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為什麼會敗,明明軍力比朱棣多?

其實朱棣能贏的關鍵是,最後繞過了盛庸的主力,直接破了南京城。不然真的硬拼的話北軍確實打不過南軍。

朱允炆的失敗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1.朱元璋把能打仗的老將都清理了。

朱元璋出身清貧,家中父母和數個兄弟都間接死於貪汙的官吏,自己也是被濫抓起義軍同黨的官吏“逼上梁山”。使得朱元璋十分不喜歡官員而且十分疼愛自己的子孫,明朝的官吏俸祿低,朱元璋取消丞相制與分封藩王也都與這有一定關聯。在開國之後,數位開國名將不是病死,如徐達,常遇春。就是被殺,如藍玉,朱亮祖等。所以就沒有了保護國家的將領,因為在數十年後,率軍造反的人,正是全國公認最能打的人--朱棣。建文帝為什麼會敗,明明軍力比朱棣多?

2.朱棣的決心與建文帝的“仁慈”

在朱棣造反的那一刻,他就沒有退路了,要麼攻入京城登基稱帝,要麼兵敗沙場馬革裹屍。朱允炆也是一樣,要麼鎮壓平叛,要麼兵敗退位。成王敗寇!但是朱允炆明顯沒有認識到這點,他甚至給自己的軍隊下命令不要傷害朱棣,因為不想使自己背上殺叔之名。在與盛庸軍對戰時甚至親自帶領騎兵到前方偵察敵情,就是因為知道對方士兵不敢殺自己,盛庸無法派神機營(火槍手)射殺騎兵,萬般無奈派騎兵追擊,最後自然是不了了之。估計南軍心裡也憋屈的夠嗆,眼前就是對方大官,殺掉就可以結束這場戰爭,但是皇帝不讓,萬一殺掉了長官怪罪下來,誰會幹這費力不討好的事呢。建文帝為什麼會敗,明明軍力比朱棣多?

3.慧眼識人與用人的能力

首先讓我們看下第一次北平防禦戰時雙方几位知名將領

北軍:統帥朱棣,副將張玉,朱能;南軍:統帥李景隆,副將盛庸,平安。這裡面除了李景隆是個庸才之外其餘數人均為非常優秀的將領。張玉朱能在北軍中聲望分別居一二位,常年隨朱棣南征北戰。盛庸在後期被提拔為統帥,用火槍陣大破朱棣,殺張玉,使得北軍士氣低沉,若不是後期朱棣繞過山東直攻京城,和盛庸軍打下去朱棣必敗無疑。平安,曾經是朱棣部將,十分熟悉朱棣戰法,作為前鋒大將在朱棣第一次南下過程中大破北軍。顯而易見,如果開始時南軍統帥是盛庸或者平安,那我們就可能不會看到永樂大帝這個名號了。然而建文帝卻偏偏選了個李景隆。建文帝為什麼會敗,明明軍力比朱棣多?

其次,朱棣能不斷任用能人謀士,舉幾個例子:謀士:姚廣孝,朱棣軍宣誓出征時,突然狂風大作,驟雨突至,軍中皆以不詳,姚廣孝挺身而出:傳說真龍下凡都會有風雨相伴!穩住了軍心。朱棣與盛庸作戰遭慘敗,軍心不穩,所有將領都要求撤軍時,又是他身而出,力主繼續進攻。馬三保,原本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兵,朱棣看中起用為親兵,後在鄭村壩戰役中出謀劃策擊敗南軍,之後便一路隨軍打仗。還有後來著名的內閣三楊,張輔等等,均為一代名臣。不得不說後來仁宣盛世的出現也有朱棣不小的功勞。可見在識人用人方面,朱棣比他的侄子強了不止一倍。建文帝為什麼會敗,明明軍力比朱棣多?

最後,還是朱棣本人的精明能幹,使得他贏得了這最終的勝利。在朱棣的帶領下大明也確實向著一個更強的方向發展。北擊蒙古,內穩朝政,削藩集權,七下西洋,萬國來朝,不愧為一個好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