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谎者更受欢迎?经济学常识告诉你答案

我们的身边充斥着许许多多的谎言。

有些谎言很精妙,听起来美好又真实;有些谎言很拙劣,你无法理解为什么会有人蠢到会相信。

说谎,在传统观念中是一种低素质的行为,但在当代社会,谎言似乎成为了一种秘而不宣的交际手段。

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会说谎的人,往往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和认可。

这是真的吗?

为何说谎者更受欢迎?经济学常识告诉你答案

我们以现在社会上较为常见的新产品发布会为例。

很多朋友会关注一些新商品面世的发布会,在会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该企业的发言人侃侃而谈他们的商品究竟“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从使用习惯到新概念的推广,许许多多以前闻所未闻的词汇都在将听众引向三个大字:

买!买!买!

科技改变生活,这话其实不假,毕竟我们的生活质量因科技的出现在逐步提高。

但是,不是每一次改变都是质变,也不是每一次改变都是真实的。

当消费者发现那些夸夸其谈的背后是变相包装产品的增值手段时,虽然他们很愤怒,但他们更惊讶于虚假宣传之后的效果:

说假话的人,反而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以及更多的支持?

除去水军的影响,更多的人听信这种假新闻的原因有三点:

第一,被蒙蔽,缺乏行业常识,信息闭塞。

第二,不会独立思考,容易受到言论蛊惑。

第三,性格独执,认定的东西绝不悔改,哪怕被打脸。

为何说谎者更受欢迎?经济学常识告诉你答案

假话与真话最大的不同就是:真话是根据事实的表现进行描述。

而假话是根据听话者的心态和性格进行对事实“改造”之后进行描述。

那假话具体是怎样改造事实的呢?

第一种,改变事实效果。

真话:“小李今天穿的挺精神。”

假话:“小李今天穿的真有品位,跟那个小宋(小李讨厌的人)一比,他简直就是土包子!”

例子中的真话,是友好的招呼,而假话则是在夸大的友好中,挑唆小李和小宋的关系,同时会让小李更有一种优势感,以“抬高一个人的同时贬低另一个人”的方式去获得好感度。

第二种,歪曲事实结果。

真话:“小李干活很负责,平时工作很认真。”

假话:“小李干活老出错,我亲眼看见他搞砸了XX!”

(事实上小李没有参与XX项目)

例子中的假话,是比较常见的挑唆他人关系的说辞。假话的传播者手段低劣,但却能让假话带有一定的(一般喜欢说假话的人信誉不高,但不乏好事者喜欢关注)权威性。

这样的假话其实想要了解真相的人很容易戳破谎言,但大多数人根本不在乎说的对不对,只在乎有没有人去说。

第三种,胡乱说谎。

假话:“小李是同性恋/小李家有八套房/小李没有生育能力/小李他爸是罪犯。”

在这里,没有真话。

为什么没有真话?因为这一次,假话改造的不是事实,而是一种虚构的臆想。

但正是这种臆想,让很多人愿意从假话传播者的嘴里去了解那个有趣的家伙:是的,也许大家都不太相信这种假话的现实意义,但是你却无法挡住一个人关注另一个人的本质。

那,就是好奇心。

为何说谎者更受欢迎?经济学常识告诉你答案

按常理说,假话的编造者应该受到大家的鄙视和唾弃,但为什么现在说假话的人反而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呢?

略懂经济的朋友都知道这样一个道理:经济规律存在因果效应。

某个z度的出台,一定会有其对应的效果出现。那如果没有效果呢?

没有效果,并不等于z度没有意义,而是该有效果的地方被其他z度所抵触,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出现了损益,又或是为了保住什么而选择了拿其他的利益进行一种很有意思的博弈:

这,叫做对冲:为了保住A,用B去消化C的影响。

同理,我们看待一些社会现象,或者更进一步说,我们看待说谎者受到更多关注这件事也是同样的道理。

说假话的人,用假话去引来关注,原本说谎的惩罚变成了好奇心的指引,但好奇心会随着日渐了解说假话者的假话而产生了厌倦甚至是憎恶的情绪。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看透了说假话的人所采用的“套路”,但是大家(或者说在一定时期内)

都选择旁观:因为此刻,好奇心确实占据了主动权,但积累的烦躁和鄙视的情绪也在渐渐发酵。

终有一天,被假话影响的某个人或是某个事件爆发了:说谎者受到了自己招致的“杀身之祸”。

你以为这就完了?当然不会。

墙倒众人推的俗话告诉了我们那些曾经的关注者如何会处理这个小丑:他们会疯狂的攻击这个家伙,因为大家的好奇心被爆发的事件炸的片甲不留,取而代之的就是人性中最丑陋的那一面:

那就是攻击他人的快感。

很多朋友也许觉得袁大岛是在危言耸听,但是我们不妨关注一下现在某些“一闪而过的网红”。这些人来了又走,他们的出现和消亡之中,有多少人符合了我上面的逻辑推演?

还有一些人,曾经光鲜亮丽,受到无数追捧,但是因为某件事的出现被大家按在地上打的不能还手:

你以为我在说某些主播或是微博大V吗?

是的,但不仅仅是。

说假话的人,迟早会受到打击,但这并不是什么神鬼之说的报应。

而是对说假话这种低劣行为的反噬:

“上帝欲使之灭亡,必先使之疯狂” ——希罗多德,古希腊史学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