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推崇西方“和孩子做朋友”的教育方式遲早會害了孩子!

近些年來,國人對於很多西方教育理念越來越多的開始反思,到底這種教育理念適不適合中國國情?適不適合中國的孩子?

盲目推崇西方“和孩子做朋友”的教育方式遲早會害了孩子!

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同志就曾提出,中國的改革絕對不能照搬照抄西方那一套。正因為如此,中國的改革開放才會在“摸著石頭過河”的不斷探索實踐中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而反觀教育呢?很多出國留學歸來的眾多教育專家,甚至是隻在國外考察了幾天的專家,回到國內就開始大肆鼓吹西方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盲目推崇西方“和孩子做朋友”的教育方式遲早會害了孩子!

殊不知,由於文化、國情、經濟發展水平等諸多方面的差異,很多國外的教育理念很多時候根本不適合中國的孩子!照搬這些教育理念非但不能提高中國的教育質量,反而會禍害了中國的孩子!

盲目推崇西方“和孩子做朋友”的教育方式遲早會害了孩子!

“和孩子做朋友”就是其中流傳最廣的一句話,這種教育理念被眾多家長所認可。但在很多家庭中,這種方式未必真的適合中國的國情!原因有二,第一,任何教育理念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國情背景。第二,任何教育理念要因人而異,正如孔子提倡的因材施教。一種方法絕對不可能適用於所有孩子。

盲目推崇西方“和孩子做朋友”的教育方式遲早會害了孩子!

“和孩子做朋友”這種教育理念之所以在中國有很大的市場,是因為和幾千年來中國人對孩子的教育態度走到了另外一個極端有關。中國傳統文化上,更強調孩子對於父母長輩的尊重,服從,甚至絕對服從。然而,西方提倡“平等”,與孩子做朋友就成為一種理念之一。

盲目推崇西方“和孩子做朋友”的教育方式遲早會害了孩子!

  但這種教育方式隱含了大量的文化前提,和我們的文化不一樣。在西方一般來說孩子只是父母的一部分,不是第一位,更不是全部。但中國多數父母不同,孩子是全部,是第一。同時,在獨生子女大背景下,對孩子除學習之外過分遷就,基本的教養與規矩全面失守,熊孩子與脆弱的一代並存。在這個大背景下,家長更需要謹慎與孩子做朋友,更不能沒有原則與前提地與孩子做朋友。所謂“子不教父之過”,因此父母有權利與責任在養育的過程中,採取各種手段完成養育責任,包括懲戒。父母與孩子的關係與定位不可能是平等的,天然就有區別,甚至是高低,對於父母的絕對尊重,無論在哪個國家都是天經地義的,不會因為父母所說的對錯,就可以尊重或不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