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爺爺是皇帝,爸爸是皇帝,卻因一文人說了3個字,他下場很悽慘

正所謂“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有時候即便咱們付出了百分之兩百的努力,也不一定能夠換來一個好的結果,蠢哥可不想給大家灌什麼雞湯,只是客觀的陳述一個歷史事件,一個悲劇人物而已,本文的主角,他爺爺是皇帝,爸爸也是皇帝,他一生最大的夙願也是成為一位皇帝,並且無論是從他的資歷還是後來的表現來看,他絕對是有資格當皇帝的,只可惜這哥們努力了一輩子,卻被一個文人用3個字就否定了,他不僅因此錯失了皇位,最終還失去了自己的性命。

他爺爺是皇帝,爸爸是皇帝,卻因一文人說了3個字,他下場很悽慘

(朱高煦劇照)

這位不幸的皇室成員就是朱高煦,他乃是明成祖朱棣的次子,在很多人看來,這就是一個沒有太多存在感的皇子,因為大部分人都只從結果看問題,繼承朱棣皇位的乃是他的長子朱高熾,之後便是他的孫子朱瞻基,甚至朱高煦這個名字在他們看來都是比較陌生的,他們會說:“朱高煦?對不起,您哪位?”這並不誇張,歷朝歷代的皇子中,除了繼位成為皇帝的那些人之外,其他都成了次要人物。

他爺爺是皇帝,爸爸是皇帝,卻因一文人說了3個字,他下場很悽慘

(朱棣劇照)

不過在蠢哥看來,有個概念大家需要知道,那即是“歷史是沒有主角的”,相反,也可以說“人人都是主角”,如果從朱高煦的視角來看那一段歷史,你會發現,他的確是個人才,同時,他也是個十足的悲劇人物。先說說朱棣的長子朱高熾,他不僅身體肥胖,而且有腿疾,且不說他有沒有才能,這些條件本就限制了他的才能。再看看朱高煦,他可以說文韜武略了,在朱棣還是燕王的時候就跟隨他南征北討,立下了不少戰功,朱棣也曾多次想要廢長立幼,也就是說朱高煦不是沒有繼位的機會的。

他爺爺是皇帝,爸爸是皇帝,卻因一文人說了3個字,他下場很悽慘

(解縉劇照)

當朱棣稱帝之後,他身邊有這麼一位文臣,他名為解縉,若你喜歡這人的話,會用“口吐蓮花”來形容他,若是你不喜歡他的話,就會用“馬屁精”來形容他了,這人為了討皇帝開心,黑的也能掰成白的。為什麼要提到他呢?因為朱棣在“是否廢太子”的事上是參考了他的建議的,而他的回答卻只有3個字,結合後來發生的事情來看,可以說就是這3個字讓朱高煦丟了皇位,也丟了性命。

他爺爺是皇帝,爸爸是皇帝,卻因一文人說了3個字,他下場很悽慘

(朱瞻基劇照)

這3個字就是“好聖孫”,他委婉的表達了“即便朱高熾不咋地,但他兒子朱瞻基是個人才”,以此來暗示朱棣不要廢太子。事實也證明了這朱高熾的確就是個打醬油的,從朱棣那繼位不到一年就掛了,他兒子朱瞻基順利繼位。朱高煦自然是不服的,自己老爹就是搶了侄子的皇位,他跟著朱棣這麼多年,也算是虎父無犬子,自然也要搏一把,可惜他輸了,最終被烤死在一個銅缸之中。

他爺爺是皇帝,爸爸是皇帝,卻因一文人說了3個字,他下場很悽慘

(武則天和李治劇照)

說實話,朱高煦有帝王之志,也有與之匹配的實力,若是他與朱高熾公平競爭的話,他拿下皇位不是沒有可能的,可誰知道半路殺出來一個解縉,他平時愛拍皇帝的馬屁這沒問題,但是在立儲的問題上,他一個外人真沒啥資格插嘴。在唐朝高宗時期也有一件差不多的事,當時唐高宗迷戀武則天,他一度想要廢了皇后立武則天為皇后的想法,於是去找大臣們商議此事,眾人紛紛表態,而當時位高權重的李績卻一言不發,最終他的回答是:“此乃陛下家事,不合問外人。”說白了,他的意思就是“這是皇帝的家事,關我毛事”,李績雖有明哲保身之嫌,但於情於理這樣的回答才是最為合適的,而解縉則不同,他只為討好皇帝,耍小聰明,也把朱高煦給害慘了。不過解縉後來也因“反應太快”和“涉足太子問題”而被朱棣猜忌,最終落得個凍死在雪中的結局,或許這就叫“聰明反被聰明誤”吧,蠢哥只想送他倆字,活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