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武大郎賣的炊餅,到底是個什麼東西?你知道麼?

施耐庵的《水滸傳》家喻戶曉,他經常混跡市井,他的筆下對市井人物的刻畫惟妙惟肖。《水滸傳》中塑造了一個小人物武大郎,“挑著炊餅擔兒”沿街叫賣,其貌不揚。

那麼讓我們研究一下歷史,關於炊餅的歷史。

《水滸傳》中武大郎賣的炊餅,到底是個什麼東西?你知道麼?

武大郎最有名的手藝就是炊餅,那麼武大郎的炊餅到底是什麼樣的?

《水滸傳》中武大郎賣的炊餅,到底是個什麼東西?你知道麼?

其實,武大郎賣的炊餅和我們現在所說的燒餅,是不一樣的。根據記載,“炊餅”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南宋記載風土人情的《夢梁錄》、《武林舊事》等書。這是一種點心,是宋元時期杭州人的一種特色點心,不僅在百姓中普遍流行,而且在宮廷御宴上也備受推崇。

到了元代,炊餅變成了一種主食。《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當時也參與編撰了《水滸傳》,而且寫出了《三遂平妖傳》。其中,根據當時市井人物刻畫了一個叫“任大郎”的人。這個“任大郎”也是一個賣炊餅的,這裡對他賣炊餅描寫比較直接。當時流行一首順口溜《五熟行》:

賣面的叫湯熟,賣燒餅的叫做火熟,賣鮓的叫做醃熟,賣炊餅的叫做氣熟,賣餶飿兒的叫做油熟。

從這裡可以看出,炊餅和燒餅是不一樣的,燒餅是用火烤出來的,而炊餅是蒸屜蒸出來的。

有人說,那時候的燒餅就是饅頭,這也是不確切的。

在《三遂平妖傳》中有這樣一段話:瘸師對任大朗(任遷)說:“我娘八十歲,如何吃得炊餅?換個饅頭與我。”

換個饅頭後,瘸師又說:“裡面有甚?”任大郎說:“一色精肉在裡面。”

從對話可以看出,宋元時期,人們稱有餡的叫做饅頭,沒有餡的叫做炊餅。在《夢梁錄》中記載,杭州面行賣四色饅頭,如:糖肉饅頭、羊肉饅頭、魚肉饅頭,蟹肉饅頭、筍絲饅頭等等。《水滸傳》中,武松進孫二孃黑店,問這樣一句話:“這饅頭是人肉的還是狗肉的?”從中可以看出,當時饅頭都是有餡的,而沒餡的卻不叫饅頭,叫炊餅。

《水滸傳》中武大郎賣的炊餅,到底是個什麼東西?你知道麼?

所以說,當時武大郎賣的炊餅,既不是那時的燒餅,也不是那時的饅頭,更不是現在的燒餅,它只有一種叫法,那就是——炊餅。

《水滸傳》中武大郎賣的炊餅,到底是個什麼東西?你知道麼?

你知道了麼?歡迎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