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淄博這家世界知名的公司,原來是這樣發展起來的……

日更新信息量7.5萬餘條,擁有673個產品網站,專業團隊1500人;服務30多個國家130餘萬家客戶,與世界500強企業中的287家建立合作關係;與國家發改委、統計局共同開展價格監測……山東卓創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如今已是國內資訊行業的佼佼者。

了不起!淄博这家世界知名的公司,原来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然而,很難想象,在14年前初創之時,卓創資訊只有7個年輕人和6臺電腦。

一切還要從21世紀之初說起。我國加入WTO後,大宗商品需求出現高速增長,但圈子經濟、惡性競爭、價格不透明等問題也日益突出,不僅影響到大宗商品行業的健康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國在國際市場上的定價話語權。

對2001年開始涉足大宗商品資訊領域的卓創資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姜虎林來說,這不僅意味著巨大商機,也是一種使命——用資訊促進市場的透明化和信息化,為中國爭奪大宗商品定價話語權而奮鬥。

了不起!淄博这家世界知名的公司,原来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2004年5月,在山東淄博這一中國石化行業的集中地,姜虎林帶領其他6個人租了一套兩室一廳的民房,創立了卓創公司。創業之初,資金是頭等困難,他們東拼西湊來的10萬元,在購買辦公設備、支付房租後就已基本花光了。然而公司每天都在產生新的費用,第二個月又需追加投入10萬元,到第三個月,他們需要一次性投入80萬元。特別是在被同行打壓的困境下,姜虎林提出了“免費使用三個月”的口號,這意味著他們在這段時間不會有營業收入。

姜虎林這時面臨著痛苦的抉擇:如果不投,之前的資金就會打水漂;如果繼續投,如何去籌集80萬元?這會否是一個“無底洞”?“投資失敗,大不了我回老家種地。”姜虎林這樣給自己打氣,也和大家一起堅定了繼續走下去的信念。他們最終想盡各類辦法,用房產抵押甚至親朋擔保等方式又籌齊了資金。

功夫不負有心人。宣佈免費試用2個月後的一天,公司驚喜地收到一筆400元匯款。客戶說:“你們的價格很準,不用3個月了,馬上就交錢。”這時,姜虎林他們像荒漠上的苦行者突然發現了綠洲一樣,激動而振奮。

了不起!淄博这家世界知名的公司,原来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在免費3個月後,卓創收到了33萬元會員費,公司能活下去了。為了開拓更大的市場,姜虎林用這筆錢買了一輛商務車。7個人只有姜虎林會開車,半年的時間裡,“老總”開車帶隊跑遍大江南北,幾乎走訪了他們所知道的每一家化工市場。

一組數字見證了他們的奮鬥歷程:這輛車一年跑了18萬公里、換了12條輪胎;公司有的業務人員一年用了20盒名片……

在拓展客戶的同時,姜虎林更強調做好內容。信息和數據,是大宗商品資訊企業立足的根基。為了獲取真實可靠的市場信息,姜虎林對信息採集點的選取提出了嚴格要求:全部選取代表性市場的代表樣板。同時,建立全面的信息核查機制,確保每條信息採集、處理和發佈都有嚴格標準及規範,並做到來源可追溯。

了不起!淄博这家世界知名的公司,原来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除了對數據的嚴格把控,中立和專注也是姜虎林眼中不能“打折扣”的要求。14年來,卓創堅持“中立做資訊”,拒絕參與任何形式的實體交易,始終獨立於市場之外,以客觀、公正、科學的態度對大宗商品市場進行記錄、觀測及報道。

卓創資訊榮獲2012年“中國馳名商標”,成為當時信息資訊行業、諮詢行業第一個榮獲“中國馳名商標”的企業。

了不起!淄博这家世界知名的公司,原来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14年奮鬥,當年的“七劍客”公司,已成長為中國資訊界的一艘“鉅艦”:從石化行業逐步拓展到有色金屬、鋼鐵、農業等領域,形成大宗商品全產業鏈佈局;從單一的產品報價逐步形成資訊、諮詢、會展三大服務體系;客戶涵蓋生產企業、金融機構、商品交易所、政府機關、媒體、科研院所等,數量實現幾何式增長……許多企業和機構通過卓創提供的資訊進行科學決策、市場談判。

“我們和祖國共成長,奮鬥者無疑是這個時代最美的身影。”姜虎林說。

參與採寫:楊文

轉自新華社稿件

特此致謝

掃描二維碼 關注淄博城市發展的每一個角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