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水情——“蒙山高,沂水长,我为亲人熬鸡汤······”

“蒙山高,沂水长,我为亲人熬鸡汤······”,这是军民鱼水情最真实的写照。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山区有一个伟大的

母亲群体,她们送子参军、送夫支前,缝军医、做军鞋、抬担架、推小车,舍生忘死救伤员,不遗余力抚养革命后代,谱写了一曲曲血乳交融的军民鱼水情——她们就是“沂蒙红嫂”,故事中的王桂花就是其中一位。

————题记

1947年初,解放战争正在沂蒙山区激烈进行。这个故事发生在沂南县大庄镇白石埠村,白石埠村处于沂蒙山腹地,是一个仅有二、三百人的小山村,属于半丘陵地势。这里低矮的石头墙壁,坑坑洼洼的小巷,疏疏落落的茅屋。虽然已经立春,但是气温仍然在零下十几度。这一天,昏暗的天空中飘着白茫茫的大雪,雪花被风吹得到处乱撞。王桂花家的院子里散放着几只母鸡,在雪地里悠闲地寻找食物,院子一角的木楔上拴着一只山羊,不时抬起头来朝几只母鸡“咩、咩”叫着。破旧的泥土房檐上挂着一块红布,红布上嵌着蒜头和一枚铜钱,为王桂花家增添了喜庆的氛围,一看这些装饰就知道主人家里添了个男婴。这对于结婚几年一直不能生育的桂花家来说,算得上天大的喜事。

院落北旁低矮的茅草屋里横七竖八放了些木柴,屋门是用草扎起来的,为了使屋里有一些亮光,只能半掩着屋门堵住半个门口,屋子中间用木柴燃起了火堆。王桂花的丈夫高世都和小脚婆婆忙里忙外招呼着前来探望的邻居,她们有的用葫芦瓢端来鸡蛋,有的送来自家小孩子用过的旧衣物。不时听到里屋传来婴儿哇哇的哭声,王桂花头裹围巾躺在里屋床上,疲惫地搂着刚出生不久的宝宝。

“孩子哭声怎么越来越小呢?”,王桂花想,“会不会是饿了?”,她赶紧俯下身子给婴儿喂起奶水来,谁知道孩子不仅不喝奶,而且嘴里还吐出大量黄水来。“怎么了?”,婆婆听不到回应走进来,掀开被子一看,吓坏了。“孩子这是羊水没有吐干净,赶紧请接生婆来!”,等到高世都请来接生婆的时候,屋子里传来媳妇和老娘的嚎哭声。顿时,高世都心下凉了半截,唉,还是和这个孩子无缘啊!

鱼水情——“蒙山高,沂水长,我为亲人熬鸡汤······”

接下来的日子里,王桂花哪里有心情吃饭、睡觉?一想到刚出生的儿子离开了自己,就哭成个泪人一般。这个时期,村里进驻来一批女解放军,军领导找到当时的妇救会长要求在村子里安排哺乳期妇女,为部队干部子女寻找养父母。因为这批部队干部将要带领部队在沂蒙老区参加“孟良崮战役”,村民们要为这些行军干部做好后备。当时,妇救会长代表组织找到王桂花,将要把部队干部林道生和军医洪雪夫妇不到两个月大的女儿唤唤,托付给王桂花夫妻二人照顾的事情做了安排,并告诉桂花,这是党组织决定给她家安排的一项重要革命任务。

到了2月17日这一天,雪停了,地上的积雪结了厚厚一层冰,树上的冰凌包裹着枝条,屋檐下的冰凌成串地垂挂着,到处一片光亮耀眼,为白石埠村镶嵌了一层银色的光辉。在那条铺满积雪的巷子里,妇救会长身穿花棉袄,头上裹着红头巾,双手缩在棉袄袖口里,正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赶路,林道生和妻子身穿军大衣,抱着两个月大的女儿紧跟在后面,一步一打滑来到了桂花家,一见到王桂花,洪雪当即“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不起,她红肿着眼睛一边抽泣着,一边亲手将孩子交到王桂花手上。

在两个母亲交接孩子的一刹那,王桂花心里感到了自己手中的分量。 她双手接过孩子,这孩子用崭新的碎花小包被包裹着,头上戴了顶军绿色的小棉帽,帽子已经褪色,一看就知道那是用旧军装改制而成,孩子脖子里挂着一块红丝线系着的玉。当时小孩子紧紧闭着眼睛,根本不知道大人们之间所发生的这一切。洪雪态度坚决地告诉告诉桂花:“大姐,若是我们这次打仗能够活下来,还会过来看看孩子,若是这次战役后没有我俩的消息,从此,请你永远不要告诉孩子自己的身世。就让她这一生只成为你家的女儿吧······”

鱼水情——“蒙山高,沂水长,我为亲人熬鸡汤······”

王桂花当即泪水喷涌而出,这是一个即将走向战场的母亲呀,孩子这么小就要骨肉分离,何况战争无常,还不知道母女有没有团聚的那一天?桂花夫妻二人当即向组织保证:“只要我们夫妻两个有一口气在,保证革命后代不会有任何闪失!”。很多年以后,王桂花说起此事,她说自己这一辈子再也忘不掉军医夫妇临别时的样子,和那双闪着泪花的红肿的眼睛。从此以后,两个月大的唤唤便成了寄养在王桂花家里的女儿。

因为洪雪经历行军打仗的辛苦,造成怀孕期间营养不良,再加上唤唤是个早产儿,孩子两个月大了还是瘦得皮包骨头,躺在小包被里常常睁不开眼睛,这会让两对爸妈格外揪心。当时王桂花也是因为失去儿子伤心,影响到自己奶水不多,这可难坏了夫妻俩。家里本来就不宽裕,如今既要照顾孩子,又要给大人补身体,从此,夫妻两个将抚养唤唤当成他们一家最要紧的事情。

在沂蒙老区人民的无私支援下,英勇的解放军通过浴血奋战,终于赢得那场震惊中外的“孟良崮战役”的胜利,洪雪夫妻后来又转战临沂、济南等地,两个月后,如约来桂花家里看孩子,这时唤唤已经长得白白胖胖,手里攥着高世都用木头制作成的小鼓,她小手一摇晃,小鼓便发出“咚咚”的响声,似乎在为爸妈革命取得胜利庆功呢。女儿黑亮黑亮的小眼睛似乎已经认识自己的亲生爸妈,洪雪夫妻两个纵有百般不舍,无奈解放战争还要继续下去。于是,这一家人又经历过一场生离死别。

鱼水情——“蒙山高,沂水长,我为亲人熬鸡汤······”

渐渐地,唤唤开始咿呀学语,桂花家里便有了欢笑声。第二年,王桂花家又添一名男孩,屋子里常常是姐姐喊爸妈,小弟哇哇哭,再加上锅碗瓢盆叮当响,高世都一家如寻常百姓一样过着平凡的日子。就在唤唤三岁的那年冬天患上了一种罕见的疾病,连续几天一直高烧不退,直到将孩子烧得不省人事,眼看就要不行了。王桂花夫妻着急地四处求医问药,那一次她们夫妻俩卖掉家中最值钱的山羊,还把稍值钱的物件也都变卖掉了,访遍村子附近大小医生,后来打听到大庄村有一名医生也许能治这病。可是白石埠村与大庄村有沂河相隔,这寒冬腊月的怎么办?高世都二话不说,背起唤唤就朝沂河走去······

等来到河边一看,早就已经冰封河面,厚厚的冰层上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白雪,河面上一个行人也不见。怎么办?高世都当即找来稻草绑住手脚,让唤唤骑在自己的背上,他自己则俯下身子在冰面上爬行起来,一下、两下,高世都一边哄着孩子一边爬行,就这样等爬到了对岸,那已经是小半天时间了。医生说,幸亏来得及时,不然孩子就没救了。也就在那一年,高世都落下了关节疼的毛病。

经历过一场与死神的较量后,王桂花夫妻二人对唤唤更加格外疼爱起来,那可是革命军人的后代,说什么也不能让她在自己家里有任何闪失。有一次,高世都领着女儿去赶集,用卖粮食的钱给孩子买下姐弟俩吵了好长时间要吃的冷肉,又狠狠心花钱给孩子买了一块巴掌大的锅饼。在孩子看来,再没有比这更好吃的东西了,当时把唤唤高兴地一蹦老高,两只羊角辫子甩成拨浪鼓一般跳着、叫着。眼看着唤唤狼吞虎咽吃起来,高世都眼睛里噙满了泪水,总觉得是自己太对不起孩子了!

鱼水情——“蒙山高,沂水长,我为亲人熬鸡汤······”

一路上,唤唤牵着爸爸的手,一个劲地说:“爸爸,那肉、那饼真好吃!再给妈妈和弟弟买一些吧!”,高世心里想着明年春天还要花钱买庄稼种子啊。他只好俯下身子抱起唤唤,亲了亲她激动的小脸,嘱咐道:“唤唤啊,等爸爸有钱了一定给弟弟和妈妈买肉吃。这次回家,可不能和弟弟说起吃肉的事啊!”,唤唤当下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就不再作声了。回家了,夕阳斜照,这一大一小两个身影走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道路两旁的庄稼渐渐地向身后甩去,高世都心里充满了美好的期待······

有唤唤在家的日子,这样的事情高世都夫妇不知做过多少次。毕竟儿子是在自己亲生爸妈的身边长大,小唤唤离开自己的亲生父母已经够可怜了,怎么忍心为难这个孩子。可是,王桂花夫妻两个最近老是又高兴又担心起来。这一年正是1952年,唤唤已经长成又水灵又好看的小姑娘了,白净的脸庞,身上穿着桂花妈妈给她缝制的花褂子、绿裤子,红头绳扎起的羊角辫高高撅在脑后,不管走到哪里都会牵着弟弟的手,姐弟俩已经习惯生活在一起,她早就已经习惯了生活在沂蒙老家。

这一年初夏,地里的麦子已经泛黄,麦田里稀稀疏疏长出金黄色的油菜花,路边草丛里开出各种颜色的花儿。这一天,天气好极了,唤唤正领着弟弟在田野里挖野菜。忽然有一辆军车从身旁疾驰而过,不多久,王桂花红着眼睛来喊姐弟俩回家。刚一进家门,就有两个看起来陌生的穿绿军装的夫妇迎上前来,“快喊妈妈妈呀,快喊妈妈呀!”王桂花一边说着,一边去牵唤唤的手,唤唤往后退了几步,开始往门外跑去。她也是从以前大人们的几次谈话中,已经知道了亲生爸妈此行的目的。

“唤——唤——”洪雪哽咽了······

对于孩子,洪雪实在亏欠她太多了,如果这次回不了上海就会耽误她上托儿所的。就这样把孩子带走,又会像以前寄送孩子时一样,何尝不是一场生离死别呢?洪雪和王桂花两个母亲紧紧相拥而泣,满院子的邻居,还有前来送行的区委领导也都落下了眼泪。

这一天,弟弟似乎明白了什么,也紧紧拽着姐姐的手不肯松开。好在唤唤是个懂事的孩子,在王桂花夫妇的劝说下,松开了弟弟的手。临行前她一转身跑进里屋,把桂华妈妈用自己卖头发时给她换的泥哨紧紧攥在了手里,“弟弟,我会回来看你的!”,说完后,就跟弟弟和家人告别了。唤唤也是因为这样一段沂蒙情节,从此被亲生父母改学名为“洪鲁民”

鱼水情——“蒙山高,沂水长,我为亲人熬鸡汤······”

此后,唤唤开始了她上海的学习和生活,她离开沂蒙老家就像鱼儿离开了水,在一生一世里有了太多的怀念和牵挂。她多少次在梦中扑到桂花妈妈的怀抱,听她唱歌谣、讲沂蒙山区的战争故事;又有多少次吹起泥哨,回想起妈妈领着她走在沂蒙山区的小路上;又有多少次梦里牵着弟弟的手在一起蹦蹦跳跳。王桂花也一样想念着上海的女儿,直到日思夜想泪眼成疾。这段割舍不断的鱼水情,将上海大都市和沂蒙山区拉近了距离。

尽管岁月流逝,沂蒙老区战争结下的革命情谊却载入了史册,沂蒙红嫂精神将在中国革命史上熠熠生辉。这种大仁大义至善至爱、这份铁骨柔情慈母情怀,将继续激励着新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 徐玉霞
  • 临沂市沂南县第五实验小学教师
  • 成人组
鱼水情——“蒙山高,沂水长,我为亲人熬鸡汤······”

主办:山东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协办:山东省作协 澳洲山东同乡总会 澳中文联

法国山东商会 德国山东同乡会 加拿大齐鲁同乡会

执行团队:山东海岱传统文化研究发展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