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太后死后在宫中停尸长达37年,为什么不将祖母下葬?

我们对孝庄文皇后一点儿也不陌生,多年前,一部电视剧《孝庄秘史》把孝庄和皇太极、多尔衮乃至降臣洪承畴之间的感情刻画得那叫一个细腻,尤其是咆哮哥马景涛扮演的多尔衮死去的那一集,不知赚了多少眼泪。还有一部《康熙王朝》,斯琴高娃扮演的孝庄则大气磅礴智勇兼备,一派女强人形象。

孝庄太后死后在宫中停尸长达37年,为什么不将祖母下葬?

孝庄在十三岁的时候,就嫁给了皇太极。一生可谓是如履薄冰,从后宫众多妃子中脱颖而出,凭借自己的能力笼络了一大批人。皇太极死后,又经过了腥风血雨,扶持着自己的儿子福临登基。

但是福临不争气,当了十几年的皇帝,临了却要去做和尚。接下来孝庄皇后虽已年迈,但是硬生生的辅佐小孙子康熙继承大统,从此开创康熙盛世。孝庄于康熙二十六年去世,享年七十五岁,寿终正寝。可是她不仅没有和皇太极合葬,而且还一直停棺到雍正王朝,才起陵安葬。孝庄的陵寝风波,一直以来都是学者争论的焦点。孝庄为什么不与皇太极合葬呢?为什么死后多年才由雍正为她起陵安葬呢?

孝庄太后死后在宫中停尸长达37年,为什么不将祖母下葬?

其实并不是康熙不愿意让皇祖母下葬,原因之一是孝庄在临终之前有遗言说,为了不打扰到已经入土多年的太宗皇帝(当然也有人说她是为了多尔衮,才不愿与皇太极合葬),她要求康熙不要把她和皇太极葬在一起,她想和自己的儿孙辈葬在一起。正是这样,让康熙很为难,如果康熙不听孝庄遗言,那就是不孝,这对于九五之尊的皇帝来说,不孝可是大罪名;但是如果听了孝庄的遗言,那就是违背了祖训,更加要不得。在这两难的情况,康熙只好决定暂时把孝庄的灵柩摆放在顺治皇帝的陵墓附近,等日后再想办法。

另外在民间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是,孝庄太后曾经下嫁给摄政王多尔衮,觉得对不起皇太极,不好意思再与皇太极合葬。

因为祖母曾经多次向他提到自己很喜欢这座宫殿。这一拖就是好几十年,孝顺的康熙实在是不知道该怎样为祖母安排。后来康熙去世,雍正登基,给雍正留下了这个难题。康熙的陵寝定下了,于是留给雍正的就只有孝庄的陵墓了。雍正也是聪明,他知道无论自己将陵寝定在哪里,都会惹来非议。

既然不能运回沈阳与皇太极合葬昭陵,那就只能将孝庄太后安葬在清东陵,可是雍正皇帝为孝庄太后修建的“昭西陵”,却在清东陵风水墙外,这是为什么呢?考古学家、历史学者给出4个原因,说明真相!

孝庄太后死后在宫中停尸长达37年,为什么不将祖母下葬?

第一、清东陵埋葬的第一个皇帝是顺治,他的陵墓位于昌瑞山主峰,是整个清东陵位置最显赫的地方。孝庄太后是顺治的生母,葬入清东陵任何一块地方,在陵墓的风水上都比顺治低一等,这就乱了长幼尊卑。

第二、孝庄太后的墓名为“昭西陵”,说明它与沈阳的昭陵虽然分隔两地,但还是一个整体。而清东陵是单独的一座陵园,所以不能葬入清东陵,以示区分。

孝庄太后死后在宫中停尸长达37年,为什么不将祖母下葬?

第三、清朝皇帝拜谒祖陵,都是从辈分最高的陵墓开始。将孝庄太后的陵墓修建在大红门的旁边,方便每一位来清东陵拜祭的人,第一个到达的都是昭西陵,显示出对孝庄太后的尊重。

第四、清朝以左为上为尊,孝庄太后的昭西陵修建在清东陵大红门的左侧,也体现出康熙、雍正皇帝对她的尊敬。且从清东陵地势来说,右侧低洼多石,又濒临西大河,常有水患之虞,所以昭西陵建在大红门东侧。

孝庄太后死后在宫中停尸长达37年,为什么不将祖母下葬?

昭西陵的现状

孝庄太后的昭西陵是清代皇后陵中规格最高的一座,清朝时期这里都是皇家禁地,有众多八旗军、守陵人看管。1912年,清朝灭亡之后,军阀混战、社会动荡,昭西陵在民国时期多次被盗,地面建筑、地宫大部分被毁坏。建国之后,政府对地面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现在已经对游人开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