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說歐楷結體三十六法,附圖解說明(06):偏側

6、偏側

【原文】

字之正者固多,若有偏側、欹斜,亦當隨其字勢結體。偏向右者,如“心"、“戈"、“衣"、“幾"之類;向左者,如“夕"、“朋"、“乃"、“勿"、“少"、“厷"之類;正如偏者,如“亥"、“女"、“丈"、“父"、“互"、“不"之類。字法所謂偏者正之,正者偏之,又其妙也。《八訣》又謂勿令偏側,亦是也。

【原意】

大部分漢字比較端正,也有不少字比較敧側,即歪斜。這類的字書寫時要順著起點畫的體勢,通過點畫的佈局達到平正,否則就容易失敗。這類字通常可以分為三類:偏左、偏右和正偏。偏向右的如“心"、“戈"、“衣"、“幾"等;向左偏的如“夕"、“朋"、“乃"、“勿"、“少"、“厷"等;正而帶偏的,如“亥"、“女"、“丈"、“父"、“互"、“不"等。

新說歐楷結體三十六法,附圖解說明(06):偏側

新說歐楷結體三十六法,附圖解說明(06):偏側

新說歐楷結體三十六法,附圖解說明(06):偏側

【新說】

在歐公筆下,很多端正的字都故意寫傾斜了,例如“正”、“固”。傾斜之後又通過筆畫的粗細、長短、豎直或趨於水平來找平正,整個字斜中有正,賦予動感,變化產生美。正中求欹多變化,欹中有正是根本。欹正是歐楷的核心大法,三十六法中的重中之重!

歐公善於造險,手法多用傾斜。寫得傾斜很容易,在傾斜的情況下,能找到整體的平正,則是件不容易的事。有道是:造險容易破險難。如果能造險、又能破險,則得歐的味、歐的美。找平正(即破險)的方式有多種,多通過力學平衡來實現。

新說歐楷結體三十六法,附圖解說明(06):偏側

新說歐楷結體三十六法,附圖解說明(06):偏側

新說歐楷結體三十六法,附圖解說明(06):偏側

想想你照相的時候是筆直站著,還是來個不怎麼正的pos,哪個好看?如果能“傾斜”一點,又能保持平衡,是不是好看一些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