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百色名人錄:儂智高的一生……

廣西百色名人錄:儂智高的一生…… 

儂智高(1025~1055),壯族。北宋儻猶州人(今縣東境)。

廣西百色名人錄:儂智高的一生……

智高父親儂全福,原為儻猶州知州後知廣源州(今越南廣淵)。天聖七年(1029)歸附宋朝,授邕州衛職。但廣西轉運使章頻不納,不受其地。事隔不久,全福重申前請,仍被拒絕,更助長交趾囂張,對廣源州人民“賦斂無厭,州人苦之”。寶元元年(1038),全福勢力擴展到儻猶州、籠州(今扶綏縣地)、萬涯州、武勒州(今均大新縣地)諸州後,改廣源州為“長生國”,自稱昭聖皇帝,拒絕向交趾奉土稱臣。全福自知會激怒交趾,所以又要求內附,依靠宋朝保護,遭到拒絕。寶光二年春,交趾王李德政見廣源州孤立無援,出兵攻打廣源州,全福被俘,智高時年十四歲,與其母阿儂逃走幸生。五月,智高備生金一塊重112兩去贖父親,交趾收了金還殺了全福,智高內附不納,無處安身,與其母奔儻猶州。

廣西百色名人錄:儂智高的一生……

慶曆元年(1041),智高收拾遺眾在儻猶州建立“大曆國”,交趾不容儂氏勢力再起,出兵攻打,智高被俘,交趾以封官賜土引誘智高為廣源州知州,劃雷(今大新縣下雷)、火、頻(均靖西縣地)、婆(今未詳)諸峒給他管理。慶曆三年又加封為太保。但這些智高都不受,反因屢受-內怨交趾,忍辱四年後徙居安德州(今靖西縣安德)。慶曆七年,智高在安德州建立“南天國”,改年景瑞。先後遣使到邕州請求內附,授給官職,保宋邊疆。但昏庸朝廷,競把自己屬下官員說成是“叛交趾而來,恐疆場生事,卻而不受”。慶曆八年,智高逐漸控制了右江少數民族一帶,開始與交趾決裂,交趾命太尉郭盛溢出兵攻打,被智高打敗。

廣西百色名人錄:儂智高的一生……

皇祐元年(1049)九月,智高要求內附不得,以戰求附,興兵沿右江東下,進攻邕州。宋仁宗詔江南,福建諸路兵圍攻,智高不與兵戎相見,撤回原地,再請求內附,一再降低要求,不求刺史,只求當個小官教練使,或被承認是宋朝官吏,能有官服穿即可,但宋朝廷皆不許。皇祐二年,邕州指揮亓贇刺探智高,企圖突然襲擊,被智高俘虜,智高以禮相待,並遣使隨亓贇到邕州,奉表請求內附,又遭拒絕。皇祐三年二月,智高備馴象、金銀等貢物,再請求內附,又被宋廷“以其役屬交趾,拒之。”並令廣西轉運司和鈐轄司作復:“以廣源州本隸交趾,若與其國同貢奉,即許之。”昏庸宋朝官吏,竟公然把廣源州說成交趾之地。智高附宋之心不死,“反覆貢金函書以請,知邕州陳珙上聞,亦不報。”

廣西百色名人錄:儂智高的一生……

後來智高又願送重金,求準於邕州邊界,設立圩場互市,宋廷亦不準,智高最後失望地說:“今吾既得罪於交趾,中國又不我納,無所容,止有反耳。”皇祐四年(1052)四月,智高在安德州舉行起義,率眾5000人,沿右江東下,先攻下橫山寨(今田東縣境),就地劫富濟貧。五月初一破邕州,智高佔領邕州後,建立“大南國”自稱仁惠皇帝,年號啟歷,沿襲宋朝制度,兵員增至1萬多人。接著揮師東征,沿西江而下,九日入橫州(今橫縣),十二日進貴州(今貴縣)、攻潯州(今桂平縣),十六日入龔州(今平南縣),十七日進藤州(今藤縣),又入梧州(今梧州),攻封州(今廣東封川),十八日攻康州(今廣東德慶),十九日據端州(今廣東高要),短短20天,攻破沿江數州,兵員增至4萬餘人。二十六日圍攻廣州城,久攻57天不下,七月十九日撤圍廣州,揮師北上。

廣西百色名人錄:儂智高的一生……

陷清遠(今廣東清遠),佔英州(今廣東英德),攻韶州(今廣東韶關)不下,轉佔湟川(今廣東連縣),直抵桂東北,九月五日攻賀州,在賀州轉戰月餘,擊斃宋名將張忠和蔣偕。九月十八日破昭州(今平樂縣),乘勝北進,經恭城、灌陽攻全州,欲直驅荊湖(今湖南湖北),後因派到湖南諜報人被破獲,宋軍號稱20萬加強防備,智高自知力量不及,回師邕州,歸途數敗桂、柳諸州守兵。十月甲申再度入邕州後,與左右江各峒酋長結盟。十二月智高在金城驛(今南寧東北)打敗廣西鈐轄陳曙率8000兵進攻。宋仁宗趙禎急詔樞密副使篩選精兵南來,與各路軍結合,計官軍土丁3.1萬眾,對智高進攻。餘靖還對左右江各峒剿撫兼施,威脅利誘,破壞智高結盟。

廣西百色名人錄:儂智高的一生……

皇祐五年(1053)正月初狄青以疑兵之計,智高因大勝後驕傲輕敵,致給宋軍於十六日0昆倉關(今邕賓公路交界),十八日進入歸仁鋪(今邕寧縣三塘),智高倉促應戰,被宋軍打得大敗,智高撤出邕州,攜帶其母、弟、妻、子和殘部,從右江邊戰邊退入特磨道(今雲南廣南縣),把其母和弟弟、子繼封及一部分人留在特磨,自己到大理國(轄境今雲南大理)借兵,想從特磨、大理、左江三路向宋朝-。十二月,邕州知州肖注乘智高立足未穩出兵進攻。各州儂姓族人被餘靖楊元卿等人離間叛變,乘智高到大理借兵,發動族人陳充等六州襲擊特磨寨,俘智高母、弟、子解往京師。至和二年(1055)四月智高死於大理,年僅30歲。宋廷於同年六月乙巳把其家人殺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