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庆杰:提振农村居民和城市中层收入促消费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夏庆杰日前就“中国城乡家庭消费结构变迁”的问题,在第六届民建北大“城市发展论坛”上发表观点。

夏庆杰表示,在过去四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由一个贫困落后的农业国快速升级为世界制造中心和第二大经济体。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家庭的前沿消费模式也在快速升级,由二十世纪70年代的老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变化为80年代的新三大件“冰箱、电视、洗衣机”,90年代进一步升级为“空调、电脑、录像机”,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住房、汽车、银行存款”以及现在的“住房、汽车、出国留学和旅游”。

夏庆杰说,在富裕起来的人群追求品位的同时,在中国还有约300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分类,人们的消费范围在扩大和多样化,消费开支可以分为食品、衣着、住房、家用设备和服务、交通通讯、教育和娱乐、健康与医疗以及其他无法归入以上类别的消费。另外,消费度量还有一个特征,即家庭消费。由于两口人的家庭不会比一口人的家庭消费更多的暖气,因而家庭消费也有规模经济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考察家庭消费支出时,我们采用了OECD家庭消费开支等价尺度。具体来说,一个家庭的第一个成人赋予权重1,其他每个成人赋予权重0.7,每个16岁及其以下的少年和儿童赋予0.5的权重。所有的消费变量将根据这个等价尺度进行调整。

夏庆杰认为,当今我国的经济体量,无法再依赖出口来维系经济增长。长期的对某国或某地区的巨额贸易顺差也是经济不均衡的体现。因而,我国居民的需求将是维系我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

就政策含义而言,改善公共服务如义务教育、医疗、运输等会大幅度减少城市居民消费的不平衡程度。此外,运行良好的市场服务,如电话、无线网、网约车、网上销售等也会降低消费不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医疗消费占比显著提升。这一方面是由于农村居民更多地关注健康问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农村居民医疗负担之重。并且家庭收入越低的家庭其医疗消费占比越高,贫困群体医疗支出压力更大,且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严重。

夏庆杰说,如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能在这方面有所借鉴的话,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农村居民和城市中底层由于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需求,从而成为中国经济成长的支柱之一。今天,提振中底层收入者的收入,同样有助于消费的提高,也将使得我国的经济建立在健康发展的基础之上。如果中底层收入低下、增长缓慢,不利于消费的提高和整个经济体系的健康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