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岁高龄的跑男,还跑得动吗?

如果要谈论中国综艺节目的发展史,那么,从2012年至2017年这波国外模式引进的狂潮中,《奔跑吧兄弟》(也就是现在的《奔跑吧》)是一个无法被绕开的坐标。

作为户外真人秀这个节目类型的代表,作为引进国外模式并成功将《Running Man》实现本土化的代表,作为综N代节目的代表,“跑男”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当然,一旦它进入乏力期,它也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

五岁高龄的跑男,还跑得动吗?

刚刚上线的《奔跑吧》第二季,预示着“跑男”这个“综N代”IP正式进入“五岁高龄”。然而,时过境迁,对于综N代来说,在新节目创新难度大,表现相对疲软的情况下,一方面它们已经成为一线卫视在综艺节目领域的稳定剂和有效支撑;另一方面,“综N代不行了”这样的呼声与观点每年都会受到很多人的簇拥。(相关阅读《“综N代”,它们曾是电视综艺的“脊梁”,也是对抗网综的“堡垒”》)

我们不禁要问,无论是收视率还是影响力,“跑男”还能重新奔跑,重现当年的辉煌吗?

不管结果如何,“跑男”的妥协与变革,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综艺节目的一个缩影。

进入“新常态”的第五年

在《奔跑吧》第二季开播前,围绕着这档“现象级节目”始终有诸多疑问:它到底是否还能进入黄金档?在鹿晗高调宣布女友,陆地CP无法在节目里继续维系,Angelababy重新回归后,“跑男团”的成员是否会发生变化?

这些问题,直到开播不久前才陆续得到答案。《奔跑吧》继续在周五晚黄金档播出,打消了观众与业界对于档期的疑虑。同时在固定成员上,由于上一季顶替Angelababy的迪丽热巴主动宣布因为档期原因退出“跑男团”,《奔跑吧》的固定成员回到了从第三季开始就固定下来的阵容。

五岁高龄的跑男,还跑得动吗?

不过,事实上,从《奔跑吧兄弟》第二季开始,与节目收获越来越多的冠名费和广告赞助相比,后续的“跑男”节目系列在收视率上呈现逐渐下滑的趋势,在第二季达到4.756%的最高点后,从第三季开始,“跑男”就一直处于下滑状态,尤其是《奔跑吧》第一季,相比《奔跑吧兄弟》第四季下降了将近1%。

在口碑上,“跑男”也难以复制第一季较好的口碑。如果说第二季6.3分还能算作及格,那么第三、第四季的口碑可谓降到低谷。不过从《奔跑吧》第一季开始口碑有所回暖,刚刚播出的第二季评分为6.4,也有不小的提升。

五岁高龄的跑男,还跑得动吗?

▲注:收视率数据为CSM52城市

当然,从历时性角度看,下滑的现实无法回避。但如果从当年同期对比其他电视综艺节目的话,“跑男”依然是不容置疑的NO.1。

五岁高龄的跑男,还跑得动吗?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奔跑吧》第二季首播收视率达到2.04%,在如今收视率破1%就算超额完成任务的市场环境下,《奔跑吧》的观众号召力依然强劲。同时,爱奇艺与腾讯视频双平台联合独播的播放量在两天内达到4.5亿,印证了电视作为主流媒体在制造爆款与话题方面依然是最强有力的平台。

五岁高龄的跑男,还跑得动吗?

某种意义上说,“跑男”在进入第五年的关口时,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新常态”:它回到这个从第三季开始就固定下来、为观众所熟悉和广泛认可的阵容;它早已熟悉如何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游戏来制造笑点和悬念感;它对于政策压力的反馈不再是单方面的妥协,而是积极的探索如何实现“带着镣铐跳舞”,努力在满足受众品味、获得商业利益与应对政策调控之间维持脆弱的平衡。

用文化,为娱乐“减负”

为什么许多曾经笑点满满、带给观众无限欢乐的户外真人秀不好看了?这个问题其实一直困扰着户外真人秀的节目制作者们。一方面,随着一系列政策如限制明星综艺、限制真人秀、提倡“有意思又有意义的节目”以及提倡“星素结合”等,确实对毫无底线、打“擦边球”式的庸俗娱乐方式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承认的是,许多创作者们往往把娱乐与文化、娱乐与正能量进行了简单的对立,往往导致自己也固步自封、束手束脚。

当我们把娱乐与文化进行对立时,那么为了应对政策变化而进行的所谓“节目创新”,恐怕难以避免地陷入不走心的地步,落入形式主义的窠臼。无论是星素结合,还是强硬的在节目中插入公益或是正能量的桥段,都会让观众感觉十分违和,被强制灌入了大量“鸡汤”。而许多从业者之所以对户外真人秀的前景感到悲观,也盖源于此:当娱乐与文化无法协调时,节目必然会因为过多地向政策妥协而受到观众抛弃。

五岁高龄的跑男,还跑得动吗?

事实上,确实有许多在文化与娱乐两方面貌合神离的户外真人秀被观众指责、抛弃和遗忘。然而,新一季的《奔跑吧》给人眼前一亮的是,通过发掘文化中的娱乐基因,节目将娱乐与正能量实现了有效的结合。

第一期节目内容,一个明显的趋向是:为娱乐减负。《奔跑吧》试图裁剪的,是过于繁杂的娱乐形式,同时保留娱乐的精神。

所以,在节目的架构上,虽然整体结构依然是“3个小游戏+1个大任务”这个“跑男”系列里常见的结构,但存在两个明显的改变:一是最后的大任务彻底告别原来的“撕名牌”模式,转而寻找一种能够点题中国文化与当代中国精神的价值表达;二是在游戏形式上抛弃剧情带来的理解负重感,通过文化为游戏赋能的形式激发出游戏带给人的纯粹娱乐感。

五岁高龄的跑男,还跑得动吗?

譬如节目中的英文面试环节,虽然有诸如坐不稳固的椅子、门口贴胶带等恶作剧环节,但最令人捧腹大笑的是七位嘉宾的英文自我介绍以及对话环节。郑恺向外国面试官解释中国人在拍照时,往往摆出的动作与某个身体部位的疼痛感有关联;Angelababy对“浓浓安慕希、让相聚更浓”的英文翻译,都堪称节目中的神来之笔。

五岁高龄的跑男,还跑得动吗?

同样,第二个游戏环节“你画我猜”在以往“跑男”系列节目中频繁出现,但它同样以文化碰撞的方式对游戏进行了改造。让学习中文的外国人画出汉字的一部分,这让七位嘉宾不停抓狂、头皮发麻,其中一位令人印象深刻的外国小哥,在写汉字时往往总是画大量的“方块”让人忍俊不禁。

《奔跑吧》第二季第一期节目总共的时长超过两小时,这已经大大超出了普通综艺节目的时长标准,极易因为冗长的内容让观察产生观看的疲惫感。然而,至少首期节目的前半部分里带给人最为直接的观感,就是快乐,那种因简单的娱乐方式而带来的纯粹的快乐体验。《奔跑吧》在进行新一季的宣传时,虽然第一期节目的宣传噱头是跑男团走进位于维也纳的联合国总部,但真正能够带给观众记忆和笑点的,恐怕是这些因文化碰撞而产生的娱乐桥段。这些内容恰是如今套路、剧本大行其道下的综艺节目最为缺乏和最珍贵的。

五岁高龄的跑男,还跑得动吗?

事实上,文化不仅能够砥砺人心,催人奋进,也能够带个人最纯粹的快乐体验。

正如《湄公河行动》、《战狼2》、《红海行动》通过更加克制、理性又深沉的情感叙述方式重塑了主旋律电影的可能性一样,综艺节目领域其实也需要一场真正的“文化革新”。至少在第一期节目里,我看到了节目组的巨大的决心和值得赞美的创新精神。

正能量的“超载”

或许节目组觉得五年在中国是一个特别有意义的区分,或者是希望新一季的《奔跑吧》能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周期,因此在第一期节目的开头,节目组特意让观众温习了从《奔跑吧兄弟》第一季到《奔跑吧》第一季,一共五季的节目预告片。算上最新的第二季《奔跑吧》,其实存在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从《奔跑吧兄弟》第一季到第四季宣传片中所传达的主体思想,就是由娱乐带来的快乐以及七位固定嘉宾之间的兄弟情,“无兄弟、不奔跑”是节目核心理念最直接的表达。而《奔跑吧》第一季风格大变,“兄弟”、“伙伴”的表达扩大化了。除了“跑男团”的形象外,许多普通人的身影,如大山里的孩子、运动员、芭蕾舞演员、消防员、军人等等大量出现,节目的公益转向与靠近主旋律的意图昭然若揭。

五岁高龄的跑男,还跑得动吗?

而新一季的宣传片,则呈现出向文化过度转向,矫枉过正后某种程度的回归:跑男团几位成员的出场分别有着各自的背景故事,但这些游戏背景故事最后被升华为“陪伴就是最好的超能力,做你身边的超级英雄”这句核心思想。对以游戏为主体的娱乐桥段,不是彻底的抛弃而是有选择的扬弃,从而在游戏中烘托出正能量;对以文化、公益为主体的主旋律、正能量内容,不是完全地用它们去代替游戏,而是在游戏中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大致可以看做新一季《奔跑吧》的整体思路。

然而,至少在第一期节目中,《奔跑吧》第二季还没有对这个新思路进行很好的诠释。两小时的节目内容,给人一种明显的割裂感:前半部的游戏部分让人“笑不能停”,但后半部分的终极任务——在维也纳的联合国总部演讲则“一本正经”。虽然这个过程中有邓超、陈赫等嘉宾面对困难产生退缩,最后为了集体、为了展现中国面貌又重新努力克服困难的桥段,但正如许多网友来说,“在联合国演讲”这部分节目内容像是自己无意中被上了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

从你听到郑恺用英文演讲说出“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候,你就能够明白,为什么这档全明星阵容的节目能够顺利的进入黄金档,而不是被卡在22:00这个非黄时段。当跑男团作为代表,在联合国总部发表演讲,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和中国青年的精神面貌时,可以说,在价值观层面的输出和正能量的传达方面,这一期《奔跑吧》已经做到了现有综艺节目所能达到的极限,很难超越也很难被复制。

五岁高龄的跑男,还跑得动吗?

但是,这种过于集中、过于正式的正能量宣泄,以及将节目、将跑男团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也无异于给自己戴上了一个沉沉的“紧箍咒”,导致节目内容本身在传达正能量方面严重“超载”。甚至,两个小时的准备时间以及嘉宾蹩脚的英语虽然能够有力促进最后演讲时的反转,但也有观众产生质疑:像邓超在《中国合伙人》电影中呈现的英语十分流利,怎么在演讲的准备过程中显得如此差劲?是否是刻意为之?

当传达正能量的内容反而制造了观众对于节目真实性的质疑时,反而会造成观众对正能量的拒绝与反噬,这恰恰是节目在今后应该努力避免的照本宣科式表达。然而,现实中许多节目都面临着“正能量‘超载’”这个难以避免的困境。

1号结语

其实,新一季《奔跑吧》的首期节目,更像是节目为其合法性做的一次自我宣言,它发挥的功能,与上一季“跑男团”排练《黄河大合唱》有着同样的本质,因此,首期节目本质上也是一期特殊的节目。所以,虽然《奔跑吧》节目组已经努力找到了一条平衡游戏娱乐与文化公益内容的思路,但首期节目的呈现,并没有坚持对这条新思路的贯彻。

五岁高龄的跑男,还跑得动吗?

不过,从片花来看,下期节目将会回到以游戏任务为主导,走“发掘文化中的娱乐基因”的路线。总的来说,新一季的《奔跑吧》在摆脱了通过制造CP获得流量的路径后,既是机遇亦是挑战。

五岁高龄的“跑男”能否再次跑出漂亮的成绩单,无人可知。但欣慰的是,首期节目至少开了一个不错的头彩。

五岁高龄的跑男,还跑得动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