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水情——“蒙山高,沂水長,我為親人熬雞湯······”

“蒙山高,沂水長,我為親人熬雞湯······”,這是軍民魚水情最真實的寫照。在革命戰爭年代,沂蒙山區有一個偉大的

母親群體,她們送子參軍、送夫支前,縫軍醫、做軍鞋、抬擔架、推小車,捨生忘死救傷員,不遺餘力撫養革命後代,譜寫了一曲曲血乳交融的軍民魚水情——她們就是“沂蒙紅嫂”,故事中的王桂花就是其中一位。

————題記

1947年初,解放戰爭正在沂蒙山區激烈進行。這個故事發生在沂南縣大莊鎮白石埠村,白石埠村處於沂蒙山腹地,是一個僅有二、三百人的小山村,屬於半丘陵地勢。這裡低矮的石頭牆壁,坑坑窪窪的小巷,疏疏落落的茅屋。雖然已經立春,但是氣溫仍然在零下十幾度。這一天,昏暗的天空中飄著白茫茫的大雪,雪花被風吹得到處亂撞。王桂花家的院子裡散放著幾隻母雞,在雪地裡悠閒地尋找食物,院子一角的木楔上拴著一隻山羊,不時抬起頭來朝幾隻母雞“咩、咩”叫著。破舊的泥土房簷上掛著一塊紅布,紅布上嵌著蒜頭和一枚銅錢,為王桂花家增添了喜慶的氛圍,一看這些裝飾就知道主人家裡添了個男嬰。這對於結婚幾年一直不能生育的桂花家來說,算得上天大的喜事。

院落北旁低矮的茅草屋裡橫七豎八放了些木柴,屋門是用草紮起來的,為了使屋裡有一些亮光,只能半掩著屋門堵住半個門口,屋子中間用木柴燃起了火堆。王桂花的丈夫高世都和小腳婆婆忙裡忙外招呼著前來探望的鄰居,她們有的用葫蘆瓢端來雞蛋,有的送來自家小孩子用過的舊衣物。不時聽到裡屋傳來嬰兒哇哇的哭聲,王桂花頭裹圍巾躺在裡屋床上,疲憊地摟著剛出生不久的寶寶。

“孩子哭聲怎麼越來越小呢?”,王桂花想,“會不會是餓了?”,她趕緊俯下身子給嬰兒喂起奶水來,誰知道孩子不僅不喝奶,而且嘴裡還吐出大量黃水來。“怎麼了?”,婆婆聽不到回應走進來,掀開被子一看,嚇壞了。“孩子這是羊水沒有吐乾淨,趕緊請接生婆來!”,等到高世都請來接生婆的時候,屋子裡傳來媳婦和老孃的嚎哭聲。頓時,高世都心下涼了半截,唉,還是和這個孩子無緣啊!

魚水情——“蒙山高,沂水長,我為親人熬雞湯······”

接下來的日子裡,王桂花哪裡有心情吃飯、睡覺?一想到剛出生的兒子離開了自己,就哭成個淚人一般。這個時期,村裡進駐來一批女解放軍,軍領導找到當時的婦救會長要求在村子裡安排哺乳期婦女,為部隊幹部子女尋找養父母。因為這批部隊幹部將要帶領部隊在沂蒙老區參加“孟良崮戰役”,村民們要為這些行軍幹部做好後備。當時,婦救會長代表組織找到王桂花,將要把部隊幹部林道生和軍醫洪雪夫婦不到兩個月大的女兒喚喚,託付給王桂花夫妻二人照顧的事情做了安排,並告訴桂花,這是黨組織決定給她家安排的一項重要革命任務。

到了2月17日這一天,雪停了,地上的積雪結了厚厚一層冰,樹上的冰凌包裹著枝條,屋簷下的冰凌成串地垂掛著,到處一片光亮耀眼,為白石埠村鑲嵌了一層銀色的光輝。在那條鋪滿積雪的巷子裡,婦救會長身穿花棉襖,頭上裹著紅頭巾,雙手縮在棉襖袖口裡,正深一腳淺一腳地往前趕路,林道生和妻子身穿軍大衣,抱著兩個月大的女兒緊跟在後面,一步一打滑來到了桂花家,一見到王桂花,洪雪當即“撲通”一聲跪在地上不起,她紅腫著眼睛一邊抽泣著,一邊親手將孩子交到王桂花手上。

在兩個母親交接孩子的一剎那,王桂花心裡感到了自己手中的分量。 她雙手接過孩子,這孩子用嶄新的碎花小包被包裹著,頭上戴了頂軍綠色的小棉帽,帽子已經褪色,一看就知道那是用舊軍裝改制而成,孩子脖子裡掛著一塊紅絲線繫著的玉。當時小孩子緊緊閉著眼睛,根本不知道大人們之間所發生的這一切。洪雪態度堅決地告訴告訴桂花:“大姐,若是我們這次打仗能夠活下來,還會過來看看孩子,若是這次戰役後沒有我倆的消息,從此,請你永遠不要告訴孩子自己的身世。就讓她這一生只成為你家的女兒吧······”

魚水情——“蒙山高,沂水長,我為親人熬雞湯······”

王桂花當即淚水噴湧而出,這是一個即將走向戰場的母親呀,孩子這麼小就要骨肉分離,何況戰爭無常,還不知道母女有沒有團聚的那一天?桂花夫妻二人當即向組織保證:“只要我們夫妻兩個有一口氣在,保證革命後代不會有任何閃失!”。很多年以後,王桂花說起此事,她說自己這一輩子再也忘不掉軍醫夫婦臨別時的樣子,和那雙閃著淚花的紅腫的眼睛。從此以後,兩個月大的喚喚便成了寄養在王桂花家裡的女兒。

因為洪雪經歷行軍打仗的辛苦,造成懷孕期間營養不良,再加上喚喚是個早產兒,孩子兩個月大了還是瘦得皮包骨頭,躺在小包被裡常常睜不開眼睛,這會讓兩對爸媽格外揪心。當時王桂花也是因為失去兒子傷心,影響到自己奶水不多,這可難壞了夫妻倆。家裡本來就不寬裕,如今既要照顧孩子,又要給大人補身體,從此,夫妻兩個將撫養喚喚當成他們一家最要緊的事情。

在沂蒙老區人民的無私支援下,英勇的解放軍通過浴血奮戰,終於贏得那場震驚中外的“孟良崮戰役”的勝利,洪雪夫妻後來又轉戰臨沂、濟南等地,兩個月後,如約來桂花家裡看孩子,這時喚喚已經長得白白胖胖,手裡攥著高世都用木頭製作成的小鼓,她小手一搖晃,小鼓便發出“咚咚”的響聲,似乎在為爸媽革命取得勝利慶功呢。女兒黑亮黑亮的小眼睛似乎已經認識自己的親生爸媽,洪雪夫妻兩個縱有百般不捨,無奈解放戰爭還要繼續下去。於是,這一家人又經歷過一場生離死別。

魚水情——“蒙山高,沂水長,我為親人熬雞湯······”

漸漸地,喚喚開始咿呀學語,桂花家裡便有了歡笑聲。第二年,王桂花家又添一名男孩,屋子裡常常是姐姐喊爸媽,小弟哇哇哭,再加上鍋碗瓢盆叮噹響,高世都一家如尋常百姓一樣過著平凡的日子。就在喚喚三歲的那年冬天患上了一種罕見的疾病,連續幾天一直高燒不退,直到將孩子燒得不省人事,眼看就要不行了。王桂花夫妻著急地四處求醫問藥,那一次她們夫妻倆賣掉家中最值錢的山羊,還把稍值錢的物件也都變賣掉了,訪遍村子附近大小醫生,後來打聽到大莊村有一名醫生也許能治這病。可是白石埠村與大莊村有沂河相隔,這寒冬臘月的怎麼辦?高世都二話不說,背起喚喚就朝沂河走去······

等來到河邊一看,早就已經冰封河面,厚厚的冰層上面覆蓋著一層薄薄的白雪,河面上一個行人也不見。怎麼辦?高世都當即找來稻草綁住手腳,讓喚喚騎在自己的背上,他自己則俯下身子在冰面上爬行起來,一下、兩下,高世都一邊哄著孩子一邊爬行,就這樣等爬到了對岸,那已經是小半天時間了。醫生說,幸虧來得及時,不然孩子就沒救了。也就在那一年,高世都落下了關節疼的毛病。

經歷過一場與死神的較量後,王桂花夫妻二人對喚喚更加格外疼愛起來,那可是革命軍人的後代,說什麼也不能讓她在自己家裡有任何閃失。有一次,高世都領著女兒去趕集,用賣糧食的錢給孩子買下姐弟倆吵了好長時間要吃的冷肉,又狠狠心花錢給孩子買了一塊巴掌大的鍋餅。在孩子看來,再沒有比這更好吃的東西了,當時把喚喚高興地一蹦老高,兩隻羊角辮子甩成撥浪鼓一般跳著、叫著。眼看著喚喚狼吞虎嚥吃起來,高世都眼睛裡噙滿了淚水,總覺得是自己太對不起孩子了!

魚水情——“蒙山高,沂水長,我為親人熬雞湯······”

一路上,喚喚牽著爸爸的手,一個勁地說:“爸爸,那肉、那餅真好吃!再給媽媽和弟弟買一些吧!”,高世心裡想著明年春天還要花錢買莊稼種子啊。他只好俯下身子抱起喚喚,親了親她激動的小臉,囑咐道:“喚喚啊,等爸爸有錢了一定給弟弟和媽媽買肉吃。這次回家,可不能和弟弟說起吃肉的事啊!”,喚喚當下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就不再作聲了。回家了,夕陽斜照,這一大一小兩個身影走在彎彎曲曲的山路上,道路兩旁的莊稼漸漸地向身後甩去,高世都心裡充滿了美好的期待······

有喚喚在家的日子,這樣的事情高世都夫婦不知做過多少次。畢竟兒子是在自己親生爸媽的身邊長大,小喚喚離開自己的親生父母已經夠可憐了,怎麼忍心為難這個孩子。可是,王桂花夫妻兩個最近老是又高興又擔心起來。這一年正是1952年,喚喚已經長成又水靈又好看的小姑娘了,白淨的臉龐,身上穿著桂花媽媽給她縫製的花褂子、綠褲子,紅頭繩紮起的羊角辮高高撅在腦後,不管走到哪裡都會牽著弟弟的手,姐弟倆已經習慣生活在一起,她早就已經習慣了生活在沂蒙老家。

這一年初夏,地裡的麥子已經泛黃,麥田裡稀稀疏疏長出金黃色的油菜花,路邊草叢裡開出各種顏色的花兒。這一天,天氣好極了,喚喚正領著弟弟在田野裡挖野菜。忽然有一輛軍車從身旁疾馳而過,不多久,王桂花紅著眼睛來喊姐弟倆回家。剛一進家門,就有兩個看起來陌生的穿綠軍裝的夫婦迎上前來,“快喊媽媽媽呀,快喊媽媽呀!”王桂花一邊說著,一邊去牽喚喚的手,喚喚往後退了幾步,開始往門外跑去。她也是從以前大人們的幾次談話中,已經知道了親生爸媽此行的目的。

“喚——喚——”洪雪哽咽了······

對於孩子,洪雪實在虧欠她太多了,如果這次回不了上海就會耽誤她上託兒所的。就這樣把孩子帶走,又會像以前寄送孩子時一樣,何嘗不是一場生離死別呢?洪雪和王桂花兩個母親緊緊相擁而泣,滿院子的鄰居,還有前來送行的區委領導也都落下了眼淚。

這一天,弟弟似乎明白了什麼,也緊緊拽著姐姐的手不肯鬆開。好在喚喚是個懂事的孩子,在王桂花夫婦的勸說下,鬆開了弟弟的手。臨行前她一轉身跑進裡屋,把桂華媽媽用自己賣頭髮時給她換的泥哨緊緊攥在了手裡,“弟弟,我會回來看你的!”,說完後,就跟弟弟和家人告別了。喚喚也是因為這樣一段沂蒙情節,從此被親生父母改學名為“洪魯民”

魚水情——“蒙山高,沂水長,我為親人熬雞湯······”

此後,喚喚開始了她上海的學習和生活,她離開沂蒙老家就像魚兒離開了水,在一生一世裡有了太多的懷念和牽掛。她多少次在夢中撲到桂花媽媽的懷抱,聽她唱歌謠、講沂蒙山區的戰爭故事;又有多少次吹起泥哨,回想起媽媽領著她走在沂蒙山區的小路上;又有多少次夢裡牽著弟弟的手在一起蹦蹦跳跳。王桂花也一樣想念著上海的女兒,直到日思夜想淚眼成疾。這段割捨不斷的魚水情,將上海大都市和沂蒙山區拉近了距離。

儘管歲月流逝,沂蒙老區戰爭結下的革命情誼卻載入了史冊,沂蒙紅嫂精神將在中國革命史上熠熠生輝。這種大仁大義至善至愛、這份鐵骨柔情慈母情懷,將繼續激勵著新一代中華兒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貢獻!

  • 徐玉霞
  • 臨沂市沂南縣第五實驗小學教師
  • 成人組
魚水情——“蒙山高,沂水長,我為親人熬雞湯······”

主辦:山東省旅遊發展委員會

協辦:山東省作協 澳洲山東同鄉總會 澳中文聯

法國山東商會 德國山東同鄉會 加拿大齊魯同鄉會

執行團隊:山東海岱傳統文化研究發展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