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上廣深等這些大城市月入2萬為什麼還是感到焦慮

前段時間看到一篇文章,說的是一個白領在上海月入2萬,但感到很焦慮,聽上去月入2萬感覺已經不少了,其實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也能生活的不錯,但前提是不要買房、買奢侈品、出國旅遊、生育二胎,也不能給子女更高的教育品質。

在北上廣深等這些大城市月入2萬為什麼還是感到焦慮

在大城市如果月薪2萬的人大多30左右歲,大部分已經娶妻生子,組建了家庭,子女教育從奶粉尿布,早教,幼兒園,補習班等等教育成本,真的花錢的地方太多簡直就是無底洞。

月入兩萬在中國,應該也屬於中產階級,我想起一個詞叫中產階級焦慮,說的就是這樣財務還沒自由,收入在當地還算比較高,但總覺得自己做的還不夠好收入不夠高,如果一不努力,就會覺得自己要變成無產階級了,而想往上一個階級變成富人,似乎又高不可攀,所以會時常焦慮。其實焦慮的本身,是對未來不確定的擔憂。

在北上廣深等這些大城市月入2萬為什麼還是感到焦慮

在北上廣深等這些大城市月入2萬為什麼還是感到焦慮

所以,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我們也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社會上有一定地位的人,但在現實生活中卻是在為柴米油鹽而勞累,為不斷上漲望塵莫及的房價而苦苦奮鬥。可總有一些人僅僅靠資產型收入就輕鬆碾壓了勞動型收入的 “中產”階層。掃地阿姨和月薪2萬的公司白領,誰才是中產?誰的社會貢獻大?什麼時候社會可以不論出身只講貢獻和價值來評判一個人?那才是社會最大的進步。

一個繼承多套房子的人和一個靠自己打拼創造財富的草根,誰的財富能夠更持久?我們想下如果樓市崩盤時,房子就不值錢,而一個靠自己打拼的人,他的創造能力卻一生相隨,所以一個人的價值不在於擁有多少財富,而在於創造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