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百萬莊園:以德興商輝煌了明、清和民國三個時期

康百萬莊園是一處典型的十七到十八世紀封建堡壘式建築,這座莊園坐落於河南省鞏義市康店鎮,整個莊園背依邙嶺,面臨洛水,北憑黃河天險,南瞻嵩嶽屏障,依山就勢,居高臨下,臨街建樓房,靠山築窯洞,瀕河設碼頭,據險壘寨牆,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天人合一、師法自然”的建築理念。見證過康式家族最輝煌的時候,也看著康式家族走向落魄,這座莊園至今仍在,成了十七、十八世紀華北封建堡壘式建築的代表。

康百萬莊園:以德興商輝煌了明、清和民國三個時期

從明代至清代,康百萬莊園逐步建成19個形式不同、風格各異的建築群。目前保留下來的有棧房區、主宅區、南大院、作坊區、康氏家祠等10餘個部分,建築面積達6萬多平方米,共33個庭院,53座樓房,73孔窯洞,571間房舍,功能齊全、設計精巧,莊重氣派、蔚為壯觀,既保留了黃土高原民居和北方四合院的形式,又吸收了江南園林和軍事堡壘建築的特點,融南方之古樸幽雅與北方之粗獷厚重於一體,被譽為“中原古建典範”“豫商精神家園”。2001年莊園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康百萬莊園:以德興商輝煌了明、清和民國三個時期

說到這個家族的發家史,起初康氏家族始祖康守信於明洪武七年跟隨母親從山西洪洞遷居至鞏縣橋西村,此後的幾百年間,康氏家族秉著經營良方將家族事業越做越大,並且代代流傳下去。康應魁家族,上自六世祖康紹敬,下至十八世康庭蘭,一直富裕了十二代,四百多年,歷史上曾有康大勇、康道平、康鴻猷等十多人被稱為“康百萬”,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清代中期的康應魁。

他在前人的基礎上,利用清延鎮壓白蓮教之機“盡忠發財”,富甲三省、船行六河,土地達18萬畝,財富無以數計,民間稱其“頭枕涇陽、西安,腳踏臨沂、濟南;康百萬靠河運發財,靠土地致富,靠“貢獻”得官,多次得到皇帝賞賜,最高時官至三品,數次欽加知府銜。明、清時期,康百萬、沈萬三、阮子蘭被中國民間稱為三大“活財神”;

康百萬莊園:以德興商輝煌了明、清和民國三個時期

同留餘家訓一脈相承,康百萬家族還留下“康氏家訓”,同樣書於匾上,內容為:“經商結交務存吃虧心,酬酢務存退讓心,日用務存節儉心,操持務存感恩心。願使人鄙我疾,勿使人防我詐也,前人之愚,斷非後人之智所可及,忠厚留有餘。”短短的61字道出康家從事商業經營的根本:財富是一時的,商德才是商人之根。

康百萬莊園裡還有諸多楹聯和匾額,如“心術不可得罪於天地,言行要留好樣與子孫”“友以義交情可久,財從道取利方長”“處世無他莫若為善 傳家有道還是讀書”“德澤齊魯”“義賙仁裡”“克慎厥猷”等。它們是康家修身齊家的名片,記載了這個家族對子孫後世的諸多提醒和告誡。

康百萬莊園:以德興商輝煌了明、清和民國三個時期

雖然說康氏家族借慈禧金口而名揚天下,但獲得這一名譽的代價是整個家族的積蓄,實在是斷其筋骨之傷,再難崛起。隨後在民國23年暮春的一天,康氏家族第十八代子弟康子昭面對無法挽回的繁華與無力阻擋的歷史潮流,無奈選擇輕生,那一聲沉悶的槍響,這個創造了家族企業記錄的康氏家族祖傳了十八代後就這樣退出了歷史舞臺,一場輝煌從此泯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