滷煮是什麼?

liujinda22

說到滷煮火燒,它是褡褳火燒之外的另一種火燒類的老北京小吃。它絕對是土生土長,更是老北京純粹的東西。這種特有的北京小吃,大約起源於城南的那條南橫街上。更有傳說,最初因為以前的普通老百姓吃不起肉,因而就用廉價的動物下水肉來代替,沒想到竟一炮而紅。

通常,滷煮火燒要切成井字刀,豆腐要切三角,小腸、肺頭則剁成小塊。從鍋裡舀一勺老湯,澆在瓷碗裡,再加上些辣椒油、豆腐乳、蒜泥、韭菜花。等到熱騰騰的一碗滷煮端上來,碗裡的火燒、肺頭、豆腐都吸足了湯汁,火燒透而不黏,肉爛而不糟。不過,要說其中味道最厚重的,還是那小腸,腸子酥軟,味厚醇而不膩,甭擔心,吃不出任何異味。

即使偶爾嚼到一片白肉,滿口脂香,簡直讓人欣狂。正由於是獨特配料的老湯,往往很合適那些重口味的顧客,至於口輕的人,則可以加些開水。不過,很少有人這麼做,這麼一來很容易破壞老湯的原汁原味。


北京晨報

大家好,今天很開心體驗了一把滷煮店主,順道也賣出去幾碗自覺色香味美兼具的滷煮美食~

我的【小愛滷煮店】牌子也做好了,下面就現學現賣的來分享下滷煮料理心得。

首先,在滷煮的世界裡,有三個固定元素:菜底、湯、火燒。

一碗標準的菜底通常包含腸、肺、炸豆腐,有的店裡會根據配方需要加上五花肉。

要說一碗滷煮最精華最見功夫的部分,是湯,味道的好壞都在湯裡。這是請教專業滷煮美食家之後,我自己進店感受最真切的部分。被湯的圍繞迅速包圍住,整個人有種安全暖漾的感覺。

其次,好的滷煮應該是湯色清亮,不會很清澈或像是濁湯。

湯底以能直接下口為好,太鹹太油都不合適,漂著太多油花的也說明清洗工作沒到位。

之前聽人提起按老北京習慣,滷煮火燒調料默認有醬豆腐汁、蒜汁、韭菜花、醋等等。但現場有位大哥聲音超響的對我說:“來塊豆腐乳再,要大塊兒的”~~~得嘞,今天滷煮體會先分享到這裡。更多小秘密還請多多關注我7月21日要上映的電影【父子雄兵】吧! 






張天愛

滷煮就是滷煮火燒的簡化語,一提滷煮,估計沒有一個北京人不愛的,它對於外鄉人肯定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但你的追問:北京的滷煮有什麼特別之處嗎?我覺得是不是把北京去掉會更明確你的問題?因為外地好像沒有滷煮這劑美味良藥吧,哈哈。

北京的滷煮火燒店遍佈東南西北城,但最著名還是南城的“小腸陳”。我並不是給他做廣告,因為說滷煮要是不說“小腸陳”的話,貌似話題不大好聊的下去,況且他也的確很著名, 只是我吃滷煮的話,他並不是首選,因為有一家我自認為比他好吃得多。

所以說,吃滷煮也和其他食物一樣,說眾口難調有點偏頗,但也絕對是要對上自己的口味才是最好。如同某一道炒菜,譬如宮保雞丁,你去任何一家川菜館都有這道菜,但哪家好吃,吃一次你就會有比較了。

滷煮火燒的前身,是清宮廷中一道名菜——“蘇造肉”,《食在宮廷》一書中有這道菜的介紹,發明人是海寧安瀾園陳元龍家的大廚張東官,乾隆南巡的時候曾下榻於陳府,其烹製的菜餚深受乾隆喜愛,後張東官隨乾隆入宮,尋思著為喜愛厚味之物的乾隆烹製一道牛逼的菜加入膳單,於是就有了用五花肉加丁香、官桂、甘草、砂仁、桂皮、蔻仁、肉桂等九味藥料烹製出來的肉菜,其煮肉而得的湯汁亦美味異常,乾隆大悅,賞。但這道菜還沒名字,於是就藉著張東官是蘇州人的稱謂,取名“蘇造湯和“蘇造肉”了。

之後,這道菜傳入民間,以不同凡響。但舊社會用五花肉煮制的蘇造肉價格貴,一般老百姓吃不起,於是民間高人就用價格低廉的豬頭肉代替五花肉,同時加入價格更便宜的豬下水煮制,。沒想到歪打正著,加入用麵粉烙成的火燒同煮,結果一發不可收拾地創出了傳世美味,也就是今日人見人愛的滷煮火燒。

滷煮火燒的標配一般來說少不了大腸、肺頭、火燒,更傳統一點的還有幾片五花肉輔佐,輔料還有蔥花、香菜,蒜泥。熱氣騰騰的一碗現切的滷煮端上桌來,再淋上點醋,嗯,叼一口肥腸、咬一塊肺頭,逗上一口二鍋頭,那滋味,別提多美啦。至於湯里加韭菜花、醬豆腐之類的,都是後來的吃法,正宗的滷煮真沒這兩樣,不過不要緊,好吃才是硬道理。

最後我想再說一下,很多次吃滷煮,都有食客跟老闆說湯太鹹了,每每聽到這樣的“投訴”,我一反應就是此人不懂滷煮。老湯自然會鹹,空口喝湯誰都覺得鹹,但滷煮湯鹹,絕對不是毛病。過去吃滷煮,店家都會在桌上放一暖壺,裡面是白開水,您要覺得湯鹹啊,自己加水就是了。只是現在沒有暖壺加水這趟子事兒了,不過還是要記得哈,

吃滷煮湯不濃不成,湯鹹,真不是毛病


胡元駿的美食空間

滷煮

[lǔ zhǔ]

今天咱們來聊聊滷煮

滷煮,全稱是滷煮火燒

大多賣的是小腸手藝

搭配火燒無非是為了充飢

就如肯德基裡買可樂

你非說人家是個可樂鋪子

人家可不答應


關於滷煮的舊日曆

話說在清朝年間,乾隆爺愛吃一道御膳,

叫蘇造肉,就是拿滷湯煮的五花肉。

後來清朝倒臺了,這東西就從宮裡流出來了。

可是老百姓又吃不起肉,就拿著心肝腸肺代替,

後來經過了幾代改良,造就了今天的這一碗滷煮。


調料 - 豆豉

真正讓滷煮化腐朽為神奇的,

還是一味重要的調料——豆鼓。

豆鼓是醬的最佳代用品,

厚度剛好又顯著的增加了滷煮的香氣,

凡是一進衚衕就能聞到香氣的滷煮店,

都是豆鼓的功勞。

配料 - 醋蒜、香菜、辣椒

醋蒜、辣椒、香菜也是常見的搭配。

醋蒜有效降低了去滷煮中的的油膩感。

辣椒因人而異,不多說。

香菜據說在改革開放前是不放的,

是滷煮的精工細作。

說完了滷煮的流變和歷史


再說說有哪些好吃的滷煮吧

小腸陳

千朵桃花一樹生,最為滷煮的最典型形態。

小腸陳已經有好幾家龐大的店面了,

這幾家店已放棄一灶數桌的模式,改為正經飯店。

味道較老店有差距,只能說中規中矩,

只能說工業化和口味本就是天生的冤家。


陳記滷煮

傳說這家店的老掌櫃是陳玉田老師傅的學徒,

後自立門戶,口味上陳記對小腸陳的繼承與發展。陳紀做工更細,香料更足,火燒有功力,

是最適合泡湯的做法。

自老掌櫃離店後,口味有所下降,

但仍可雄踞北京,為今日滷煮第一。


祥八福

這家看起來不像是地道的滷煮店。

也賣炒肝包子,簡單菜品。

可是味道不差,柔和乾淨,有點小腸陳的風格。

目前被在北京所有店中口味可進前三。


製作步驟:

將豬小腸和豬肺清洗乾淨,放入冷水鍋中。

大火燒開,煮至19分鐘後撈出。

將面加入清水揉成軟硬適中的麵糰,餳至1小時。

麵糰分鐘小麵糰後按扁。

將麵餅放入煎鍋中。

烙成兩面結痂即可。

豆腐切成大三角。

下入油鍋。

炸至金黃後撈出瀝油。

準備好滷煮所用的材料。

將大蒜剁成蒜蓉加入涼開水調成蒜汁。

香菜洗淨切成段備用。

豬腸 豬肺 五花肉 蔥姜 八角桂皮 肉蔻 花椒 辣椒放入鍋中,加入清水,大火燒開。

再次撇去血沫。

加入豆瓣黃醬 腐乳 醬油 冰糖攪拌均勻後

再加入炸豆腐,煮至30分鐘。

將火燒放入鍋中,繼續小火煮30分鐘,煮至豬腸軟爛。

把煮爛的腸子 切成小段,豬肺切成片,火燒切井字刀, 炸豆腐切成片。

全部切好後放入大碗中。

澆上蒜汁。

再澆上原湯。

放上香菜,喜歡吃辣的淋上辣椒油即可。

最後再說幾家哦:

永定門鐵道橋北新橋滷煮

缸瓦市滷煮

東四滷煮張滷煮呂

這幾家都是京城近幾年較為出名的,

小店眾多就不多談了,大家自行品位就好


吃喝實驗室

全名叫“滷煮火燒”,是用豬肺(老北京叫“肺頭”)、豬大腸、炸豆腐片、肥肉(帶皮的,也帶點瘦肉)放在大鍋裡用湯滷質;硬麵火燒也放在湯鍋裡一起煮制吸收湯汁。吃的時候火燒橫豎剁成菱形塊,大腸、肺頭切段,炸豆腐剁小塊,肥肉切幾小片,全都放在一隻大碗中,上面撒些香菜,然後就湯鍋裡滾沸的滷汁澆上兩勺。

可以依個人口味加辣椒油、韭菜花、蒜汁和醬豆腐汁。如果不餓也可以不要火燒,除去火燒的部分叫“菜底”。這個是老北京一種廉價且美味的小吃,很平民化的食品。賣滷煮的地方一口大鍋熱騰騰,滷湯香氣四逸,沿鍋沿裡面碼著一圈火燒。尤其是看著師傅動作麻利、乾淨利落地剁火燒和各種菜底的做派,感覺就很痛快,說得我都想現在就來一碗了。


多肉植物集聚地

張天愛今天為宣傳最新電影《父子雄兵》直接跑到了北京街頭小店裡賣起了滷煮,又是切大腸,又是切燒頭。真是當起了滷煮店的美廚娘。張天愛賣滷煮時穿了一件白色T恤,一條牛仔褲,紮了個半丸子頭,再圍一個黑色圍裙,真是裡鄰家滷煮西施範,超清新。

關鍵是張天愛真的是實力寵粉,切的滷煮基本上都給粉絲喂光了。自己偷吃一小口也是超級可愛。

張天愛賣完滷煮就又匆匆忙忙趕往機場,因為很快她又要去跑路演了。真的是很辛苦。但是張天愛到達機場後,立刻又換了身行頭。大碼襯衫裡面套件背心,半露的肩膀也是超級性感,戴上一頂黑色帽子,從鄰家小妹一下子變成性感女星。也是美的不要不要的。


有著做大事的心

滷煮火燒是北京特有的一種小吃,土生土長,比京劇還要純粹。從鍋裡舀一勺老湯往碗裡一澆,熱騰騰的一碗端上來,火燒、豆腐、肺頭吸足了湯汁,味道香醇濃厚,讓人回味無窮。

師傅麻利地從鍋裡撈出東西,熟練地將火燒切成井字,豆腐切成三角,小腸和肺頭剁成小塊,再淋上老湯,加點蒜泥、韭菜花和辣椒油,一碗滷煮火燒就這樣出鍋了,冒著熱氣看著分外誘人。

剛出鍋的滷煮火燒肉香濃郁,細細品嚐,經過燉煮的肉爛而不糟,而小腸更為醇厚酥軟,配上微鹹的老湯,在口中再一次融合,有種大氣而又沉穩的感覺。


沈一點美食

滷煮就是北京的傳統小吃啊,算得上有些年頭、歷史了,處境也是很奇妙,愛的人覺得其香濃郁、湯味醇厚,吃起來過癮,不愛的人可能聞一下都受不了那個味道。

其實這個小吃也沒多麼複雜,就是炸豆腐、豬頭肉、肺頭、豬腸等豬的下水,然後再加上死麵的火燒一起煮,湯底就各家有各家的手法了。滷煮火燒脫胎於早年間的宮廷菜“蘇造肉”,不過在以前製作“蘇造肉”的優質五花肉可不是一般老百姓享用得起的,於是改用豬頭肉替代,進而還加入了更便宜的豬腸、豬肺頭等等下水,勝在肥膩鮮香又解饞,在當時極受普通百姓歡迎。

也正是由於滷煮的誕生背景所限制,它本身就不是一個什麼珍饈菜餚,所以我覺得不用太過苛刻要求它有多麼美味。小吃這個東西也是很地域文化的東西,不是在這個文化環境成長的人,一般也不容易深切的體會其精髓。

如果是沒吃過的人,平時口味也比較重的話,其實去到北京的話可以找個當地口碑好的店家去嚐嚐。但是如果是口味清淡的人,真犯不上特意去尋這口吃食了,可能會不太合胃口。

希望能幫到吧,記得幫我點個關注和贊哦!


啞巴美食家

滷煮火燒是北京傳統特色小吃,起源於乾隆年間由南方傳來的蘇造肉,原料為精五花肉。平民百姓因為五花肉價格貴,進行改良,主料變為豬腸肺頭,久而久之,形成了滷煮火燒。是平民百姓喜愛的一種吃食,價格便宜,又能吃到葷腥。據說是清朝光緒年間,“小腸陳”的鼻祖陳玉田的祖父陳兆恩用豬頭肉和豬下水代替,造就了滷煮火燒。

豬肺含有大量人體所必需的營養成分,包括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煙酸以及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

您說窮人能夠花錢不多而攝入每日勞作需要的寶貴熱量,營養,能不受歡迎嗎

現在北京還有許多買滷煮火燒的地方,哪裡好吃就見仁見智了。

我小時候住南城南橫街粉房琉璃街,陳玉田老爺子就在衚衕南口的國營小吃店工作,門口就是製作滷煮的地方,印象最深的是陳老爺子的手,被熱腸,肺,炸豆腐燙得,看著總是紅彤彤粉嫩嫩的。現在人早過去啦。


大爺的平民

滷煮火燒最早是以折籮的形式出現的,老闆把大飯莊子倒掉的剩菜用笊籬過濾一遍,肉是肉菜是菜的都分開,洗乾淨後再進行熬炒咕嘟燉。這種吃食主要是晚上賣,對象是底層的窮苦人,後來越做越好,就慢慢的講究起來了,主料配料進行二次調配漸漸的形成了今天的滷煮火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