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茅洞桥回忆录之母亲的蒲扇

慈母手中扇,悠悠一夏凉!

一一 题记

衡阳茅洞桥回忆录之母亲的蒲扇

五月,天空明朗,天气渐热,赶上周未晴好,换下母亲床上的厚棉被,晒晒,收起。翻出压在箱底的蒲扇,洗洗,凉干,乌亮的扇柄,满是岁月的印记。有蒲扇,就有清凉,我以为,只有蒲扇才是夏天最有爱的消暑模式。

衡阳茅洞桥回忆录之母亲的蒲扇

衡阳茅洞桥回忆录之母亲的蒲扇

儿时的记忆里,总少不了夏日母亲手中的蒲扇。那时,家乡还没有电,夏天纳凉主要用蒲扇。每年端午节的时候,母亲总要买上好几把蒲扇,买回来后,母亲一针一针用布把扇边包起来,这样就耐用一些。扇子用久了,颜色变深,有点古铜色,就像我们在太阳底下晒出来的肤色。小的时候,我一到夏天都会长一身的痱子,睡觉时,痱子一痒,在床上乱滚,甚至哭起来,母亲会立即停下手头事情,一边扇扇子,一边用手抚摸痱子痒的地方,很多时候,母亲的额头上会有密密麻麻的汗珠。偶尔,在我淘气的时候,母亲会用手中的扇子扇我,母亲严历的呵斥伴着一阵清风,扇子落在身上全没有痛的感觉。

衡阳茅洞桥回忆录之母亲的蒲扇

蒲扇还有一大功能,就是扇蚊子。夏天睡觉的时候,把蚊帐放下,撩开帐门,用扇子在蚊帐里扇几下,扎好,就没蚊子了。奇怪的是,每次我自己扇,都会被蚊子咬几个包,而母亲扇过得蚊帐则可以保我无蚊叮咬。记得前年夏天的一个傍晚,我和母亲一起坐在湘江风光带的石阶上,母亲时不时用蒲扇在我脚边扇几下,坐着的那段时间里,一直重复着,我知道,母亲是在帮我赶蚊子。我没有阻止,也没有说话,任母亲随意地摇着扇子,夕阳下,母亲是那样的悠然,那样的慈祥,我只是如孩子般静享这一刻的时光。

衡阳茅洞桥回忆录之母亲的蒲扇

我渐渐长大,外出求学,只有寒暑假才回家,侄儿侄女们也相继出生,每年双抢农忙的时候,也是气温最高的时候,他们都由母亲照看,我经常看到,母亲一边摇着蒲扇一边摇着摇篮,哄着他们入睡。到我女儿出生的时候,母亲带她时还是坚持用蒲扇,老人说,风少,不易着凉。

衡阳茅洞桥回忆录之母亲的蒲扇

电风扇,空调进入普通人家后,买把蒲扇就没那么容易了。记得是2011年的时候,我去云南,在丽江看到卖蒲扇的,好像是作工艺品卖的,芦苇编的,我买了两把送给母亲,老人家甚是喜欢,母亲去上海、香港都带着,告诉我们蒲扇用处多多,可以挡太阳,可以赶蚊子,可以扇风。好像是2014年,扇子放在老家,春天雨多霉坏了。为此,母亲惋惜了好久。 2015年,我去浙江学习,在东阳,碰巧遇上一家有蒲扇卖,是用菖蒲编的,手柄粗,特别轻,我一下买了四把带回来,母亲对此赞口不绝,一到夏天,更是扇不离手。

衡阳茅洞桥回忆录之母亲的蒲扇

爱其实很简单。能让我们一生不忘的,也许就是那些简单的给予,用心的呵护,就像母亲手里那一把小小的、积灰了岁月灰尘的蒲扇。如今我们已不再用扇子纳凉驱蚊,我们的孩子也许不会有扇子的记忆,也难见蒲扇的踪影。而蒲扇于我 ,已融入亲情,伴着记忆,深入骨髓。母亲用蒲扇,扇走了酷暑,扇走了岁月,扇大了儿孙。母亲渐渐老了,有一天会扇不动蒲扇,月朗星稀的夏夜,让我们放下工作,抽点时间陪着母亲,一起到堂屋门前的禾坪上纳凉,一边听母亲讲过去的事,一边摇着蒲扇帮母扇风,就象儿时的夏夜,母亲帮我们扇风一样,静静地看着微风拂动母亲的满头银发在月光下闪烁,内心自会多一份淡然,多一份清凉。

衡阳茅洞桥回忆录之母亲的蒲扇

爱其实很简单。能让我们一生不忘的,也许就是那些简单的给予,用心的呵护,就像母亲手里那一把小小的、积灰了岁月灰尘的蒲扇。如今我们已不再用扇子纳凉驱蚊,我们的孩子也许不会有扇子的记忆,也难见蒲扇的踪影。而蒲扇于我 ,已融入亲情,伴着记忆,深入骨髓。母亲用蒲扇,扇走了酷暑,扇走了岁月,扇大了儿孙!

衡阳茅洞桥回忆录之母亲的蒲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