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銷量來說360在錘子之上,為何選擇併入錘子?

凰殊

首先來說,360手機併入錘子,並非事實。目前的傳聞一般都是說二者要合併,並且通常認為是360主導,而不會是錘子手機主導。與此同時,錘子手機方面的羅永浩也出來否認了這個傳聞。怎麼說的呢?他讓大家“別瞎猜了”,並強調 “我們現在很好,比史上最好的時期還好。”如果認為是錘子手機主導本次合併,那麼狀況良好應該是推動合併的利好信息才對。與此同時,360的資本實力比錘子手機強了不知道多少倍,就錘子手機的資本狀況來說,能維持本身發展都不錯了,還想把360手機吞下來無異於天方夜譚。因此,銷量在錘子之上的360手機並沒有要併入錘子,至少目前沒有跡象會發生這件事。反倒是錘子手機被近期上市,資金充足的360兼併收購有幾分可能性。

接下來,我們再談談為什麼兩家企業可能會走到一起。如果合併,有何必要和意義?

根據市場分析公司Canalys數據,2017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滑。不僅如此,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在2017年也首次出現下滑。因此,手機市場已經沒有增長空間留給中小廠商去積蓄力量了。與此同時,中國智能手機市場集中度大大提升,市場份額幾乎由少數幾家手機品牌佔據。根據第三方研究機構Kantar Worldpanel 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0月末,華為、小米、蘋果、Vivo以及Oppo佔據了中國智能手機市場91%的份額。此外,三星,金立和魅族的出貨量都在1000萬到2000萬之間,遠遠高於360手機的500萬以及銷量更低採取不公佈銷量的錘子手機。2018年,市場普遍認為競爭將會進一步加劇,對於360和錘子而言無疑是巨大的挑戰。要知道,360和錘子手機往往是進入不了市場統計數據的,被劃在其他分類裡面。當務之急就是先進入排行榜,有一個自己的排名吧,別混在其他組了。

這個背景下,360和錘子手機作為知名度較高的兩家小廠商,合併提升市場佔有率,拼搏一次,奮力求生,並不令人意外。如果合併,兩家企業的合計銷量依然遠遠落後於第一梯隊,但是會縮小跟第二梯隊的差距,如果出一兩款爆款機型,翻身進入第二梯隊,也不是毫無可能。如果兩家企業各自為戰,恐怕生存空間只會越來越小,甚至被市場淘汰。也就是說兩家企業抱團取暖是無奈之舉,雖然不一定成功,但是至少為生存和發展增添了一點點可能性。起碼錘子手機再也不用為了資金鍊斷裂擔驚受怕了不是?


鎂客網

360的強項在於互聯網,而錘子這些年一直在做手機,另外老羅的情懷可以加0.1分。

從小米近些年的發展來看,走“硬件+軟件+互聯網”的模式,通過手機的高配低價獲取足夠的手機出貨量,之後打造生態鏈並最終切入物聯網或者智能家居的模式,通過數據獲取和數據價值的體現包括互聯網業務實現獲利的商業模式獲得了圈內的一致認同和認可。

而自從雷軍離開金山之後,就把周鴻禕教育他的互聯網思維發揮到了淋漓極致。

移動互聯網時代。360似乎失去了在PC端巨大的變現能力,所以在智慧+的背景下,實現轉型和智能變現,成為了360的一個比較大的訴求,實際上360不止做了手機,還做了智能手環、攝像頭等各種產品。

而實際上硬件的利潤低或者說對於互聯網巨頭而言沒有吸引力是不爭的實施,巨頭們做硬件無非是想從互聯網業務或者數據業務上進行盈利模式的探索。

錘子手機呢?錘子手機目前我沒有看到很多的互聯網加持,更多的盈利可能是來自於硬件銷售產生的利潤,相比而言,錘子同配置可能就比小米要貴,導致了錘子目前的出貨量不是很好。但即使目前錘子的狀態來看,未來顛覆的可能性也比較小。

360和錘子手機的結合,個人更認為一方面是專注於硬件的研發和銷售,而另一方面是依靠自己移動互聯網和數據的優勢來實現加持於手機上的互聯網業務和數據業務的變現。

本身雙方各發揮長處,創造更多的價值,那麼誰收購誰又有什麼關係呢,畢竟這樣競爭下去,誰也不討好不是。


一夕深度

大家最近肯定都看到一則消息,就是360手機和錘子手機合併,首先360手機要併入錘子科技這是有可能的,雖然縱觀2017年360手機的銷量比錘子科技的多一點,但是大家沒有注意到,錘子科技2016年的銷量,可以說,錘子科技是突飛猛進啊,而360的銷量和前一年相比,下滑嚴重,再加上現在的手機競爭激烈,小廠商抱團取暖是百利而無一害。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現在360手機沒有一個靈魂人物,因為老周,也就是周鴻禕基本上都不管手機業務了,沒有一個強有力的發言人,而錘子則不同了,自帶話題屬性,羅永浩就是那個最大的話題,就是錘子科技最大的流量入口。

另外一點,就是錘子手機無論是工業設計還是系統體驗,都要比360手機做的好,就拿去年來說吧,錘子科技發佈了堅果pro和堅果Pro2,工業設計可以說是完爆行業內的大部分手機,另外去年的Smartisan OS還增加了閃念膠囊這個重磅功能,Smartisan OS的易用性又提升了一大截。

所以總的來說,360手機併入錘子科技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如果您有不同意見,歡迎留言討論。


看手機君

360出的是概念,代工設計,代工生產,代工磨具的。也就是沒有自己核心的設計,工廠,這導致其技術核心沒有。用的是別人的。你看看蘋果,代工產業不少,但蘋果有全套的自己的核心工廠。設計,測試。磨具,質量標準等。核心全在自己工廠完成。


錘子是有自己核心設計的,賣的不太多,但不代表其核心價值低。相比較錘子的產業鏈更有自己的核心技術,也是完整的配套。


打雜的碼農

關於這個問題的話主要可以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產品自身具有的產品力,另一方面則就是營銷了



眾所周知錘子科技這家公司的boss為羅永浩,羅老師不必多說,渾身上下都是話題,所以錘子手機從來不缺營銷,更不缺關注度,再從產品力角度去分析,大家可能覺得錘子手機之前見都沒見過啊,的卻,從T1,T2,再到M1,錘子科技的產品走過的路簡直不能太艱辛,直到去年的次旗艦堅果Pro跟堅果Pro2才得以讓錘子重生,而這期間並不是因為錘子手機不好或者怎麼樣,只是它真的跟我們的剛需背道而馳了,錘子的系統美的不解釋,但是老羅就是要詮釋“不要看配置”這個理念,直到如今,堅果定位次旗艦,終於拿出了驍龍660,大電池,大眾才去接受了這個品牌。



而說起360,大家第一想到的絕對不是手機產品,而是陪伴我們這麼多年的殺毒軟件360,我們電腦上有它手機上有它,而他如今居然也出手機了,360做手機主打性價比,真的是超高性價比,1500價位擋他可以給你最強中端機的配置,但是他雖然性價比高,但是真心沒有老羅的那種廣告來的給力,所以360手機的結果也是經常在身邊見不了幾臺。

前些天網上瘋傳關於兩個廠商合併的消息,我也是驚訝不已,畢竟這兩個聽起來一點都不搭邊的廠商居然突然要合併,但其實從側面看也不是什麼壞事,這個時代不再是講求單打獨鬥,有時候抱團打天下也許效率高很多,不是嗎?大家有什麼意見歡迎在下方留言哈😄


一句方言

第一。當有一個人和你說起錘子的時候,你首先會想到的是:哦!錘子啊,知道,一款小眾手機! 有人跟你說360的時候你首先想到是:熟悉,360安全管家!

就這麼簡單,就算360手機做的比錘子大,但是你360原來是做軟件的,而且360的安全衛士名氣太大了,早已蓋過了自身的手機。而自身的360手機有沒有像OPPO華為等廠商如雷貫耳!錘子呢,人家從一開始就是做手機的!而且前段時間的堅果Pro2更是一匹黑馬殺入市場名氣早已超過了360手機!

第二:

不多說看圖





第三:

報團取暖

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已經開始向品牌壟斷化發展,強者越來越強,弱者越來越弱,不抱團取暖只有等著被市場宰割!

如果幫助到你的話,關注一下哦!


魚哥電影

第一,錘子跟360合併,只是還是在商談階段,並還沒有正式合併!第二,360跟錘子是手機小廠商,他們選擇合併其實是件好事,錘子的設計和系統,搭配360的配置和性價比,完全可以相得益彰的!第三,國內手機行業逐漸清晰了,華為 小米 藍綠大廠差不多三足鼎立之勢了,魅族也沒落太多,目前小手機廠商只能通過合併才能有效的生存下來,才能進一步的進行鬥爭的!


不理世俗的堅強活著

這是怎麼個情況,不是合併麼,怎麼併入了,不過併入也不錯。

360手機這幾年確實有進步,不過市場留給他們的時間不多了,硬件的確很不錯,性價比很高,適合青年屌絲們,可是同樣最讓人受不了的就是系統,長時間不更新,導致體驗性越來越差,評價越來越低,單純的依靠硬件配置去火拼,不如讓客戶有一個好的使用體驗。

反觀,錘子,工業設計出色,系統流程不繁瑣,硬件配置也不差,雖然具有濃重的個人色彩,可口碑才是王道,只是渠道各方面原因沒有火起來。

如果真如題所說,360併入錘子,依靠360的渠道和流量,依靠錘子出色的設計和系統,必火,這個社會已經不是單打獨鬥的時候了,合必贏,聯盟起來,共建良好生態。


固體物

雖然目前360的銷量比錘子科技的銷量多,但是錘子科技的軟件優勢是有目共睹的,因為各個手機廠商硬件之間差距越來越小,利潤越來越薄,這就使得軟件優勢強的公司在未來的發展裡面會更加的有後勁,這也就說明了360為什麼要和錘子科技合作的原因?換言之,當時諾基亞銷量是全球領先,蘋果公司手機的銷量為什麼在之後的銷售中打敗了諾基亞?正式因為軟件,以及用戶體驗,產生了革命性的革新,這就使得諾基亞倒閉,蘋果公司取代諾基亞成為手機行業的霸主。


Jason42092

姑且不論消息真假,就算正的,也沒什麼可以意外的,360在2016完成私有化退市,之後將金融,手機等業務健康剝離,只留搜索,安全,在a股借殼上市。360手機業務並不賺錢,這是眾所周知的,為了股東利益剝離也就正常了,至於併入錘子,360手機與錘子的高管出身於華為榮耀系,併入錘子就不那麼意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