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歲高齡的跑男,還跑得動嗎?

如果要談論中國綜藝節目的發展史,那麼,從2012年至2017年這波國外模式引進的狂潮中,《奔跑吧兄弟》(也就是現在的《奔跑吧》)是一個無法被繞開的座標。

作為戶外真人秀這個節目類型的代表,作為引進國外模式併成功將《Running Man》實現本土化的代表,作為綜N代節目的代表,“跑男”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當然,一旦它進入乏力期,它也必然會成為眾矢之的。

五歲高齡的跑男,還跑得動嗎?

剛剛上線的《奔跑吧》第二季,預示著“跑男”這個“綜N代”IP正式進入“五歲高齡”。然而,時過境遷,對於綜N代來說,在新節目創新難度大,表現相對疲軟的情況下,一方面它們已經成為一線衛視在綜藝節目領域的穩定劑和有效支撐;另一方面,“綜N代不行了”這樣的呼聲與觀點每年都會受到很多人的簇擁。(相關閱讀《“綜N代”,它們曾是電視綜藝的“脊樑”,也是對抗網綜的“堡壘”》)

我們不禁要問,無論是收視率還是影響力,“跑男”還能重新奔跑,重現當年的輝煌嗎?

不管結果如何,“跑男”的妥協與變革,已經成為當代中國綜藝節目的一個縮影。

進入“新常態”的第五年

在《奔跑吧》第二季開播前,圍繞著這檔“現象級節目”始終有諸多疑問:它到底是否還能進入黃金檔?在鹿晗高調宣佈女友,陸地CP無法在節目裡繼續維繫,Angelababy重新迴歸後,“跑男團”的成員是否會發生變化?

這些問題,直到開播不久前才陸續得到答案。《奔跑吧》繼續在週五晚黃金檔播出,打消了觀眾與業界對於檔期的疑慮。同時在固定成員上,由於上一季頂替Angelababy的迪麗熱巴主動宣佈因為檔期原因退出“跑男團”,《奔跑吧》的固定成員回到了從第三季開始就固定下來的陣容。

五歲高齡的跑男,還跑得動嗎?

不過,事實上,從《奔跑吧兄弟》第二季開始,與節目收穫越來越多的冠名費和廣告贊助相比,後續的“跑男”節目系列在收視率上呈現逐漸下滑的趨勢,在第二季達到4.756%的最高點後,從第三季開始,“跑男”就一直處於下滑狀態,尤其是《奔跑吧》第一季,相比《奔跑吧兄弟》第四季下降了將近1%。

在口碑上,“跑男”也難以複製第一季較好的口碑。如果說第二季6.3分還能算作及格,那麼第三、第四季的口碑可謂降到低谷。不過從《奔跑吧》第一季開始口碑有所回暖,剛剛播出的第二季評分為6.4,也有不小的提升。

五歲高齡的跑男,還跑得動嗎?

▲注:收視率數據為CSM52城市

當然,從歷時性角度看,下滑的現實無法迴避。但如果從當年同期對比其他電視綜藝節目的話,“跑男”依然是不容置疑的NO.1。

五歲高齡的跑男,還跑得動嗎?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奔跑吧》第二季首播收視率達到2.04%,在如今收視率破1%就算超額完成任務的市場環境下,《奔跑吧》的觀眾號召力依然強勁。同時,愛奇藝與騰訊視頻雙平臺聯合獨播的播放量在兩天內達到4.5億,印證了電視作為主流媒體在製造爆款與話題方面依然是最強有力的平臺。

五歲高齡的跑男,還跑得動嗎?

某種意義上說,“跑男”在進入第五年的關口時,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新常態”:它回到這個從第三季開始就固定下來、為觀眾所熟悉和廣泛認可的陣容;它早已熟悉如何通過各種不同類型的遊戲來製造笑點和懸念感;它對於政策壓力的反饋不再是單方面的妥協,而是積極的探索如何實現“帶著鐐銬跳舞”,努力在滿足受眾品味、獲得商業利益與應對政策調控之間維持脆弱的平衡。

用文化,為娛樂“減負”

為什麼許多曾經笑點滿滿、帶給觀眾無限歡樂的戶外真人秀不好看了?這個問題其實一直困擾著戶外真人秀的節目製作者們。一方面,隨著一系列政策如限制明星綜藝、限制真人秀、提倡“有意思又有意義的節目”以及提倡“星素結合”等,確實對毫無底線、打“擦邊球”式的庸俗娛樂方式進行了嚴格的限制;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承認的是,許多創作者們往往把娛樂與文化、娛樂與正能量進行了簡單的對立,往往導致自己也固步自封、束手束腳。

當我們把娛樂與文化進行對立時,那麼為了應對政策變化而進行的所謂“節目創新”,恐怕難以避免地陷入不走心的地步,落入形式主義的窠臼。無論是星素結合,還是強硬的在節目中插入公益或是正能量的橋段,都會讓觀眾感覺十分違和,被強制灌入了大量“雞湯”。而許多從業者之所以對戶外真人秀的前景感到悲觀,也蓋源於此:當娛樂與文化無法協調時,節目必然會因為過多地向政策妥協而受到觀眾拋棄。

五歲高齡的跑男,還跑得動嗎?

事實上,確實有許多在文化與娛樂兩方面貌合神離的戶外真人秀被觀眾指責、拋棄和遺忘。然而,新一季的《奔跑吧》給人眼前一亮的是,通過發掘文化中的娛樂基因,節目將娛樂與正能量實現了有效的結合。

第一期節目內容,一個明顯的趨向是:為娛樂減負。《奔跑吧》試圖裁剪的,是過於繁雜的娛樂形式,同時保留娛樂的精神。

所以,在節目的架構上,雖然整體結構依然是“3個小遊戲+1個大任務”這個“跑男”系列裡常見的結構,但存在兩個明顯的改變:一是最後的大任務徹底告別原來的“撕名牌”模式,轉而尋找一種能夠點題中國文化與當代中國精神的價值表達;二是在遊戲形式上拋棄劇情帶來的理解負重感,通過文化為遊戲賦能的形式激發出遊戲帶給人的純粹娛樂感。

五歲高齡的跑男,還跑得動嗎?

譬如節目中的英文面試環節,雖然有諸如坐不穩固的椅子、門口貼膠帶等惡作劇環節,但最令人捧腹大笑的是七位嘉賓的英文自我介紹以及對話環節。鄭愷向外國面試官解釋中國人在拍照時,往往擺出的動作與某個身體部位的疼痛感有關聯;Angelababy對“濃濃安慕希、讓相聚更濃”的英文翻譯,都堪稱節目中的神來之筆。

五歲高齡的跑男,還跑得動嗎?

同樣,第二個遊戲環節“你畫我猜”在以往“跑男”系列節目中頻繁出現,但它同樣以文化碰撞的方式對遊戲進行了改造。讓學習中文的外國人畫出漢字的一部分,這讓七位嘉賓不停抓狂、頭皮發麻,其中一位令人印象深刻的外國小哥,在寫漢字時往往總是畫大量的“方塊”讓人忍俊不禁。

《奔跑吧》第二季第一期節目總共的時長超過兩小時,這已經大大超出了普通綜藝節目的時長標準,極易因為冗長的內容讓觀察產生觀看的疲憊感。然而,至少首期節目的前半部分裡帶給人最為直接的觀感,就是快樂,那種因簡單的娛樂方式而帶來的純粹的快樂體驗。《奔跑吧》在進行新一季的宣傳時,雖然第一期節目的宣傳噱頭是跑男團走進位於維也納的聯合國總部,但真正能夠帶給觀眾記憶和笑點的,恐怕是這些因文化碰撞而產生的娛樂橋段。這些內容恰是如今套路、劇本大行其道下的綜藝節目最為缺乏和最珍貴的。

五歲高齡的跑男,還跑得動嗎?

事實上,文化不僅能夠砥礪人心,催人奮進,也能夠帶個人最純粹的快樂體驗。

正如《湄公河行動》、《戰狼2》、《紅海行動》通過更加剋制、理性又深沉的情感敘述方式重塑了主旋律電影的可能性一樣,綜藝節目領域其實也需要一場真正的“文化革新”。至少在第一期節目裡,我看到了節目組的巨大的決心和值得讚美的創新精神。

正能量的“超載”

或許節目組覺得五年在中國是一個特別有意義的區分,或者是希望新一季的《奔跑吧》能夠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週期,因此在第一期節目的開頭,節目組特意讓觀眾溫習了從《奔跑吧兄弟》第一季到《奔跑吧》第一季,一共五季的節目預告片。算上最新的第二季《奔跑吧》,其實存在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

從《奔跑吧兄弟》第一季到第四季宣傳片中所傳達的主體思想,就是由娛樂帶來的快樂以及七位固定嘉賓之間的兄弟情,“無兄弟、不奔跑”是節目核心理念最直接的表達。而《奔跑吧》第一季風格大變,“兄弟”、“夥伴”的表達擴大化了。除了“跑男團”的形象外,許多普通人的身影,如大山裡的孩子、運動員、芭蕾舞演員、消防員、軍人等等大量出現,節目的公益轉向與靠近主旋律的意圖昭然若揭。

五歲高齡的跑男,還跑得動嗎?

而新一季的宣傳片,則呈現出向文化過度轉向,矯枉過正後某種程度的迴歸:跑男團幾位成員的出場分別有著各自的背景故事,但這些遊戲背景故事最後被昇華為“陪伴就是最好的超能力,做你身邊的超級英雄”這句核心思想。對以遊戲為主體的娛樂橋段,不是徹底的拋棄而是有選擇的揚棄,從而在遊戲中烘托出正能量;對以文化、公益為主體的主旋律、正能量內容,不是完全地用它們去代替遊戲,而是在遊戲中實現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這大致可以看做新一季《奔跑吧》的整體思路。

然而,至少在第一期節目中,《奔跑吧》第二季還沒有對這個新思路進行很好的詮釋。兩小時的節目內容,給人一種明顯的割裂感:前半部的遊戲部分讓人“笑不能停”,但後半部分的終極任務——在維也納的聯合國總部演講則“一本正經”。雖然這個過程中有鄧超、陳赫等嘉賓面對困難產生退縮,最後為了集體、為了展現中國面貌又重新努力克服困難的橋段,但正如許多網友來說,“在聯合國演講”這部分節目內容像是自己無意中被上了一堂“愛國主義教育課”。

從你聽到鄭愷用英文演講說出“綠色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時候,你就能夠明白,為什麼這檔全明星陣容的節目能夠順利的進入黃金檔,而不是被卡在22:00這個非黃時段。當跑男團作為代表,在聯合國總部發表演講,向世界展示中國形象和中國青年的精神面貌時,可以說,在價值觀層面的輸出和正能量的傳達方面,這一期《奔跑吧》已經做到了現有綜藝節目所能達到的極限,很難超越也很難被複制。

五歲高齡的跑男,還跑得動嗎?

但是,這種過於集中、過於正式的正能量宣洩,以及將節目、將跑男團作為中國文化的代表,也無異於給自己戴上了一個沉沉的“緊箍咒”,導致節目內容本身在傳達正能量方面嚴重“超載”。甚至,兩個小時的準備時間以及嘉賓蹩腳的英語雖然能夠有力促進最後演講時的反轉,但也有觀眾產生質疑:像鄧超在《中國合夥人》電影中呈現的英語十分流利,怎麼在演講的準備過程中顯得如此差勁?是否是刻意為之?

當傳達正能量的內容反而製造了觀眾對於節目真實性的質疑時,反而會造成觀眾對正能量的拒絕與反噬,這恰恰是節目在今後應該努力避免的照本宣科式表達。然而,現實中許多節目都面臨著“正能量‘超載’”這個難以避免的困境。

1號結語

其實,新一季《奔跑吧》的首期節目,更像是節目為其合法性做的一次自我宣言,它發揮的功能,與上一季“跑男團”排練《黃河大合唱》有著同樣的本質,因此,首期節目本質上也是一期特殊的節目。所以,雖然《奔跑吧》節目組已經努力找到了一條平衡遊戲娛樂與文化公益內容的思路,但首期節目的呈現,並沒有堅持對這條新思路的貫徹。

五歲高齡的跑男,還跑得動嗎?

不過,從片花來看,下期節目將會回到以遊戲任務為主導,走“發掘文化中的娛樂基因”的路線。總的來說,新一季的《奔跑吧》在擺脫了通過製造CP獲得流量的路徑後,既是機遇亦是挑戰。

五歲高齡的“跑男”能否再次跑出漂亮的成績單,無人可知。但欣慰的是,首期節目至少開了一個不錯的頭彩。

五歲高齡的跑男,還跑得動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