有國王名莊王,有夫人名寶德……唯第三女妙善,始孕之期,大地震動,異香滿室,光彩內外,國人駭異……而後得會香山,妙善居之,木食澗飲……證道為觀音菩薩……”。在國內有很多地方都有香山寺,這些都與觀音菩薩修行有著密切關係,比較著名的有北京西山香山寺、洛陽龍門香山寺、寶雞耀縣香山寺、天水大香山寺、平頂山汝州香山寺等。另據《續修陝西通志·風俗》記載:妙善到四川遂寧白雀寺削髮為尼,後來妙莊王派人火燒白雀寺,西天佛祖派神虎下凡,背妙善到虎山紫竹林(現射洪香山涪江西岸香山寺,此山形貌似伏虎)療傷和修行。據香山寺清代碑文記載:射洪香山寺,歷史悠久,規模宏大,名傳四川,聲震巴蜀,瞻仰朝拜者眾。遂寧和射洪民間也傳唱著一首古老民謠:“香山紫竹林,觀音蓮臺坐。靈泉噴聖水,普救萬民活。”又據《漢陽舟子集》記載:“香山觀音菩薩者,西峪國(今甘肅隴南西峪鄉)之幼女也。譯音為妙善。……時善年二十有五,嗣牒(親自下指令)善所處,夜令人火(放火燒)其佛院。院有僧千人,見火驚遁,被執付火,盡焚死。方其夜之火起也,善(妙善)尚未寢,聞號救聲甚急,驚視則有物二,似狸而大,伏於階下,師己跨其一,令善亦如之,哮躍而起。俯視黑煙紅焰,地裂天黑,善掩袖悲啼,求師拯救,師曰:數也,弗可為也。不顧而南,至一嶺,層巒危壁,懸崖斷澗,荒煙迷徑,古木參天,亂草蒙棘之處,平原方丈,乃結一廬于山坳。師授口訣,得悟大道。”文中所說的“西峪國”就在甘肅隴南地區,西和縣的西邊(現名西峪鄉)。在這三個不同的史料記載中,都同樣提到了兩個相同的地名,一個是白雀寺,另一個是香山寺。也就是說觀音菩薩在當初修道時並非只在當初的白雀寺修行直接成道,而是經歷了種種磨難和生死苦難,並且經過艱難的長途跋涉,為了逃過妙莊王派人的追蹤翻越了千山萬水,遠離家鄉遠走他方,經歷了無數苦修最終在香山寺才修行成道。

觀音菩薩的故事之(二)

從以上這些民間傳記記載可以看出,在民間傳說觀音菩薩的修行歷程中有兩個事件是我們只得關注:一是妙莊王火燒白雀寺。說明了觀音菩薩的身份特殊性,妙莊王不能允許三公主出家修道,這是古代帝王之家的替規則,他寧願用火燒死妙善也不許他出家修道,這是觀音菩薩在修行歷程中的最大障礙,而妙善卻寧死不屈,感動天上神仙的幫助死裡逃生,遠赴南海苦修成道。二是妙善在香山寺成道。說明觀音菩薩當時修行不僅是在白雀寺,而實際上是在香山寺,在國內有很多名為香山寺的寺院,這些命名為香山寺的寺院或多或少都和觀音菩薩有著重大關係。在甘肅隴南就有大香山,相傳觀音菩薩就在此修行;在河南汝州也有香山寺,也相傳觀音菩薩是在那裡修行;在寶雞也有香山寺,也相傳觀音菩薩在離開四川遂寧就到此處修行成道。如果僅就河南平頂山說,從這兩個信息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就是說無論是從妙善公主出家的白雀寺到河北蒼州的白雀庵,還是從河南汝州的香山寺到北京的香山寺,都屬於太行山脈一帶。也就是說觀音菩薩曾經出家、修行、成道都是在太行山脈一帶活動,而北京的香山正是太行山脈的最東端,這就可以說明北京地區也是在觀音菩薩曾經修行生活活動的區域之內。這就為我們今天研究觀音菩薩成道地有了更多的地域空間和歷史資料,使得觀音菩薩在當時的生活活動區域更加廣泛。由此,我們以可以推斷北京的香山寺與觀音菩薩的修行不無關係,也就是說觀音菩薩當年逃出平頂山白雀寺後,有可能後來就到了北京香山寺修行,最後到名南海的地方修成正果,而名為“南海觀世音”。

觀音菩薩的故事之(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