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可塑性”賦予金屬鉍全新用途

該研究由特拉華大學化學與生物化學系教授喬爾·羅森塔爾帶領同事完成。他們將鉍的這種新特性稱為“催化可塑性”。團隊此前發現,鉍薄膜可以與某些液態鹽結合使用,作為將CO2轉化為氣態燃料一氧化碳的廉價催化劑。而在新研究中,他們發現,給浸入到含有咪唑鎓和脒離子的鹽溶液中的鉍薄膜通電,能夠“調整”化學反應,將CO2轉化為液體燃料汽油或工業化學品甲酸。

一般來說,不同的化學反應需要不同的催化劑,而鉍這種“催化可塑性”使其具有了催化多種類型化學反應的能力。羅森塔爾指出,從技術角度來看,新發現使得利用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推動液體燃料的直接生產成為可能;而從學術角度來看,“催化可塑性”這一概念的提出,則有助於推動科研人員轉變思路,開發出可再生能源轉換、燃料生產和催化的新方法。他認為,後者更為重要。

鉍是一種呈銀白色至粉紅色的金屬,化學性質比較穩定,具有比重大、熔點低等特點,目前廣泛應用於冶金、化工、電子、醫藥等領域。“催化可塑性”的發現有望擴大鉍的應用範圍,使其在環保領域也擁有廣闊應用前景。羅森塔爾稱,利用新技術,通過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生產液體燃料,會減少對傳統石油資源的需求,進而減少CO2的排放。該研究小組已經為新技術申請了專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