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寧人的三大冷慫及其他

靜寧人的三大冷慫及其他

靜寧人的三大冷慫及其他

靜寧是平涼的西大門,昔日土硬水陷的苦土如今已成為水甜果香的佳地。靜寧人今天可以自豪地說:“唣靜寧人現在是‘三冷’:冷慫買房,冷慫買車,冷慫供娃”。

冷慫,在平涼範圍幾乎是一個通用的方言,出了平涼,很少有人能明白“冷慫”是撒意思。說一個人傻,就說這個人“冷慫”;說一個人冒失、衝動、熱情過度,也用“冷慫”;說某件事辦得莫名其妙,也說“冷慫”。現在人都提倡推廣普通話,但是普通話除過交流方便,的確很難完全體現語言文化的真實魅力。方言中的一些詞彙,蘊含著只有方言區域所在的人才能領會的某些微妙的含義;而且方言中的某些詞彙,遍翻普通話的詞典也無法找到一個可以完全替代的詞語。例如“冷慫”,似乎含有冒失、衝動、愣頭青、二、傻等普遍意義,但又不完全是對智商、情商的貶低或指責,隱隱還含有調侃、疼惜的語境在裡面。該用“冷慫”這個詞的地方,如果用上上述任何一個詞語,就顯得生硬和缺乏人情味。如果交情不是足夠好,貿然說別人傻、愣、衝,說不定就會招來語言甚至肢體衝突;但如果柔柔地說個“冷慫”,對方一般情況不會翻臉。在平涼,似乎只有“冷慫”才不會使用“冷慫”這個詞。

靜寧人的三大冷慫及其他

在平涼市的縣區裡,靜寧、莊浪兩縣因為地處關山西面,所以被東部的人稱為“山外邊”。前些年,“山外邊”人生活苦,最大的苦莫過於吃水苦。土壤偏鹼,地表徑流不足,“山外邊”人居家過日子最大的夢想就是能方便地喝上一口甜水,年輕女子找婆家,決定姻緣的剛性指標不是車、房、糧、錢,而是家裡有幾眼水窖。後來,有了人飲工程,有了灌溉工程,包括靜寧在內的“山外邊”立馬有了活力,那片黃土地下荒置了上千年的能量被一滴水激活了,土地似乎是要補償上千年的虧欠似的,“冷慫”地長莊稼、成果木、富農人。

富了的靜寧人沒有去穿金戴銀,擺闊炫富,而是率先提出“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娃娃”,把供娃上學上學當作一個家庭、一個區域的頭等大事。近三十個鄉鎮、50萬人口,在西北黃土高原上,怎麼也算一個大縣。要讓娃娃上好學校、受到好的教育、生活能更便利些,於是潮水般的農村人口開始湧向縣城,十年前步行半個小時就能逛透徹的靜寧縣城,現在乘車半個小時也看不出個眉眼。一座座高樓大廈也像莊稼、果木一樣“冷慫”地在成紀文化濡養的這片大地上瘋長。銷售莊稼、蘋果的鈔票也如潮水般湧進了火熱的房地產市場,靜寧也成為以一個縣區的身份領跑平涼市房價的地方。這種市場怪相在別的地方是不容易見到的。為了供娃上學在縣城買房這是剛性需求,剛性需求之外則有一些人把投資的眼光放在了周邊的蘭州、銀川、西安、天水等地,開始用蘋果換來的鈔票在這些地方購置產業。人們常常詬病那些炒房客,但對於這些從土地上發財的農民,和他們的炒房,我們應該寬容,並應該感到高興。

靜寧人的三大冷慫及其他

“冷慫買房,冷慫買車,冷慫供娃”,看起來似乎是關聯不大的三件事,其實歸結起來就是為了供娃,供娃才是靜寧人“冷慫”的原動力和核心。為了上學方便、生活方便,在縣城冷慫買房;為了接送娃娃方便,為了在生產區的鄉村和生活區的縣城之間奔波便利,於是有了溫度熾熱的購車潮。平涼市的車展,規模最大的在靜寧,成交率、成交量最大也在靜寧,嘀嘀嘟嘟不斷的汽車聲替代一眼望不到頭的自行車流,靜寧人在購車方面的“冷慫”勁和“鳥槍換炮”的瀟灑,也是冷慫供娃、冷慫買房之後的必然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