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的大明權宦——一代西廠督公汪直的傳奇人生(七)

自汪直領皇命可以偵緝內外後,著實喜歡上了宮外的廣闊天地,也留下了很多有趣的記載。

另類的大明權宦——一代西廠督公汪直的傳奇人生(七)

比如被稱為"明朝天下第一清官"的楊繼宗,就與汪直有幾處交集。當初楊繼宗還在任嘉興知府,依慣例入京朝覲,成化天子有意讓汪直去探訪各個朝覲的官員,瞭解下這些地方官的品性。汪直依旨照做,其他官員大多對汪直極盡阿諛討好,可唯獨去拜訪楊繼宗時,被拒之門外,汪直於是回去跟成化皇帝說:“天下不愛錢者,惟楊繼宗一人耳。”後來楊繼宗因此被成化天子熟知,得以重用。

在楊繼宗母喪回鄉丁憂時,汪直前往拜訪,至墳所跪拜後,起身,摸著楊繼宗的鬍鬚到:“早聽說你的大名,今天才算是見到,你的模樣一般啊。”

楊繼宗回道:“我雖然相貌醜陋,可卻沒有殘缺身體,有辱父母。”汪直沒在答話。

這樣諷刺汪直身體不全,要是擱在劉瑾,魏忠賢身上,恐怕早就要血濺當場了。汪直卻不再說話,可見非常大度。

還有就是以“為官清廉,剛正不阿”被世人稱道的秦紘,當時秦紘巡撫河南,汪直巡邊,沿途各巡撫高官見到汪直,如同下吏見到長官屈就拜見,只有秦紘抗禮,並且上書成化天子,說汪直滋擾地方。等汪直回京之後,成化天子就問他,各省的巡撫大臣都怎麼樣?汪直獨獨稱讚秦紘,皇帝於是將秦紘的奏本出示給他,汪直謝罪,並稱:“秦紘能上書指出我的過失,足以說明他的賢能。”

這些小故事足以看出汪直是個很不錯的人,雖然權勢滔天,卻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飛揚跋扈,不可一世,反而是非分明,個性鮮活。

由於汪直權勢顯赫,又經常出巡各地,就有不法之徒冒充他,在成化十四年七月就鬧出了“假汪直案”,轟動一時。

這件事記錄在明實錄中,說的是江西人楊福時常給崇王府的一名內使辦事,一次隨內侍進京,等回來的時候路過南京,楊福碰到故舊,那人對楊福講,說他見過汪直,發現汪直和楊福長得非常相似,於是三人就動了歪心思,讓那個見過汪直的人冒充先導校尉開路,詐稱楊福就是汪直,奉命出巡,以此來獲取利益。

還別說幾人從蕪湖縣通過驛傳南下,經歷常州、蘇州,又從杭州到紹興、寧波諸府,有司官員都爭先恐後的逢迎,連市舶司的宦官也相信敬畏他們,更有百姓聽說汪直來了,都拿著訴狀來求汪直伸冤。兩人所到各地都假裝很清廉,以此來博取各地官員的信任,背地裡卻暗示索賄。等行至福州,他們竟公然宣稱持有成化皇帝的敕旨,福建三司官員不敢怠慢,都小心侍候,百般討好。可是卻被當時的福建鎮守太監盧勝懷疑,讓他們拿出信物,這才被識破,於是扭送京師定罪處斬,被世人引為一時奇談。

我們先按下些關於汪直的趣事不表,單說汪直,隨著這位少年逐漸成長,汪直漸漸喜歡兵事,渴望隨軍征戰,建功立業,一展抱負。

汪直產生這樣的想法,不單是年少喜兵,更重要的是受一代軍事奇才王越的影響。

王越和汪直什麼時候開始來往,筆者無從得知,但成化十一年,成化皇帝命左都御史王越提督十二團營操練,十二團營乃是大明京營禁軍,通常御馬監太監也會兼理,汪直那時為御馬監掌印,我想兩人或從此時開始有了交集,等到了西廠建立,王越又通過舊識韋瑛的關係和汪直更加相熟,漸漸親密,才會在西廠被革除時,為汪直鳴不平質問內閣閣臣。

王越景泰二年進士,正經的科班出身,不僅詩文做的好,才華橫溢,更是熟讀兵書,有奇謀。自天順七年巡撫大同起,久經戰事,多次擊退韃靼人的襲邊。

成化九年,王越與劉聚在溫天嶺擊敗韃靼軍,晉升為左都御史,同年九月滿都魯汗等部率大軍入侵,王越率一萬輕騎從榆林紅兒山出境,晝夜兼行數百里殺入韃靼軍妻子老弱所在紅鹽池,斬首三百五十五級,獲駝馬牛羊器械無數,並焚其帳篷、廬舍,然後撤軍。滿都魯等回營後,見營帳被毀,舉眾大哭,率軍追擊明軍。王越結陣緩行,又設伏將追軍擊敗,自此韃靼人撤出河套地區,明軍收復河套成功。

有這麼一個傳奇人物在側,汪直怎麼可能不去結交,況且王越此人性情曠達,乃是真性情之人,極富人格魅力,汪直和他相交很容受王越感染,心裡也不免嚮往邊塞征戰,極想建立一番真正的功業。

另類的大明權宦——一代西廠督公汪直的傳奇人生(七)

很快機會來臨了。

成化十三年十二月,巡撫遼東右副都御史陳鉞上奏天子,言,建州三衛雖名為朝廷藩屬,而叛服無常,得利則來朝,失利則入寇,遼東百姓多受襲擾,求情召募土兵,選立驍勇,併力討之,搗其巢穴,雪邊人之恥。成化天子准奏,敕令陳鉞等嚴加進討。

從成化十四年二月開始,陳鉞多次對女真夷虜進行清剿,斬獲甚眾,可遼東的局勢卻反而愈發危及,陳鉞多次上書天子增兵,朝堂之上議論紛紛。

汪直通過通事王英瞭解到,建州女真反叛是因為兵部侍郎馬文升上奏關了遼東的邊市,斷了女真的貿易所致,而陳鉞不務招安,惟欲貪功生事,希望汪直上書皇上自薦前往遼東招撫。汪直早想外出歷事,自然照做,可成化天子聽從內閣的建議,派馬文升為欽差前往遼東招撫。

可馬文升在遼東招撫並不順利,費了很大力氣才招撫來建州三衛指揮使及以下首領兩百餘人,海西兀者等衛三百多頭領,敕諭撫慰讓他們交還掠奪,重新納貢,但這些大小首領卻說沒有朝廷的大通事過來宣旨,就不相信朝廷是真的招撫,沒辦法馬文升如實上奏。

時任兵部尚書的餘子俊發現,陳鉞等人的奏報裡卻從來沒提過馬文升招撫了建州三衛的事情,認為陳鉞和馬文升可能不和,恐招安難以成功,還沒行文讓他們相互配合,馬文升又奏報女真擁眾又來侵擾,叛服無常,現在是招撫還是征討,等候朝廷處置。

餘子俊向成化皇帝建議還是先招撫為主,如果建州女真當真是入寇為患,再興兵征討,成化天子照準。於是總算是輪到汪直上場了。

成化十四年六月,天子命汪直領通事王英去往遼東處置邊務,並許汪直便宜行事。大家注意,“便宜行事”意味著遼東的徵撫大權全由汪直掌握,是戰是撫全在汪直的一念之間,那汪直將在遼東掀起怎樣的風暴?

我們下期繼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