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並未走遠—細說魏晉南北朝之北朝風雲(5)清洗諸王

上一講我們講到宣武帝親政之初便迅速拿下了六輔之首的咸陽王元禧,倒黴的元禧作為宣武打虎風暴中的第一隻大老虎落馬了。

元禧落馬後,北海王元詳過了一段非常美好的日子,最大的競爭對手倒臺,似乎再也沒有人能夠威脅到他的利益,這世界多美妙……

且慢!真的可以高枕無憂了嗎?

宣武帝遠遠的看著元詳,笑而不語……

元詳是孝文帝異母弟,宣武帝的叔叔,這哥們兒在歷史上留下的形象也不怎麼好,史書評價元詳荒淫貪婪、多行不法,京城百姓都知道元詳的那點事兒。

但宣武帝對元詳還算客氣,幹掉元禧後至少在表面上重用元詳,地位迅速上升,成了首輔。但元詳的種種不法之事宣武帝不可能不清楚,他沒有借元禧案把元詳一起拿下,自然有他的考慮。

元詳畢竟是宗室重臣,六輔之一,如果連續幹掉兩個輔臣,恐怕會激怒元氏宗親,那就不好收拾了,所以宣武帝需要時間佈局,在此之前他必須穩住元詳,防止元詳像元禧那樣狗急跳牆。

所以宣武帝一面給元詳加官晉爵,穩住他;一面加快步伐組建自己的嫡系力量,以此和元氏大佬們抗衡。

宣武帝即位之初豪情萬丈,頗有一番宏圖大志,想大幹一場,可是那幫腐敗貪婪的元姓王爺們令他非常失望和憎恨,這也是他決定另起爐灶的原因。

歷史並未走遠—細說魏晉南北朝之北朝風雲(5)清洗諸王

宣武帝重用親信大將於烈、舅舅高肇、王仲興、趙修和茹皓等一幫嫡系親信,組成自己的人馬,尋找時機將元老派一網打盡。

幹掉元禧只是他們的一次小試牛刀,下一步才是主菜。那麼先上哪一盤菜呢?

是元詳?元勰?還是元澄?

很快,高肇給出了答案,上疏誣告元詳謀反。

之所以拿元詳開刀,是因為元詳此時已經取代元禧成為六輔之首,權傾朝野,處處壓制高肇,高肇惱羞成怒,不甘心老這麼被元詳羞辱,心中很是不爽,一門心思扳倒元詳取而代之。

高肇仗著自己是宣武帝的舅舅,到處蒐集元詳的黑材料,誣告元詳久懷不臣之心,高肇的讒言正中宣武帝下懷,卿真是寡人肚子裡的蛔蟲哇,好極了!連查都懶得查,就將元詳廢為庶人,不久更是將其秘密賜死。

這是發生在正始元年(504)五月的事情宣武帝重用高肇等人,其用意就是壓制元姓諸王的勢力,隨著元禧、元詳的倒臺,高肇等人的氣焰越來越囂張,對元姓諸王窮追能打,反正宣武帝對此默許面對高肇一夥兒咄咄逼人的架勢,元姓諸王自然不肯坐以待斃,他們感覺自己受到了嚴重的威脅,如果不自救遲早也會是元禧元詳那樣的下場,朝野上下暗流湧動,就等一個導火索了。

永平元年(508)八月,冀州刺史、京兆王元瑜於信都(今河北冀州市)起兵,和朝廷撕破臉。

得,導火索出來了。

這個元瑜是宣武帝的弟弟,平日裡喜歡舞文弄墨、附庸風雅,家裡養了一幫賓客,每日詩詞唱和,不亦樂乎。元瑜生活奢靡,揮金如土,還經常和弟弟廣平王元懷鬥富,比誰更有錢,更土豪。

元瑜貪汙索賄,多有不法之事,宣武帝一氣之下把這個弟弟貶到河北冀州當刺史。

元瑜到冀州後耿耿於懷,咽不下這口氣,認為自己是被高肇暗算了,憤憤不平,陰謀割據自立。他對外詐稱宣武帝被高肇害死了,打起討逆旗號,割據冀州自立年號建平,國號魏,立楊氏為皇后。

宣武帝聞訊,迅速派尚書李平率軍平叛,另外又恢復了早先因在對齊作戰中失利而被剝奪爵位的中山王元英的爵位,派元英這位北魏猛將趕到河北配合李平圍剿元瑜。

元瑜的皇帝夢只做了兩個月便被李平、元英的平叛大軍碾的粉碎……

永平元年(508)九月,平叛軍攻陷信都,擒獲元瑜,群臣奏請宣武帝依謀逆大罪賜死元瑜,宣武帝不忍加刑于弟弟,拒絕了。

可在回軍洛陽的途中,元瑜神秘的死了,有說是自殺,有說是被高肇派人暗殺。

元瑜的叛亂為宣武帝進一步清洗諸王提供了絕好的藉口,高肇一夥人到處抓捕元瑜同黨,朝野上下人心惶惶,風雨飄搖。

那麼這幫奸佞之徒下一個目標又會是誰呢?

高肇的目光投向了賦閒在家的彭城王元勰……

元勰是此時在朝的為數不多的元老重臣,當年孝文帝遷都洛陽推進漢化改革,都離不開元勰的全力支持。

元勰也是北魏歷史上有名的一代賢王、詩人,他對國忠、對兄敬、對父孝、對民仁、對友義,在北魏朝野具有崇高的威望,孝文帝在臨終前甚至專門交給元勰一道密旨,外人不得而知。

孝文帝還給了太子元恪一道遺詔,告訴他你叔叔元勰忠孝兩全,是國家不可多得的人才,我原本想讓他輔佐你,可惜他淡泊名利,有歸隱之心,你即位後要尊重他的選擇,不要難為他,更不可像周成王猜忌周公那樣猜忌你叔叔,你小子一定要切記切記!

給元勰的密旨就更厲害了

孝文帝交待元勰,一旦朝中有人陰謀犯上作亂,威脅江山社稷,你就憑此遺詔起兵討逆,匡復魏室天下。

這等於是給了元勰一把尚方寶劍,可以不打招呼滅掉任何人,孝文帝萬萬想不到這道遺詔既是給自己弟弟的護身符,也是催命符。

諸位想想,元勰手裡握著這麼厲害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表面上看是自己的護身符,可是哪個皇帝能容忍自己的大臣手裡有這麼可怕的秘密武器?

宣武帝豈能容他!

所以元勰必須死!

我們可以說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孝文帝害死了自己最信任的弟弟,讀史至此焉能不掩卷嘆息,惜哉彭城!

但宣武帝顯然不方便明說什麼,高肇就不一樣了。這奸賊壞事幹絕,害怕元勰掏出遺詔收拾他,整天提心吊膽,後來心一橫,索性豁出去了,先下手為強,唆使宣武帝對元勰下手,宣武帝一直忌憚元勰手裡的遺詔,對高肇的話心領神會,早就把老爹的警告拋到了腦後。

元勰手裡有遺詔,本可以立即起兵誅殺高肇一夥奸賊,可這個婦人之仁的元勰不忍傷害宣武帝的尊嚴,因為高肇是宣武帝的舅舅、寵臣。

當初孝文帝彌留之際,再三囑咐元勰他盡心盡力輔佐幼主,元勰從不改忘記,可他又怕自己鋒芒畢露、功高震主,引來殺身之禍。

所以他很矛盾,明知道高肇一夥兒的種種惡行,卻一再妥協,只要高肇沒有公然謀反,就給他一次機會,也是給皇帝面子,元勰得罪不起宣武帝。

在這種情況下,高肇飛揚跋扈、目空一切,連續幹掉元禧、元詳、元瑜,屠刀直指元勰。

元勰畢竟是孝文帝六弟,是當時諸王中聲望最高的,而且個人品行操守都無懈可擊,是當時有名的賢王,不像元禧、元詳那些人劣跡斑斑,隨便找個罪名都能坐實,可這一招對元勰沒用。

元勰清廉正直、忠孝仁義、生活作風也沒有問題,想蒐集他的黑材料……對不起,沒有,

高肇臉拉的老長:這個可以有

對不住,這個真沒有……

高肇冷笑一聲,這難不倒我高肇,中國有句老話叫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這幫人已經給元勰炮製好了罪名——勾結元瑜,圖謀不軌,屬於元瑜同黨。

謀反這頂大帽子太厲害了,換誰也承受不起,因為你根本解釋不清楚,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忠臣良將冤死於謀反的大棒之下。

有了罪名,接下來就是抓人了,這幫奸賊設了圈套,趁彭城王妃生產那天,以皇帝名義急召元勰進宮議事。

元勰毫無防備就進宮了,一進去就被逮捕,不久賜毒酒逼其自殺,時年35歲。

元勰死訊傳出後,朝野上下,京城內外無不為之鳴冤,洛陽父老百姓無不為之號哭於道,

痛罵奸賊害我彭城王,紙錢紛飛,滿城素縞,六月飛雪,奇冤彭城!人情洶洶,天下冤之!

歷史並未走遠—細說魏晉南北朝之北朝風雲(5)清洗諸王

元勰墓誌

害死元勰後,高肇獨攬大權,升任司徒公,元姓諸王被打壓的毫無還手之力,加之這一時期,元姓諸王紛紛凋零,宗室的境地更加可憐。

永平三年(510)十月,中山王元英逝世,一代名將凋零。

永平三年(510)十二月,江陽王元繼犯法除爵,廢為庶人;

永平四年(511)三月,六輔之一的廣陽王元嘉逝世,六輔只剩下任城王元澄一人;

延昌元年(512)三月,安樂王元詮逝世;

…………

這一連串沉重打擊重創宗室,宣武帝終於如願以償初步完成了自己的計劃,看上去似乎大權在握,風光無限,但是這期間出現了非常嚴重的貪汙腐敗現象。

原來宣武帝親政後一改父親孝文帝對貪汙腐敗的高壓打擊態度,對貪汙腐化之風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連他自己都痴迷於打獵飲宴,嬉戲無度,荒廢朝政,放任高肇一夥兒為所欲為,並借他們之手清洗元姓諸王,自己還為這一手借刀殺人之計沾沾自喜。

可也就是在這位自認為英明神武的宣武帝領導下,北魏由盛轉衰,逐漸走向不歸路,日暮西山、時日不多。而宣武帝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一切似乎都在按照宣武帝的計劃進行,宣武帝心情不錯,在清洗了諸王后又打算繼續延續戰場上的輝煌,他利用梁朝四川內亂之機,以高肇為帥,發兵十萬,分兵六路入川,這是延昌三年冬天的事。

到了延昌四年(515)的正月,洛陽城裡突然傳出一個驚天動地的消息,令整個北魏為之震撼,京城來人宣詔火急火燎的召高肇回京,西征取消!

洛陽到底發生了什麼大事使得高肇臉色大變,連夜回京?這件事又會對朝廷政局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這些疑問我們會在下一講逐一揭曉答案。

請關注下一講《太后亂政》

今天到此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