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圭楠|雛鷹雄飛——讀路峻嶺《雛鷹》感

雛鷹雄飛 ——讀路峻嶺《雛鷹》感

危命重生,苦度艱難,展翅歷徵。看幼年勞累,隨娘乞討;酷學勤勇,潑辣忠誠。孝敬師宗,救人施愛,工作執著起彩虹。激情湧,系拼搏奮進,福也同行。《雛鷹》何此雄風。社會變,精神潛釋能。有主席思想,黨恩浩蕩;媽媽教導,榜樣雷鋒。苗正根紅,固強信仰,飛躍星空方向明。眾堅信,會《雄鷹》再起,繼《老鷹》升。

楊圭楠|雛鷹雄飛——讀路峻嶺《雛鷹》感

這首《沁園春》,是我讀路峻嶺《雛鷹》之感,但意猶未盡。《雛鷹》的字字珠璣,篇篇情真意切,採擷難忘的生活浪花,凝情述志,解讀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感人肺腑,催人淚下,故再簡述之。

親情似火

當四、五歲的小峻嶺突然發現大街上南牆根的秫秸底下,有與狗屎、貓屎、大冰塊混在一起的爛柴禾時,就興奮地用小手一點兒一點兒往外扒,裝進比她還高的筐裡。然後一步一步艱難地往家裡拉,走到院裡時,老爹看見了,一下緊緊地將她摟在懷裡,臉貼在她的頭上,攥住她的雙手放在自己的臉上,眼裡含著淚花;撩起自己的棉襖將一雙涼冰冰、髒兮兮的小手摁在自己的胸膛。她依偎在老爹的胸前,靜聽著那急促的心跳,享受著傳給她的體溫。這是《盼望》中的父女之情。

哥哥非常喜歡她,只要有好東西,總是千方百計地給她留著點兒。有一次,老孃給了哥哥一條白粗布腰帶,她想要,兩人就躲著娘,用刀片偷偷地從中間割開了。第二天一大早被老孃發現了,就抄起笤帚疙瘩打她時,她一閃,打在了哥哥的左耳上,哥哥痛得大哭起來,她和娘也落淚了。哥哥發誓,有了錢,一定到保定給她買一條好的。這年春節哥哥收到五角壓歲錢,兩人就偷偷去了保定,轉了幾個店後餓得不行,兩人在一飯店各喝了一碗雞蛋湯,人家要四角錢,傻眼了,無法買腰帶了。就無奈往回走,天黑了才艱難的走到家。老爹驚呆了,你兩小孩一天來回走了百十里地。這又是在《一條腰帶》中所述的兄妹之情。

在凜冽的寒風,卷著鵝毛大雪,鋪天蓋地的一個晚上,12歲的她奔跑在雪夜裡,接連三次去請醫生給老孃治病;烏雲蓋地、暴風施虐、電閃雷鳴,大雨點像石子打在頭上生疼,她拼命去村北找老孃,險些被雷擊喪命;她捨不得吃學校食堂給的大白饅頭,哭著向老師請假,給老孃送回去。她對老孃的愛,屢屢彰顯筆端。

老孃怕她冷,把自己衣服上的兩隻袖子剪下來,做成一副套袖,縫在她的半袖褂子上。幾天後,又將剛拿到的救濟布,趕著做了件衣服,冒雨走二十多里送到學校。

楊圭楠|雛鷹雄飛——讀路峻嶺《雛鷹》感

在《跟著老孃去討飯》裡,母女純真的情深也躍然紙上。晚上和老孃依偎在磨道里、草棚下,白天串村挨戶趕飯口乞討。她幾天不吃飯,老孃心疼死了,抱著她,不停地好言相勸,求她吃飯。老孃實在累了,就給了她一個空碗說:“孩子,咱們一不偷,二不搶,只是要人家吃剩下的一口東西,這不丟人!你進去就說:‘大娘給我口吃的吧!’”就將小峻嶺推進了一家大門口。她嘴怎麼也張不開,嗓子裡像塞了“棉花”,只是“刷刷”地落淚。一婦女看她可憐,將半碗粥倒在她的碗裡。進第二家,腿有千斤重,一點兒,一點兒往裡挪,直站著,還是開不了口。一位大娘看見她滿臉是淚,拿個空碗,但飯已吃過,就給她一把山芋幹。到中午時,她進了第三家,鼓足了勇氣,才叫:“大娘……”眼淚直流,再說不出半句話來。她每次將要到的食物都交給老孃。

楊圭楠|雛鷹雄飛——讀路峻嶺《雛鷹》感

自強不息

《雛鷹》就是峻嶺的化身,她勤勞勇敢,聰慧好學,孝敬師長、誠幫同學,開朗善良,潑辣執著,無私奉獻,拼命工作。

在學校的班裡只有她個名字,人卻常年在家裡、田間勞作。勞動中總隨身帶著課本,見縫插針,勞作間的休息是她奢望的學習時間。在地上打滾哭鬧,只爭取到了晚上的學習時間。小學四年沒有正式上過課。但她的學習成績年年優秀,偷偷翻牆考上了高小;在高小二年,只上了最後半年課,使老孃驚喜的又考上了縣裡的初中;在初中更是品學兼優,是少先隊大隊宣傳委員,她主辦的文藝園地圖文並茂、有聲有色;輕鬆地考進了省重點高中“保定女中”。

在《我當小獸醫》中顯示著她幼小時的潑辣強悍。有一天,老孃下地了,路嬸從她家借篩子走時沒有關好門。她洗碗時聽見有人喊:“誰家的雞,吃毒藥啦……”她撒腿跑出去一看,十來只雞都在那裡撲騰、撲騰地打滾,有自己家三隻。她趕緊抱回家,雞頭、雞冠子都紫了,嘴張著喘粗氣,大嗉子硬棒棒、透亮的能看見裡面的麥粒。她急了,抄起把剪刀,就把大嗉子鉸開了,那些東西統統地倒了出來,用水把嗉囊洗乾淨,再用做活的針線縫好,放在背風的陽光下。埋了倒出的東西,擔心地死死盯著牠幾個,兩個小時後,三隻雞,竟然顫顫巍巍地站起來了,她喜出望外,熱淚盈眶。

楊圭楠|雛鷹雄飛——讀路峻嶺《雛鷹》感

雷鋒標兵

看見小孩掉進水裡,顧不得喊大人,八歲的她,急著跳進一丈多深的水裡,憋了口氣,一頭紮下去把小孩拽了出來,使盡了全身的力氣拼命將小孩推上岸。

一天夜裡,風聲、雨聲、門窗的“咣噹”聲把她從夢中驚醒。她急速穿上衣服,衝進漆黑的暴風雨中。被刮斷的樹枝絆倒又爬起來,借閃電奔向教室將沒有關好的每一個門窗,有插銷的插上,沒有插銷的用樹枝別上。教室的門無法用插銷的,就拉出一張桌子從外面擋上。她與風、雨、雷、電搏擊了一夜。校領導授予她“學習雷鋒小標兵”,全校掀起了向她學習的熱潮。她在班裡建立起圖書角,集中了每個人手中的課外書籍,供大家學習。此經驗傳播到全校各個班。

她在“文革”中,畢業前主管全校的後勤。為了工作,她放棄了哥哥接她去當兵的機會;她聯合對立派的頭頭外出調查,日以繼夜的辛苦奔波,到十七個省市調查,還給了十多個幹部的清白,給學校領導班子的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她熱心全力幫助同學安排工作,使得大家都很滿意,受到稱讚……

楊圭楠|雛鷹雄飛——讀路峻嶺《雛鷹》感

銘記黨恩

《雛鷹》始終貫穿著熱愛黨、熱愛毛主席、熱愛社會主義的一條紅線。1953年冬天,村裡開始了大掃盲,老師們白天教小孩、晚上教大人,大人們高興死了!《識字課本》都是老師們手刻、油印的。國家對中學生也給助學金,哥哥、姐姐都享受助學金上了學。家裡種地就壓在老孃一人身上,幸運的是黨中央號召成立互助組,後來又成立初級社,把各家的地、牲畜、車輛、大型農具集中起來集體耕種。這可把老孃樂壞了,第一個報了名。在這裡人們找到了互補、找到了歡樂,取長補短各顯其能,再也不用拖兒帶女下地了……

團結起來力量大,集體耕種智慧多。老爹也特別高興的說:“跟著共產黨、毛主席,走這條通向共產主義的社會主義道兒就是好!”初級社的成立,大大地“解救”了孩子們,都不用再到地裡勞動,都能去上學了。

後來村裡又成立高級社,叫“榮生社”,社裡成立了紡織廠、木器廠、磨粉廠。老孃在紡織廠,她精神爽、業務精、人緣好、威信高,在全村婦女中出工最多、收穫最大。到了年終,家裡分了五六百斤花生仁、一囤薯幹、一度帶皮花生,全家人都特別高興。老孃成天合不上嘴地念叨:“社會主義就是好!共產黨就是好!毛主席就是英明……”老孃把花生賣了,買了些舊磚。由泥瓦匠的大伯領著施工,在親戚、四鄰的幫助下,全家的新房院落蓋起來了。老孃把屋裡收拾得乾乾淨淨、井井有條;院裡種上各種蔬菜,瓜架上爬滿了扁豆、絲瓜……吃不完,還送別人。這是《蓋新房》中的喜悅敘述。

1963年8月中旬,大雨連下了七天,鋪天蓋地的洪水沖垮了房屋,淹沒了村莊。黨中央派來了飛機,人們跳起來了,個個淚流滿面,不約而同的喊出:毛主席萬歲!共產黨萬歲!縣委書記、縣長帶來了救災物資,老百姓得救了。

1966年10月18日,她在北京紅衛兵的人海中受到了毛主席的檢閱,距毛主席只有三四米遠,毛主席揮著右手向大家致以。毛主席萬歲,萬萬歲的聲音連成一片。熱淚奔流,心隨車而去。第二天回到學校,同學們夾道歡迎,握手、擁抱,大家都感到無限的幸福。

楊圭楠|雛鷹雄飛——讀路峻嶺《雛鷹》感

雛鷹高飛

路峻嶺,家住河北省清苑縣牛家莊,生於建國前夕的1948年7月。她隨著新中國的成長而成長,1964年考入保定女中,畢業後留校,後調保定機床廠工作。退休後於2007年進入河北老年大學文學班、詩詞班、微機班學習。她從小就愛好文學,學校的尖子生,社會的㓉動家。在老年大學如虎添翼,她的文章先後發表於各個報刊,屢屢得獎。很快出版了自己的散文集,起名《雛鷹》,因為她喜歡鷹的品質。鷹有犀利的眼睛,堅硬的勾嘴,雄健的利爪。既能勇猛地捕食,又能高飛避難,是常勝不敗的佼佼者。鷹棲峻嶺高松,正是峻嶺生活的至高追求。

在峻嶺的《雛鷹》《雄鷹》《老鷹》三部曲中,《雛鷹》是峻嶺的青少年史,也是社會史,是寶貴的資料。峻嶺是名作家,是石家莊作家協會、河北省作家協會、散文學會資深會員。她感到最大的幸福,是作品能推動歷史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最大的恥辱,是溜鬚拍馬,充當吹鼓手;最可貴的,是繼承和發揚魯迅的硬骨頭精神,在歌頌真、善、美的同時,鞭撻假、醜、惡,針砭時弊。

峻嶺的《雛鷹》是傳給後代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受到社會廣泛關注,2009年在河北廣播電臺《闌珊夜雨》欄目播放半年,引起了許多聽眾的共鳴,要求電臺重播。2010年在河北廣播電臺《孝行天下》又播放半年,並電話採訪八個讀者。

楊圭楠|雛鷹雄飛——讀路峻嶺《雛鷹》感

披霞夕陽情無限,霜染秋楓葉正紅;春隨香草千年豔,人與梅花一樣清。《雛鷹》已成雄鷹,正在展翅高飛,搏擊貪鳥,啄食汙蟲,衝散烏雲,傲翔東方。

楊圭楠|雛鷹雄飛——讀路峻嶺《雛鷹》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