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電子備課的有效嘗試

實施電子備課的有效嘗試

教師要上好課,首先得備好課。但“寫教案不完全等於備課”, “寫教案”是備課過程中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之一,而最終結果還是如何在課堂教學過程實施下去,如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從而提高教學成績。傳統的教案是以手寫手抄為主,隨著計算機,互聯網的廣泛運用,多媒體教學的普及,出現了“紙質教案”向“電子教案”的過渡,開闢了教學領域的新天地,提高了教師的工作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 傳統備課方式的種種弊端:

1、書寫花費的時間多。許多老師都覺得備課在抄抄寫寫方面花的時間太多了,特別是有關資料部分,而且有時為了使教學設計不斷優化,需進行反覆修改,改了幾回,恐怕連自己都認不得了;重新謄寫,更是麻煩。這方面時間花的多了,研究教材、精心構思設計,進行創造性備課和教學反思方面花的時間自然較少。這對於教師的成長是不利的。

2、襲、抄備課的情況多。那些備了課的老師又是怎樣一番情形呢?由於備課既要花時間構思、書寫,教材的內容具有相對的穩定性,許多老師要麼沿襲自己的備課筆記,要麼乾脆買一本優秀教學設計,照搬照抄,“年年依樣畫葫蘆”,應付學校的教學工作檢查。

3、學期結束後遺棄的多。現實工作中,許多老師備課是一次性的,學期一結束,經過檢查後放入檔案。束之高閣、佈滿灰塵,甚至不知所終。其實,因為教材基本內容變化不大,每一本備課筆記應該說都花費了教師的心血和汗水,因此在原有的基礎上加以修改完善,還是可以再借鑑、利用的,變與不變要根據學情等現實情況而定。

4、備課與教學脫節的多。在現實教學中,我們許多老師都存在著著“備”課與課堂教學“兩張皮”的現象。我們常常為上好一節課,而準備了一些圖片和音像資料或者課件,還有許多相應的試題鏈接。然而傳統的備課方式,無法對這些進行一併保存,這就造成了備課內容之間的相互脫節,使資料無法完整的保存在一起。

二、什麼是電子備課?它具有哪些優點?

(一)、什麼是電子備課?

電子備課是在現代信息技術條件下,教師以電子計算機為備課工具,利用其快速的處理文件能力和強大的儲存能力等多種技術優勢,利用網絡資源與工具軟件進行備課的現代化教育形式。

(二)、電子備課的優點

1、信息共享,提高效率。電子備課的使用,能有效地實現教育信息化和教學資源共享。它有強大的文字處理功能,鼠標一拖一放,大段的文字內容移入電子教案,省時省力,可免去教師大部分的抄寫時間。多媒體素材也可放入教案,可視、可讀,圖文並茂,使教案的渲染力大增。教材外的素材蒐集方便、查找方便,備課系統本身詳盡的資料、各類電子圖書,免去教師翻閱查找的時間和精力。教師在節約大量時間後,可潛心研究教法學法、安排課堂結構,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提高教學效率等主觀方面的思考。

2、 借鑑網絡,為我所用。使用電子備課可以在網上大量蒐集相關資料,從教材分析到教學設計,從教學課件到教學反思,只要是和該課相關的資料都可以借鑑。採集這些信息和資料也是在鑽研教材,研究文本,同時在閱讀這些資料的過程中也可以開闊眼界,拓展上課的思路,豐富課堂教學資源。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吸收其他教案中的精華,為我所用。所以通過整理信息資料,也可以提高自己處理教材的能力。

3、 整合資源,創新過程。電子備課有一個重要的過程就是整理收集資料,但這個過程絕不是簡單的拼拼湊湊,而是要按照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從整體來設計教案。面對眾多信息,整理和分析資料也是一種高層次的思維活動,它需要發揮一定的理解、比較、判斷、分析綜合能力,所以在整合教案的時候,也是一個學習、創新的過程。

三、實施電子備課的有效嘗試

人是關鍵因素。由於種種原因,教師現代教育技術能力不強,水平參差不齊。要在這種形勢下,要讓電子備課平臺充分發揮作用,應該把教師培訓放在關鍵位置上,認真加以對待。

1、“先學再用”,以學校為主體,落實通識培訓。學校規定一個週期,安排全體教師針對相關技術,進行分階段、分主題的教師培訓。人人參加,必須人人過關。建議分學科進行,可以將技術提升和學科備課完美結合,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2、“邊用邊訓”,以學校為主陣地,抓好校本培訓。學校要利用首席備課人的技術優勢,在校本教研平臺上,把電子備課技術作為重點,進行互幫互學,爭取人人會用,個個用得好。

3、“以賽促訓”,以學科交流為主渠道,提高培訓實效。舉辦各種形式的電子備課有關的比賽,頻率高,比賽內容單一,隨意抽選人員參賽,以確定名次的方法,提高各學科教師的參訓積極性。在規定參賽項目中,應該以所任教學科為界限,選取參賽人員,確定比賽內容,落實評分標準。通過多輪比賽之後,教師現代教育技術培訓的效果將達到提高。

栽下一棵棵樹苗,以求片片茂密的森林;種下一粒粒種子,迎來座座多彩的花園;採摘一顆顆珍珠,串成串串美麗的項鍊。一個作家有自己的作品集,一位歌手應有自己的歌曲專輯。讓我們用現代技術來更好的備課、上課,用自己的一生來備課。當自己的教學生涯行將結束時,每位教師可以將自己的備課打印裝訂成冊,優秀的教師甚至可以整理出版,到時也將會收穫一份沉甸甸的教育教學思想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