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俄故事片從碟中諜演到案中案 這招瞞天過海西方還能再用幾回

反俄故事片從碟中諜演到案中案 這招瞞天過海西方還能再用幾回

反俄故事片從碟中諜演到案中案 這招瞞天過海西方還能再用幾回

隨著“毒諜案”受害人之一的俄前間諜之女尤利婭23日公開發聲,表達要“長期”迴歸俄羅斯的願望之後,這一事件引發的風波便已漸漸迴歸平靜。但僅僅一週之後,又一名移居海外的俄羅斯人被“刻意謀害”,手段同樣“令人髮指”。

馬察爾斯基說:“根據兇手的殺人手法,可以看出至少是一名訓練有素的破壞分子。他(巴布琴科)今天在家最多隻待了幾個小時,說明他被人跟蹤了,這不是一個決定報復阿爾卡季的瘋子……而是一名真正的殺手。”

巴布琴科的另一位朋友艾德爾·穆日達巴耶夫也表達了類似觀點。他們說:“朋友都知道他去度假了,但什麼時候回來沒人知道。他開自己車走的,我認為車上安了定位追蹤器,他們(指兇手)知道了他的行蹤。”

巴布琴科的鄰居還推測兇手可能用了消聲器。這位未具姓名的女士稱:“我當時正在遛狗,一切都很安靜,估計是(兇手)用了消聲器。”

反俄故事片從碟中諜演到案中案 這招瞞天過海西方還能再用幾回

2016年12月,亞歷山德羅夫紅旗歌舞團赴敘利亞阿勒頗慰問演出途中遭遇空難。當時巴布琴科仍住在俄羅斯,他在報道中將俄羅斯描述為“侵略者”。隨後,他的家庭住址被人公佈,一些人甚至要求剝奪他的俄羅斯國籍。

他也自稱受到“死亡威脅和虐待”,並以個人安全考慮於2017年移居基輔,在烏克蘭一家電視臺擔任主持人。

在社交媒體上,格拉先科將巴布琴科稱為烏克蘭的朋友,稱其一貫是普京政權的反對者。格拉先科認為,辦案人員調查的死因包括“俄羅斯情報部門的行動”。

據悉,烏克蘭的執法部門已經對這起謀殺案展開刑事調查,並公佈了一幅嫌疑人畫像。嫌犯在40至45歲之間,留著灰白的鬍鬚,戴著帽子。

反俄故事片從碟中諜演到案中案 這招瞞天過海西方還能再用幾回

西方媒體紛紛“站隊”挺烏反俄 俄怒斥:要說迫害媒體烏克蘭才是慣犯

不出意料,巴布琴科的死“很快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

綜合衛星新聞通訊社、北京環球網報道,歐安組織(OSCE)媒體自由代表哈萊姆·德希爾表示,他對巴布琴科的死“感到震驚”,“我呼籲烏克蘭當局立即展開全面調查。”

還有西方媒體在報道中翻出近年來多名反俄人士在烏克蘭被殺的“舊賬”。

在有關巴布琴科遇害事件的報道後,一些烏克蘭官員當即指責俄羅斯情報部門策劃暗殺事件。烏克蘭總理格羅伊斯曼指責俄羅斯與巴布琴科被害有關。

佩斯科夫補充說,克宮對巴布琴科的親人表示慰問。

俄方表示,在對待媒體的態度上,烏克蘭近來的所作所為更應該引起外界關注。涅邊賈說:“那些有主見的媒體,甚至不是親俄和敵對的,而只是反對派媒體,就在烏克蘭遭到清洗和關閉。以怎樣的藉口?沒錯,他們是克里姆林宮的代理人。”

反俄故事片從碟中諜演到案中案 這招瞞天過海西方還能再用幾回

“被害人”突然復活稱在演戲抓兇 俄媒哀嘆:莫須有何以服天下

然而就在此時,事件的走向再次發生驚人的逆轉。30日,本已於1天前“遭槍擊身亡”的巴布琴科竟然現身烏安全局的新聞發佈會,披露整件事原來只是“一場戲”,目的是要查出打算暗殺自己的幕後黑手。

綜合新華社、中新網、北京海外網報道,對此,烏克蘭方面再次自圓其說。烏通社報道,烏安全局局長格里察克在新聞發佈會上對媒體表示,“殺害”巴布琴科是烏安全局同巴布琴科本人共同策劃的一個“特別行動”,目的是防止巴布琴科被害。

格里察克稱,烏安全局掌握的情報顯示俄特工部門僱傭殺手要殺害巴布琴科。他還說,烏安全部門已在新聞發佈會之前幾小時抓獲“殺手”。烏當局正在對其進行偵訊,也在搜查此人的長期和臨時住所。

格里察克還將矛頭指向了俄羅斯。他稱,為了謀殺巴布琴科,俄情報機構僱傭了一名烏克蘭公民,此人的任務是花錢找到執行謀殺的人。這名烏公民找到“曾參加頓巴斯軍事行動的熟人”,希望他們以3萬美元的價格謀殺巴布琴科。

格里察克稱,這名烏公民從俄情報機構一共收取了4萬美元,其中的1萬美元自己留下。他還稱,謀殺巴布琴科未遂案的主謀原計劃在烏境內殺害30人,謀殺巴布琴科是在“試手”。

反俄故事片從碟中諜演到案中案 這招瞞天過海西方還能再用幾回

針對烏克蘭當局策劃的這出戏碼,俄羅斯方面回應稱,烏克蘭假裝殺害巴布琴科的行為是“反俄挑釁”。

30日,俄外交部表態,烏克蘭國家安全局策劃了這起“詐死”事件,是為了抹黑俄羅斯,用詭計“欺騙整個國際社會”,“我們很高興俄羅斯公民還活著,現在真正的動機已經展現在臺面上,很明顯這是又一次反俄挑釁。”

“今日俄羅斯”(RT)的表達更為激烈,他們發出了一篇題為《生死基輔:你無法在某件事情上讓人閉嘴,但烏克蘭卻可以》的文章稱,“烏克蘭方面將‘假新聞’上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這個卑鄙的小插曲再次揭示了某些勢力長久以來妄圖給俄羅斯貼上‘陰謀詭計’、‘鑽營取巧’等標籤的不良居心,也暴露出西方的自由觀察家在對俄羅斯和烏克蘭進行新聞報道時是執行怎樣的雙重標準”。一直以來,他們的既定思維都是,只要是俄羅斯說的話那一定是假的,想要事實的真相只能到俄羅斯的對手那裡去尋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