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百万庄园:以德兴商辉煌了明、清和民国三个时期

康百万庄园是一处典型的十七到十八世纪封建堡垒式建筑,这座庄园坐落于河南省巩义市康店镇,整个庄园背依邙岭,面临洛水,北凭黄河天险,南瞻嵩岳屏障,依山就势,居高临下,临街建楼房,靠山筑窑洞,濒河设码头,据险垒寨墙,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建筑理念。见证过康式家族最辉煌的时候,也看着康式家族走向落魄,这座庄园至今仍在,成了十七、十八世纪华北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

康百万庄园:以德兴商辉煌了明、清和民国三个时期

从明代至清代,康百万庄园逐步建成19个形式不同、风格各异的建筑群。目前保留下来的有栈房区、主宅区、南大院、作坊区、康氏家祠等10余个部分,建筑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共33个庭院,53座楼房,73孔窑洞,571间房舍,功能齐全、设计精巧,庄重气派、蔚为壮观,既保留了黄土高原民居和北方四合院的形式,又吸收了江南园林和军事堡垒建筑的特点,融南方之古朴幽雅与北方之粗犷厚重于一体,被誉为“中原古建典范”“豫商精神家园”。2001年庄园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康百万庄园:以德兴商辉煌了明、清和民国三个时期

说到这个家族的发家史,起初康氏家族始祖康守信于明洪武七年跟随母亲从山西洪洞迁居至巩县桥西村,此后的几百年间,康氏家族秉着经营良方将家族事业越做越大,并且代代流传下去。康应魁家族,上自六世祖康绍敬,下至十八世康庭兰,一直富裕了十二代,四百多年,历史上曾有康大勇、康道平、康鸿猷等十多人被称为“康百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清代中期的康应魁。

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利用清延镇压白莲教之机“尽忠发财”,富甲三省、船行六河,土地达18万亩,财富无以数计,民间称其“头枕泾阳、西安,脚踏临沂、济南;康百万靠河运发财,靠土地致富,靠“贡献”得官,多次得到皇帝赏赐,最高时官至三品,数次钦加知府衔。明、清时期,康百万、沈万三、阮子兰被中国民间称为三大“活财神”;

康百万庄园:以德兴商辉煌了明、清和民国三个时期

同留余家训一脉相承,康百万家族还留下“康氏家训”,同样书于匾上,内容为:“经商结交务存吃亏心,酬酢务存退让心,日用务存节俭心,操持务存感恩心。愿使人鄙我疾,勿使人防我诈也,前人之愚,断非后人之智所可及,忠厚留有余。”短短的61字道出康家从事商业经营的根本:财富是一时的,商德才是商人之根。

康百万庄园里还有诸多楹联和匾额,如“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子孙”“友以义交情可久,财从道取利方长”“处世无他莫若为善 传家有道还是读书”“德泽齐鲁”“义赒仁里”“克慎厥猷”等。它们是康家修身齐家的名片,记载了这个家族对子孙后世的诸多提醒和告诫。

康百万庄园:以德兴商辉煌了明、清和民国三个时期

虽然说康氏家族借慈禧金口而名扬天下,但获得这一名誉的代价是整个家族的积蓄,实在是断其筋骨之伤,再难崛起。随后在民国23年暮春的一天,康氏家族第十八代子弟康子昭面对无法挽回的繁华与无力阻挡的历史潮流,无奈选择轻生,那一声沉闷的枪响,这个创造了家族企业记录的康氏家族祖传了十八代后就这样退出了历史舞台,一场辉煌从此泯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