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慶傑:提振農村居民和城市中層收入促消費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夏慶傑日前就“中國城鄉家庭消費結構變遷”的問題,在第六屆民建北大“城市發展論壇”上發表觀點。

夏慶傑表示,在過去四十多年的時間裡,中國由一個貧困落後的農業國快速升級為世界製造中心和第二大經濟體。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家庭的前沿消費模式也在快速升級,由二十世紀70年代的老三大件“手錶、自行車、縫紉機”變化為80年代的新三大件“冰箱、電視、洗衣機”,90年代進一步升級為“空調、電腦、錄像機”,新世紀第一個十年的“住房、汽車、銀行存款”以及現在的“住房、汽車、出國留學和旅遊”。

夏慶傑說,在富裕起來的人群追求品位的同時,在中國還有約3000萬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根據國家統計局的分類,人們的消費範圍在擴大和多樣化,消費開支可以分為食品、衣著、住房、家用設備和服務、交通通訊、教育和娛樂、健康與醫療以及其他無法歸入以上類別的消費。另外,消費度量還有一個特徵,即家庭消費。由於兩口人的家庭不會比一口人的家庭消費更多的暖氣,因而家庭消費也有規模經濟問題。在這個問題上,考察家庭消費支出時,我們採用了OECD家庭消費開支等價尺度。具體來說,一個家庭的第一個成人賦予權重1,其他每個成人賦予權重0.7,每個16歲及其以下的少年和兒童賦予0.5的權重。所有的消費變量將根據這個等價尺度進行調整。

夏慶傑認為,當今我國的經濟體量,無法再依賴出口來維繫經濟增長。長期的對某國或某地區的鉅額貿易順差也是經濟不均衡的體現。因而,我國居民的需求將是維繫我國經濟穩定健康發展的基礎。

就政策含義而言,改善公共服務如義務教育、醫療、運輸等會大幅度減少城市居民消費的不平衡程度。此外,運行良好的市場服務,如電話、無線網、網約車、網上銷售等也會降低消費不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醫療消費佔比顯著提升。這一方面是由於農村居民更多地關注健康問題,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農村居民醫療負擔之重。並且家庭收入越低的家庭其醫療消費佔比越高,貧困群體醫療支出壓力更大,且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嚴重。

夏慶傑說,如果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的經驗能在這方面有所借鑑的話,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農村居民和城市中底層由於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需求,從而成為中國經濟成長的支柱之一。今天,提振中底層收入者的收入,同樣有助於消費的提高,也將使得我國的經濟建立在健康發展的基礎之上。如果中底層收入低下、增長緩慢,不利於消費的提高和整個經濟體系的健康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