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守住内心的安宁,活出真正的自我

人生在世,虽说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但那些智慧的人,都是用一种积极的心态,专注于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开心工作,畅快游玩,不攀比,不介怀。别人怎么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洒脱而又真实的活出自我。


如何守住内心的安宁,活出真正的自我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这句名言是庄子说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全社会的人都称赞他,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勤勉,全社会的人都责难他,他也并不因此而更为沮丧。他就是他,所有的荣辱是非,在他眼里都是身外之物,这样的人才能守住内心的安宁。

历史上有个叫士成绮的人,他自认学识渊博,听到时人常常夸赞老子的智慧,就跋山涉水,来拜访老子。到了老子的住处之后,却发现老子家里很乱,不是想象的那样,于是他愤愤地说:别人都说您是有超凡智慧的圣人,我慕名而来,却发现你这里这样。老子就像没听到一样,完全没有反应。士成绮只好走了。第二天,士成绮觉得自己昨天做得有些过分,于是来找老子道歉。谁知道老子对他说:“我如果有获得大道的实质,你骂我是猪、狗、老鼠又有什么关系,我还是我。”你说什么,是你说什么,并不能影响我,也不能改变我。

如何守住内心的安宁,活出真正的自我​《庄子》里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宋元君打算画些东西,于是召集全国的画师,画师们来了之后,无不毕恭毕敬,行礼作揖之后安安静静地站在一边。只有一个画师迟到了,行礼作揖之后,慢慢悠悠地走进画室,解开衣襟,坦露上身,盘腿坐下,不顾及别人的目光,自顾自地调墨。宋元君看到之后,选择让他为自己作画。

《世说新语》里说,郗鉴和王导都是朝廷大员,郗鉴有个女儿到了出嫁的年龄,于是想在王家挑选一个女婿。他派了一个使者前去,考察王家的公子。使者回来禀报郗鉴说:王家几位公子都是可取的人才,他们听说太傅派人来选女婿,个个表现得庄重沉稳。只有一位公子露着肚子躺在东厢房的床上,好像没有听说这件事一样。打听那人是谁,原来是王羲之。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他了。
如何守住内心的安宁,活出真正的自我​宋元君选择了不拘小节的画师,郗鉴也选择了不拘形迹的王羲之,原因是什么,就是他们不循规蹈矩,不会看别人的目光而轻易改变自己。

有人说,有本事的,一般都有自己的个性。这个个性,可能就是他们的真性情。只有真性情,才能促成自己有所成就。太在意别人的想法,就会有所顾忌,心思就不能完全投入。

惠子是庄子的好友,也是辩论的对手。有一次,惠子对庄子说,有一颗大树,树干不直,还有很多疙瘩,完全不能用来建造房屋,这种树大而无用,生长在路边,木匠也不会多看他一眼。庄子说,这样一棵树,它虽然不会有什么用处,但是同样的,他也不会遭到砍伐,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伤害他,他可以自由自在地生长,这又有什么不好呢?

人生在世,我们就是活给自己看的,不是活给别人看的,别人怎么看我们,是别人的事,安心做好自己,就是最大的修行。
如何守住内心的安宁,活出真正的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