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 可升值的空间简谈

·福州 黄浩生·

(一)什么意思?

“可升值的空间”是什么意思?

所谓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可升值的空间”,我的意思是指那些还未被广大教师足够重视的教学对象和方式方法(注:本文暂不谈方式方法)等,它们离我们很近,很熟悉;如若予以重视,将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提高低年级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二)空间何在?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可升值的空间”,如:

1.以“熟读课文”为主要目标的充分预习;

2.背诵每一篇课文;

3.每篇课文至少抄写一遍;

4.多造句,造长句,造好句;

5.写日记;

……

(三)道理何在?

1.为什么要预习、熟读课文?

这道理太简单了。

首先,我们都一致认为(至少不反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地位”,首先体现在他们的“自主学习”上),我们都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我们都强调要培养学生的 阅读“习惯”等——“主体、主动、习惯”等不都可以在“预习·熟读”的学习活动中得以体现吗?

换言之,“预习·熟读”是学习主体观、主动学习(注:学习心理学认为,主动学习是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表现)和阅读习惯的具体化。

插话:没有教育教学理念(理论)做先导,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难以在质上得到显著提高,也难以形成教育教学良好行为的自觉性。

其次,在老师还没开始教课文之前,小朋友就已把课文读熟了,你说不该感谢孩子吗?当你教到哪里,孩子就知道在那里,何乐而不为啊?相反,如若孩子对新课文一遍也没读过,课堂上的情况将怎样?可想而知。

30多年前,我听一节名师(福州二附小方公琼,健在的话该有90多岁了)的课。评议时,我问:你的这节课讲的(注:那年代,不排斥教师的讲,阅读教学也叫“讲读教学”),几乎都是学生必需的,这是怎么做到的?

我记得极为清楚,她说:我强调“预习”。早读时,我会让孩子把还没开始教的“这篇课文”读给我听听;从读中,我知道孩子缺什么,于是我就重视教“什么”。这虽然说得有点玄乎,但“熟读”的价值,确实显见。

我在师范学校时,每年都得带师范生去小学实习。我会向他们强调把要教的课文读烂熟,甚至会背得下来——能做到这点,你教这篇课文,已成功一半!

读熟课文,无论是对学生的“学”,还是对教师的“教”,都是有意义的。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之义,该晓得。

2.为什么要背诵每篇课文?

第一,孩子的记忆力非常强,他们的“机械记忆”能力仍处在强势状态,对他们来说,背诵课文不难,可行,必要——

我的外孙女(读二年级)基本上能把《课标》要求小学生背诵的75首古诗,背下来了,也没增加她的太多的学习负担啊。

第二,要背下一篇课文,孩子得读多少遍?多遍的“读”,无疑也是在多遍地“识记”字与词语——把“字、词”置于有意义的语言环境中去识记,效果犹佳。

第三,课文里的语言,是规范的语言。低年级的孩子很需要储备大量的规范语言作为“语言模式”,以备比照使用——要知道,儿童学语言,是从“仿”开始的。

第四,背书,是我们“学语文”的传家宝,是业已肯定的有效的学习语文的优良传统。

这一小点,我是在简单运用学习心理学和语文教学法,说说为什么要重视“背诵课文”。

3.为什么要抄写课文?

第一,我们别简单地看待“抄写”。其过程,实际上是“认读或强化熟字新词和生字新词、感知理解语言的内容(写什么)与形式(怎样写)”的综合训练

。多好啊!

第二,抄书,很有助提高孩子“认真、耐心”等心理品质。

第三,与前“2.第二/第三”点同理,此不赘述。

说明:对课文中还未学“写”的字,可以用拼音替代。

4.为什么提倡“多造句,造长句,造好句”?

我每天都会在几个网络QQ“小语群”溜达溜达,走走看看。

我看到,全国各地的老师,都很重视低年级的“字、词”教学;尤其是期末复习阶段,各式各样的“字、词练习题”,在群上转来传去,需求面很广。这没什么不可。

但是呢,其练习形式、途径多显简单化,只是些死死板板的抄啊写啊,毫无生气。

小学生学语文,重在学语言。

我们提倡:让小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字、词”,如口头造句、写句,说话、写话等,巩固其“音、形、义”,达到“会用”之目的。

插说:什么叫“教学”,有人答“我教你‘学’,就叫‘教学’。”把“教学”的概念,止于学生的“学”,这是很进步的了,但还不够。可以这样说:“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的“学”,是为了会“用”。简而言之:我教你学,学了会用。——它体现了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用不着教”的教学思想。

回过头说:只是孤立地写字抄词语,抄词语写字,那不是“用”语言;会用学到的字词,去表达完整的思想意思,才是“用”语言,才是学生学语文的目的。

几十年来,我时不时就提出“多造句,造长句,造好句”的倡议,但位低人微言轻,呼应者寥寥,殊不知其中之妙也。

关于这“多造句,造长句,造好句”,本可长篇大论,此仅实举一例:

若我教部编第3册第23课《纸船和风筝》,我会让孩子用以下词语说话或书面造句:

正好、乐坏了、可是、怎么办呢?(含问号)、想了想、一把抓住、他们俩、为了…再也…再也…、难过、不好意思、再也受不了、愿意、和好、高兴得哭了。

——这就叫“多造句”。

句子,是介于“词语”与“语段”之间的语言单位;句子写不好,谈何作文。整个小学阶段,都要重视句子教学。切切!

句子是可独立表达意思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我们提倡“字词句一体”的语言训练,为小学低年级教学升值。

5.为什么可以让有条件的学生,学习写日记?

听听现代语文教育祖师爷叶圣陶说的吧,他说(大意):小学生可不可以不要写(命题)作文,只写日记呢?

——怎么样,“日记”在他老人家心目中,地位多高!

告诉各位一个实例:

文革期间,有一位“站错队”的小学教师,被贬到一所小村子去复办学校。这个小村子只有50几户人家,他就办起了一所单人校,共20几个小孩子;一、二、三年级的全部课程,全包干。

那时,小学实行5年制(注:眼下,又有有识之士提出,从小学到高中,实行“5-3-2”办学模式)。三年后(注:已是双人校,他教三、四、五3个年级的复式班),当初三年级的孩子升至五年级了。升初中统考,这个班的语文平均成绩80多分,高出第2名的中心校20分左右!

这位老师是怎么教语文的啊?其中一招:三年间,命题作文少之又少,大约十几篇,大量的是“写日记”,各式各样的“日记”。

日记啊,我们爱你!

关于低年级小学生写日记一事,有必要说明几点:

第一,根据《课标》精神,不可强作统一要求写,一看学生实际能力,二看家长能不能辅导;

第二,爱写什么就写什么(内容),爱怎样写就怎样写(形式),想写多少就写多少(篇幅);

第三,不强求每天一篇,一周有一篇也可以了;

附言,我的外孙女从一年级上期结束的寒假开始学写日记,学写“看图写话”,到今天(二年级)写“自选材、自命题的家庭周作文(含童诗)”,一年多来,感觉还行吧。

当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可升值的“空间”,肯定不止这五块,还可挖掘。

(四)教学理念

一个语文教师,必须教育教学理念在先。

开发利用这些“空间”,其间就含着一些重要“理念”:

其一,“实践观”。语文也是工具性课程。凡工具,必须在反复的“实践”中,方可得以熟练掌握;要学好语文,无疑要强化语言训练,“背书、抄书、造句”等都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活动。

其二,整体观。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曾经提倡“从整体入手,到部分,再回到整体”(全文——部分——全文),现在不怎么吃香了。

但上文所提到的“句子”,它相对于单个的“字”,不也是“整体”吗?“课文”,它相对于单独的“词语”,不也是“整体”吗?

句子,是字、词的集合;

课文,是字、词、句、段的集合。

根据系统论,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表达为“1加1大于2”。

其三,学以致用观。(上已略述)

其四,传统教学观。(上已略述)

秋天,每一片的枫树叶都是美的,但无论它怎样的美,都美不过立在山坡上的那棵枫树。

小语教学中的部分与整体、零星与综合的语言训练,因“枫叶与枫树”而得启发吧。

我自封为“务实派”小学语文教育研究者,凡53年矣;

老师们,你们若乐于接受并践行本文所议,我将不但感谢你,还可为你买个保险:绝不至于因之影响了你的“应试”成绩!

春暖花开正当时!

福州老朽 黄浩生

时年七十七 于2018年3月 初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