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遇到委屈,怎麼教他排洩心中的情緒?

帶刺的玫瑰0919

我先講一個反面的例子吧。

六一兒童節那天,本應該說小朋友開開心心過節日,在商城門口我看到一個五歲左右的小男孩,特別委屈傷心的哭。因為媽媽新給他買了一個變形金剛,結果摔在地上,變形金剛的腿掉了。

小男孩開始開始哭,媽媽在旁邊吼。

“你就為這麼個玩具哭,你的眼淚是多不值錢,這個玩具才幾十塊錢,你哭成這樣丟不丟人……”

說實話,聽到這些話我心裡在罵娘,這是親媽嗎?在孩子心裡,他不會去衡量這個玩具貴還是便宜,他只會覺得我的新玩具壞了,很傷心。



所以,面對孩子的委屈,家長最重要的是要有“同理心”。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孩子的委屈,而不是“這有什麼大不了的,等你長大就懂了”這樣的說教。

理解孩子的情緒,接受孩子的情緒,讓他發洩出來。

他想哭,就抱著他讓他哭;他想發脾氣,就引導他既不傷害別人也不傷害自己的發洩。

我告訴孩子,生氣的時候不能打人,他說可以打牆。我說打牆手會痛,於是他自己說那就打軟綿綿的東西,比如枕頭,靠墊。

如果他不想說話,也不知道怎麼表達,家長可以用“同理心”引導孩子,用孩子的口吻說出生氣委屈的原因,有時候家長說到點子上,孩子就會“哇”的一生哭出來。聽到孩子哭,我就覺得不會有大問題了,把情緒發洩出來,就足夠了

我不希望孩子把情緒憋在心裡,我也不介意孩子哭,哭也是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


靜坐聽語

幫助孩子排解心中的情緒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尤其是一些委屈、不安和恐懼。不良情緒如果不被排解,積壓在孩子心頭,久而久之,就會變成比較棘手的心理問題。

事實上,在很多孩子成長過程中,類似委屈這樣的情緒非常容易發生,比如因為家長的不理解或不經意做出的舉動,可能會讓孩子感到委屈和不公正;再比如在學校裡,和老師和同學相處時,也有可能因為一些不合理,導致孩子出現委屈的情緒。

因為孩子天生的個性不同,有些孩子天性比較開朗,對這些委屈和不公正感受度不高,也有自己的辦法予以排解,所以不容易積壓在心頭,但對於一些偏內向的敏感孩子,我們則要多加註意。

尤其對於後者,這樣的孩子如果一旦找我們傾訴他們所受到的委屈,家長們一定要重視,認證聽他們講完自己的經歷,而不是隨意打斷評判,事實上,當孩子在講述的過程,就是傾倒委屈的一種方式,很有可能,當孩子說完,那種不快的感覺已經慢慢在消失了。

咱們的很多父母,非常喜歡講道理,而特別需要提醒的是,當孩子們願意向我們傾訴時,我們要管住那張馬上要講道理的嘴。關心他的感受,認同他們的感受比講一千句大道理都要重要的多。如果要分析孰是孰非,也要等孩子心情平靜了之後在進行,此時幫助孩子的分析也要多站在客觀事實上,而不是用主覌的態度進行總結和推測,反而不利於孩子正確看到剛剛經受的挫折。


壹父母

因為我的教師職業,我最常接觸的人群就是孩子,也經常碰到孩子委屈的來找我的情況。面對滿腹委屈的他們,經驗告訴我講道理是下下策。當你滿嘴道理時,細心觀察一下,你就會發現他們要麼不難煩,要麼更加委屈哭的更兇了。為什麼會這樣?很簡單你沒有弄明白他們需要的是什麼。

一、化解委屈的最好辦法是做合格的聽眾

我們成年人最常犯的錯誤就是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我們滿嘴的大道理,自認為很了不起,其實他一句也沒聽懂,我們口中的講理和忍讓,在他們眼中就是“你怎麼不愛我了?”當你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時,你會驚訝的人發現,他之所以委屈是因為沒有得到他認為的重視。而他之所以來找你訴說,也不是想聽一堆的道理,他就是來求安慰的、求抱抱的。我們應該讓他把不滿發洩出來,順著他的話去問“為什麼?怎麼了?然後呢?”,他說完了心裡的委屈也少了一大半。



二、重複事實讓他自己明白道理

我們經常會看到如下情景:一些孩子自己不小心摔倒在地,家長心疼的趕緊安慰,並不斷告知錯不在孩子。更甚者還一邊拍著地,一邊叫罵“這該死的地,怎麼能把我們寶寶絆倒呢?”每每看到如此情景我都哭笑不得,這樣處理問題會塑造一個這樣的是非觀啊。我們應該怎麼做呢?當孩子委屈的表示自己被地絆摔時,我們要做的就是重複他嘴裡的話語,先安撫他,然後慢慢引導他把事情的經過仔細回憶,他在重複的過程中自己就會發現錯誤,

建立孩子正確的人是非觀很重要,但不要教條式的灌輸,啟發式會更適合孩子的心理特點。

我們首先要知道委屈這種情緒的產生原因,是覺得自己得到的還不夠多。面對孩子的委屈我們不僅要讓其發洩出來,更重要的是弄明白他缺的是什麼,及時引導和給予才是最好的幫助。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希望能給您一些幫助,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善良初心

情緒每個人都會有,不僅小孩子會委屈、不開心,大人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情緒,比如被人誤解、被領導批評、伴侶忽視等等。但小孩子的自控能力比較弱,有了負面情緒就會當場發洩出來,不像大人能理智地控制情緒、合理地釋放情緒。父母這樣做,三個步驟就能幫助孩子排解心中的情緒。

案例:

昨天一位媽媽問:孩子因為在幼兒園打了小朋友,因此老師取消了他糖果獎勵的資格。放學來接孩子的時候,孩子一見到媽媽就委屈地大哭起來。

分析:

孩子因為年齡小,在跟人溝通交往方面不像成人那麼有經驗,另外,孩子常常對自己的情緒認識不清,不知道這個情緒是委屈,那個情緒是難過,因此在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時不知該如何表達,尤其是大人如果不加以引導,孩子可能會通過哭鬧、打人、傷害自己等不當的方式來發洩情緒。



常見錯誤做法:

很多父母見不得孩子有負面情緒,孩子一哭一鬧就心裡煩躁,想要讓孩子快速平靜下來,常常會採取以下做法:

粗暴壓制

有的父母性格急躁,看到孩子哭鬧時忍不住發脾氣、兇孩子一頓,這種方式表面上看是立即見效,可實際上,孩子是因為害怕才停止宣洩,並沒有幫助孩子排解出內心的不良情緒。時間久了,孩子內心積壓的情緒也會越來越多。

輕易妥協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哭鬧就心疼得不得了,立即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好好好,我們去買你最喜歡的玩具,寶寶不哭了啊!”“不哭了,不哭了,我們家寶寶最乖、最聽話了!”這樣孩子慢慢就會知道:原來我想要什麼東西,只要哭鬧就可以了,這對孩子良好的習慣培養很不利呦!



父母這樣做,3步幫助孩子排解情緒

第一步,擁抱安撫

育兒界對“做什麼樣的父母”有一個十分流行的詞叫“平和而堅定”,首先,當孩子有不良情緒的時候,爸爸媽媽不能因此亂了陣腳,我們先要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溫柔地制止孩子的不良宣洩行為,然後輕輕地擁抱著他,撫摸他的身體。

等孩子的情緒慢慢平靜下來,再跟孩子對話,幫助孩子說出他的感受和需求。

第二步,對“症”下藥

孩子產生情緒都是有原因的,我們耐心地傾聽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後,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處理。一般來說,孩子產生不良宣洩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願望或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這時我們可以跟孩子具體地說:“如果你想要XX,告訴媽媽,媽媽可以幫你拿。如果寶寶哭著說話,媽媽聽不清楚/不知道你想要什麼。”



2.渴望得到關注和愛

有時候孩子的不良情緒可能是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這時爸爸媽媽就要給孩子多一些陪伴,多一些肢體接觸。

3.消極感受

當孩子遇到一些不開心的事情,可能會有一些消極的感受,比如恐懼、憤怒、委屈、傷心,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限,所以採取不當方式來宣洩。那麼我們可以採取我們正在講的三步驟。  

第三步,教會方法

我們幫助孩子瞭解了自己的情緒後,更重要的是幫助孩子掌握合理宣洩情緒的方法,比如孩子如果感覺到委屈、心裡不舒服,可以哭一哭,媽媽會陪在你身邊;如果忍不住想打人,可以抱著枕頭打一打,或者到客廳裡打一打你的小沙袋。


小糰子在幼兒園


我的孩子大概是因為不愛吃菜的緣故,所以脾氣不是很好,他常常會暴跳如雷、怒不可遏。

每當他發脾氣的時候,我就會很痛苦、難過,也會有一團即將爆發的火在體內燃燒,恨不得將他暴打一頓。

但是,我從來沒有這樣做過,總是極力壓制自己的怒火,然後,馬上分析原因。

他發脾氣,多半是因為功課的緣故,要麼是作業量太大,要麼就是作業較複雜,有點超出他的能力範圍。


第一步,我會表達自己的情感。我對他說,你這樣子,媽媽很難過,也感到很生氣、很無助,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這樣做,可以把導火索引到我的一邊,轉移他的注意力,稍微澆滅一點他的怒火。


第二步,我會幫助他。
不論他在學習和生活上遇到了怎樣的難題,我都會盡力幫助他。

如果是因為作業太多,我會分析一下老師佈置的作業內容,減去一部分抄寫之類意義不大的作業。

事實上,我一眼就可以看出,某些完全沒必要寫的作業,如果不是尊師重教、習慣養成,我或許會要求孩子不去寫某些作業。而有些老師佈置作業的水平真的不是很高,也不適合每一個孩子。

如此,他的心理壓力就會減輕好多,進而從容面對。

如果有些作業有難度,或者超出他的能力範圍,我會幫助、指導,陪他一起把作業完成,教給他面對難題的方法,同時無形中也教給他面對問題的方法。讓他學會,遇到困難,不再逃避,而是勇敢面對。


一般情況下,我做到以上兩點,孩子的問題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解決。

孩子終歸是孩子,難題一解,就恢復了天真可愛的模樣,像個人間天使,讓我們忍不住愛他、疼愛他!


MissWu育兒筆記

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或多或少受過委屈。委屈的程度取決於心裡的承受能力,有時,孩子會因為不被他人理解而感到委屈;有時,孩子是遇到一些不合情理的事情,也難免會覺得委屈。

當然,除了引起委屈的原因之外,感受委屈的深淺程度是由孩子的性格決定的,也和家庭的影響有很直接的關係。

有的孩子性格開朗、心胸開闊,不太容易感受到委屈,即使受委屈了,也會用有效的辦法排解心中的煩悶。

有的孩子性格敏感脆弱,很容易因為一點小事感到委屈,自己也沒有辦法從心靈的陰影中儘快走出來,性格的養成一個是天生的,一個是後天受各方面的影響逐漸形成的。

但是無論出於什麼原因,無論孩子的性格如何,當受到委屈的時候,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理解和安慰。

那麼,父母究竟該怎麼做好呢?

首先,一個完整和睦的家,是由父親和母親共同支撐起來的,父母之間恩愛無疑是對孩子最大的愛,和睦恩愛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大多性格是比較好的。單親家庭無論多麼富足,也不可能無憂,對孩子的成長多多少少會有心理上的影響,而這些影響只要單親父母多多的理解培伴孩子一般是看不出來的,但是最終還是會因為缺少支柱而變得殘缺不全,經不起風吹雨打。無論缺少父愛或母愛,會對孩子的心理形成和發育過程都會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孩子的信心、安全感、自愛和將來愛別人的能力都會由於雙親不全造成某些方面的心理缺陷


親寶貝望子成龍

一、親子之間相互信任,有充足的安全感。

只有孩子對家長有充分的信任,才會更願意表達自己的情緒。

二、接納孩子的情緒。

家長允許孩子發洩情緒,並且告訴他不管怎樣,爸爸媽媽都是愛你的,讓他可以敢於發洩自己的情緒。

三、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發洩方式。

有的孩子受了委屈就想哭出來,作為家長我們可以陪在他身邊,等待他哭完,然後抱抱他。有的孩子就要大聲的喊叫,把心中的委屈喊出來。不管那種方式,家長都要做到不制止,不說教,先讓他把情緒發洩完。

有的孩子可能自己自己待一會冷靜下,或者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去舒緩下情緒,那麼家長就要給他時間和空間,不要打擾他。

四、等待孩子發洩完情緒,再來討論下引起情緒的事件。

一定要等孩子情緒釋放出來了,可以冷靜下來了,跟他心平氣和的聊一聊,問問他具體的事情和原因,然後幫助他一起想想解決的方法。

我是咩小胖,關注瞭解更多孕產育兒知識。育兒更是育己,讓我們跟寶貝一起成長!

咩小胖

小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委屈,這也是我們作為家長經常擔心的事情。因為有時候孩子所受到的委屈將會給孩子的心靈遭成很大的創傷,而且這種創傷可能會在孩子的心中保留一生。不過,因為每個孩子的性格和生活的家庭環境不同,孩子受到委屈時的表現和自我排解委屈的時間也不同。

一旦得知孩子遇到委屈,家長應該耐心地傾聽完孩子的訴說,並且積極地去撫慰孩子,讓孩子體會到,他/她不是一個人在面對。這樣,孩子會盡快從壞情緒中走出來,開心勇敢地去迎接新的挑戰。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家長應該多陪伴孩子,多與孩子溝通交流,更要給孩子的健康成長營造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環境,讓孩子能茁壯成長!


響果媽媽

小孩子遇到委屈了,家長要首先把孩子抱起來,然後也要裝作委屈的樣子看著寶寶並對寶寶說:睡讓寶寶受委屈了,這時寶寶一看有和自己一樣的,就會哇哇大哭,這樣寶寶就排洩心中的情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