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自遠院士:做科普要尊重聽眾、敢講真話

欧阳自远院士:做科普要尊重听众、敢讲真话

歐陽自遠

“在這十年的時間裡,平均每年做的科普報告有52場,面對面聽眾數量3萬人左右。”中科院院士歐陽自遠從2008年到2017年每年都給自己的科普報告做了統計。

這些報告的主題從月球探測拓展到火星等太陽系行星、天外來客、小天體撞擊地球的“禍”與“福”、地外生命探尋、世界末日與地球“死亡”,等等。

歐陽自遠還有一個自己堅持的原則——每個主題都要根據受眾的類型設計七八個版本。“小學、中學、大學到公務人員講法都不同,甚至在大學裡給文科生、理科生和工科生講都要區別開。”

他直言:“如果聽眾沒聽懂,或者覺得沒意思,那一定是講話人的問題。”

在做科普的過程中,歐陽自遠常常要面對公眾提出的各種科學問題或者質疑。“這沒什麼可怕的。”他坦然答道,“我從來不認為這是公眾在挑我的刺,要平心靜氣地相互溝通和交流。”

最近,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號中繼星發射升空。由於在地球上永遠看不到月球的背面,也不能通信聯絡,因此發射中繼衛星的目的就是要將它放置在地球—月球拉格朗日引力平衡的L2點上,與月球背面和地球構成暢通的通信鏈路。

公眾十分關心,也有些不解——“為什麼我們還要發射這樣一顆衛星”“為什麼一定要去月球背面”。已有的科幻小說甚至新聞報道都曾經指出,月球背面是外星人監視地球人類活動的基地。

歐陽自遠也遇到了這樣的疑問。“甚至還有人給我寫信提到,別的國家不敢去月球背面,我們中國為什麼要去闖禍?如果遇到外星人,我們會怎麼處理?各種各樣的傳說使月球背面充滿了神奇、恐怖和詭異。”他說,“這裡既涉及科學問題,也涉及各種捏造的歪理邪說。提出這些問題的人,其實都是不瞭解真相而關心我們的人,我就該去解釋。”

因此,一有疑問,歐陽自遠就跟大眾溝通。

其實,這也是他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特別想要強調的,“科學家一定要實事求是、認認真真、態度誠懇地去面對公眾。這是科學家的責任,也是義務。”

歐陽自遠說:“只要你跟大眾一條心,他們很容易理解你。但我看到現在有一些科學家做科普的心態是不對的,以教育者的口氣指手畫腳,沒有把自己放在和大眾平等的位置上,掏出心思來講真話。”

輿論一直在倡導,科普不僅是說明科學內容,還要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遵循科學方法、遵守科學道德。

歐陽自遠認為,科學家不管是在學術研究中,還是傳播科學時,自身首先就應該踐行科學的精神、科學的道德,去維護一種實事求是的學術風氣和科普氛圍。

《中國科學報》 (2018-05-31 第1版 要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