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身邊事」成都擬建20個城市級重大公共文化設施 鳳凰山露天音樂廣場預計9月建成

「成都身邊事」成都擬建20個城市級重大公共文化設施 鳳凰山露天音樂廣場預計9月建成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獨特印記,更是一座城市的根與魂。成都正發展“創新創造、優雅時尚、樂觀包容、友善公益 ”的天府文化,將文化建設發展與建設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城市深度融合。成都全覆蓋的文化設施建設是如何佈局規劃的呢?目前成都市公共文化設施的建設情況怎麼樣?擬建哪些重大文化設施項目?昨日,市文廣新局局長師江、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明泉做客《新天府會客廳》,披露成都市公共文化設施的最新規劃,暢談如何聚焦天府文化創造性發展,構建文化服務網絡佈局一體化,精闢點評成都公共文化服務建設。

鳳凰山露天音樂廣場預計9月建成

師江介紹,目前,成都已基本實現了市、縣、鄉、村四級公共文化陣地全覆蓋,已經初步建成“15分鐘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圈”。

在大型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方面,城市標誌性重大文化設施成都博物館新館已開放運行,新聲劇場即將投入運營,鳳凰山露天音樂廣場預計今年9月建成,城市音樂廳已完成主體建築並進入內部裝修,自然博物館、城南文化中心已完成項目選址並已確定了設計方案。隨著這些重大文化設施的建成,將會為我們這座城市再添別樣的文化魅力;將會為廣大市民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

師江介紹,我市將規劃建設一批重大文化設施,擬建的20個城市級重大公共文化設施具體如下:天府文化中心(成都中心)、成都自然博物館、巴金文化博物館、城南文化活動中心、杜甫千詩碑、金沙演藝綜合體、成都川劇藝術中心三期、成都圖書館新館、成都美術館、成都文化館新館、成都大劇院、三國文化園、金沙考古及遺址保護中心、大千八德園、天府維度數字空間館、文化名人、藝術大師駐留基地、成都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中心、成都中國書法館、成都樂團演出排練綜合用房、成都文化創意孵化中心。

構建“雙核、兩帶、三區、三脈絡、多聚落”文化格局

師江介紹,圍繞成都確立的“一心、兩翼、三軸、多中心”的網絡化市域空間結構,成都將構建“雙核、兩帶、三區、三脈絡、多聚落”文化格局,形成“城市文化中心—城市文化副中心—區級文化聚落—基層文化服務網絡”的佈局模式,“一方面打造7個文化交往設施和文化活動集聚的重點區域,提升文化交往和活動能級,擴大文化影響力;另一方面建構國際標準、覆蓋城鄉、便捷共享的公共服務體系,統籌11類國際一流的重大區域型公共服務設施及功能性設施,構建覆蓋城鄉的“15分鐘基本公服圈”,實現公共服務設施的差異化精準配置。”

在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明泉看來,這是成都公共文化服務領域繼成功創建國家示範區和“兩項試點”後的又一次跨越,全面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提檔升級,成都的文化設施規劃也在“跳起摸高”。

“雙核”為老城文化設施核心區和天府新區文化設施核心區。高標準建設“天府錦城”,依託“天府文化中心”(成都中心建設)項目,整合省、市級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劇場、音樂坊等周邊設施,構建傳承巴蜀文明、凸顯成都歷史人文稟賦的都市傳統文化核心區。結合天府公園設置天府新區媒體中心、天府維度數字空間館、美術館、圖書館、博物館、音樂廳、科學館等文化設施,構建弘揚、發展天府文化、彰顯文化創新創造的都市現代文化核心區。

“兩帶”為龍泉山文化帶,龍門山山前古鎮文化帶。以洛帶古鎮、五鳳古鎮、雲頂山遺址為核心的龍泉山麓古鎮帶佈局各類公共文化空間。規劃啟動“天府文化藝術區”的籌劃工作。以川西民俗文化為依託,在以青城小鎮、平樂古鎮、街子古鎮、白鹿小鎮、安仁小鎮為核心的龍門山麓古鎮帶佈局各類公共文化空間。

“三區”則是指都江堰文化設施集群區、雙流文化設施集群區和空港新城文化設施集群區;“三脈絡”指的是天府中軸、錦江綠道、錦城綠道,依託規劃建設,強化文化展示,提供文化特色體驗。“多聚落”則是統籌佈局形成均衡分佈的區級文化中心和文化聚落,龍泉驛皇冠湖城市副中心、簡州新城、淮州新城、東部新城(三聖鄉)、北部新城、武侯新城、青白江新城、溫江光華、郫都新城、新都翠微湖等城市專業副中心及其他區級文化聚落。

完善基層文化設施 實現文化設施差異化引導

師江透露,在基層文化設施規劃方面,具備條件的區(市)縣規劃建設區級綜合博物館或專題博物館,“中型館”建設標準實施;全面完善區(市)縣佈局區級演藝中心(或多功能劇場);具備條件的區(市)縣形成區級文化設施聚落。

值得一提的是,將實施差異化公共文化設施規劃,一方面精準規劃,與人口結構相適應,實現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的差異化引導,“比如,老齡化區域,佈局老年活動中心;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外來務工人員聚集區域,佈局青工文化驛站;高校周邊、創意辦公集聚區,為應對高知人群及外籍人群增加,加強高品質、國際化文化設施供給等。”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公民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的主體作用,突出自我設計、自我管理和自娛自樂,激發公民參與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的積極性,滿足不同年齡、不同文化層次、不同區域對公共文化的個性化需求。

大力推進全民閱讀8項工程 推進博物館延時服務

從去年8月1日起,成都市屬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等公共文化服務單位開始延時服務,下班後或者週末也可以去博物館了。師江透露,延時服務受到了廣大市民的歡迎,下一步將繼續在機制上創新,推進延時服務,擴大免費範圍,加大惠民力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