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年後再度點燃了網友的熱情和感動,《當代》雜誌主編孔令燕談《賣米》

剛剛過去的一週,一篇名為《賣米》的文章傳遍了朋友圈。這篇文章是已故北大才女、北大法學院1997級學子張培祥(筆名飛花)的舊作,早在十四年前,《賣米》經權威文學刊物《當代》雜誌發表,沒想到十四年後文章又被網友放上朋友圈成為“爆文”,感動無數讀者。

十四年后再度点燃了网友的热情和感动,《当代》杂志主编孔令燕谈《卖米》

《賣米》感動網友——

《賣米》用紀實的方式,書寫了作者飛花和母親擔米去賣的辛酸故事。

為了賣米給父親治病,飛花和母親一人擔一擔米去趕場,一擔八十多斤,一擔六十多斤。趕場的地方離飛花的家大約有四里路,飛花和母親挑著米,足足走了一個鐘頭才到賣米的地方。米販子最高出價到“一塊零八”一斤,但母親堅持種田不易、自家的米質量最好、理應賣到前一天“一塊一”的價格,結果母女倆曬了一天,一顆米也沒賣出去,只有擔著米回家。

在擔米去賣的過程中,飛花想到了種田的種種不易,各種心疼家人:當天家裡年幼的弟弟要去給稻田放水,要在外面曬上一整天;她從母親口中得知,原來以前父親為了給米賣個好價錢,從家裡擔米去城裡賣,足足要走三十多里山路……

最後,米沒有賣出去,飛花回到家心裡難過,想哭,又怕讓母親看見了,準備躲到被子裡哭。卻因為實在太累了,“頭剛剛捱到枕頭就睡著了,睡得又香又甜”。文章以生活中的苦開頭,卻以夢中的香甜結尾,讓人一震。

此文在過去一週感動無數網友。

網友“我就是個胖紙”說:難以想象,有些人只是簡單的生活,就已經花光了身上所有力氣。充滿艱難坎坷,才是生活的本質。

網友遊家語說:看過賣米後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曾經我們又何嘗不是賣米的那個人呢?我們賣米,賣蓮,賣豆,賣花生,賣橘子,賣豬崽……賣完給學校交欠了很久的學費,給村衛生院付看病賒的醫藥費。但我們比賣米的幸運,苦盡甘來一大家人都平安健康。感恩曾經的苦難,珍惜現在的幸福。

湖南微政務評論說:《賣米》白描了湘東農民生活的艱辛不易,讓無數讀者感動落淚。張培祥的人生軌跡就幾乎是作家餘華小說《活著》的現實版本。

人民日報微博評論說:生活不只有詩和遠方,還有陽光下暴曬的無可奈何……生活多不易,且愛且珍惜。

十四年后再度点燃了网友的热情和感动,《当代》杂志主编孔令燕谈《卖米》

平淡中有一種只有經典的現實主義才有的力量

十四年后再度点燃了网友的热情和感动,《当代》杂志主编孔令燕谈《卖米》

《當代》的主編孔令燕——

文學潮流和寫作技巧,都不能替代人的基本情感

《當代》的主編孔令燕沒有想到,一篇十四年前的舊文,一篇小文章,在今年五月底點燃了網友的熱情和感動。“第一天看到,還只有幾個鏈接,第二天,第三天,朋友圈裡都是《賣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