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5月的傳媒業|國劇篇:拯救國劇市場請嘗試可樂原理

1號按:儘管5月份國劇更新總量在數量上打破了連續四個月的平靜,大幅攀升。但市場跟風導致的類型化集中形式而出現的“叫好不叫座”現象越來越明顯,收視率和集均播放量表現越來越疲軟,觀眾越來越不買賬。這種高度雷同的單純數量增加導致的邊際遞減效應只能暫時用明星和IP解決困境,但更長遠的解決之道還在於類型多樣化,讓觀眾在“看臉”以外還有其他的標籤對影視劇進行識別和選擇。

電視劇:同質化的數量攀升解決不了“叫好不叫座”難題

如何評價5月的傳媒業|國劇篇:拯救國劇市場請嘗試可樂原理

1、月更量四月來首次大幅攀升

5月份各大衛視更新國劇數量為13部。其中首播10部,首上星3部。更新總量自2月份以來首次大幅攀升近44.44%。

不過,和數量提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13部更新的國劇當中,收視率超過1%的仍然僅有1部;評分及格的有2部,國劇“叫好不叫座”的形勢仍舊未能得到改善。

2、平臺積極尋求合作,追趕日趨激烈

5月份,湖南衛視、東方衛視、浙江衛視和安徽衛視均貢獻了兩部新更國劇,值得注意的是浙江衛視新更的兩部國劇均是獨播劇,和湖南衛視一樣,與東方、安徽採用聯播方式有本質不同。這或許是浙江衛視在國劇市場正式崛起的一個表現。

此外,以東方/北京、山東/湖北、安徽/天津等等衛視聯合為主的平臺間的合作趨勢越來越明顯,不難發現,各個平臺之間都在積極地尋求合作,並且在不同的合作者之間磨合,以達到最理想的效果。無論是對於平臺購劇能力的提升還是資源共享,亦或是國劇發行而言,這無疑是一次共贏的嘗試。

如何評價5月的傳媒業|國劇篇:拯救國劇市場請嘗試可樂原理

3、“首上星”,真金不怕火煉

連續5個月,首上星的國劇數量有增無減。而這種經典好劇得以上星正是在以CCTV-8為代表的國家隊的帶動下開始的,如果算上4月28日播出的《大牧歌》,CCTV-8已經連續播出兩部經典首上星劇。

這無疑是中央電視臺在出臺扶持獎勵政策以後的踐行之舉,通過對經典劇目的肯定來增強市場的信心,以提升國劇的質量。

而對於二三線的衛視而言,採購此類經典劇目可以避免和一線衛視的針鋒相對,又可以留住觀眾和廣告商,可謂一舉兩得。

對於片廠而言,經典好劇歷經千難萬險終於能夠獲得衛視的青睞,對於整個項目組每一個工作人員而言,都將是最好的鼓勵,這將更加鼓舞片廠去創作經典良心劇。

如何評價5月的傳媒業|國劇篇:拯救國劇市場請嘗試可樂原理

4、類型劇獨大,當心邊際危機

5月新更的13部國劇中,愛情劇佔據7部,佔比高達53.85%,呈現絕對化的壟斷態勢。

經濟學著名的邊際遞減效應說的是:當某一商品可以滿足消費者需求時,這種商品對消費者需求滿足的作用會越來越低。

也就是說:即便觀眾喜歡看愛情片,但觀眾對愛情片的滿足感會隨著觀看數量和次數的增加而減少。

這種現象早已經有教訓——古裝大女主跟風的一陣子裡。同樣是孫儷出演的作品,同樣是差不多的質量,但《甄嬛傳》《羋月傳》和《那年花開月正圓》的收視和口碑以及影響力可以說是天差地別的。

這種影響的另一個例子就是本月新更的知名IP劇《泡沫之夏》的撲街。相比於一些網文小說,《泡沫之夏》絕對算得上是愛情類型的大IP,但即便如此,在豆瓣5.5這樣一個不錯的評分情況下,集均仍然不過2750萬而已。

國劇市場必須警惕邊際效應的影響,否則,將會像一些已經套牢的鉅製作品一樣面臨塵封危機。

如何評價5月的傳媒業|國劇篇:拯救國劇市場請嘗試可樂原理

5、集均,集均,還是集均

如果沒有《歸去來》嶄露頭角,5月份的集均表現又將再一次面臨過5000萬難於上青天的窘境。在影視行業有一個尷尬的現象是作品“叫好不叫座”,這種情況即便如湖南衛視這樣的大平臺,大巨頭也無力改變。比如:《像我們一樣年輕》48.45萬次的集均。雖然集均和電視平臺其實沒有太大的關係,不過,想想湖南衛視何等霸氣,它哪一次播出的劇集不是風光無限,萬人追捧?而如今卻觀者寥寥,無人問津?

究其原因,還是觀眾對高度雷同的類型劇的審美疲勞,在琳琅滿目的同質化商品中,當然選擇那些色彩鮮豔的。於是,同樣是愛情劇,擁有甜美可愛粉絲無數的唐嫣的《歸去來》自然是要拔得頭籌的,而像《泡沫之夏》和《像我們》這種沒有當紅藝人出演的劇顯然只能隨緣了。

所以,“叫好不叫座”一直以來都不單單是明星有無的問題,更深層次的根源還在於同質化帶來的觀眾亂花漸欲迷人眼——無法識別。

明星解決的是同質化上“看臉看顏值”的問題;而多類型則可以解決同質化的根源問題。

網劇:只懂娛樂的網生內容必死無疑

1、愛奇藝有數量沒質量,優騰重質不重量

5月份,愛奇藝、騰訊、優酷(以下簡稱“愛優騰”)三大平臺共更新網劇19部,環比4月份下降9.5%,降幅並不明顯。

如何評價5月的傳媒業|國劇篇:拯救國劇市場請嘗試可樂原理

​從分佈來看,騰訊和愛奇藝分別更新8部和7部,差距並不明顯,倒是一向反應遲緩的優酷仍舊落後,僅更新4部。

雖然三大平臺都陸續打出內容自制的旗號,但從表現來看,無論是愛奇藝還是優酷,似乎都過得不那麼舒坦。一方面,優酷的《假如沒有遇見你》和“女子圖鑑”系列口碑不錯,但點擊情況實在慘不忍睹,《假如》5.71萬的集均更是刷新了筆者對網劇的認知;另一方面,愛奇藝本月似乎和“叫好”“叫座”完全絕緣了,難道愛奇藝心甘情願坐實爛片回收站的交椅?

相比較而言,倒是騰訊在口碑和票房方面都表現不俗。從《結愛》開始,8部網劇中,6分以上的口碑劇多達5部,甚至一度有《東方華爾街》和《小戲骨》這種8分以上的佳作,實屬難得;再看點擊情況,基本上千萬級別的集均都被騰訊給承包了。

內容為王,重數量更重質量,騰訊已然知曉,優酷幡然醒悟,寧缺毋濫,而愛奇藝這頭沉睡的雄獅何日醒來呢?

類型方面,

19部新更得網劇仍然覆蓋了較多的類型題材,不過愛情、劇情和喜劇等類型還是再次表現出了強勢地位。

從《東方華爾街》和《宮心計》的表現來看,港劇元素進軍內地,和內地影視市場深度融合,給內地影視行業帶來了新鮮的血液,《東方華爾街》的口碑爆裂相信是個開端,但不會是結束。

集均方面,已經很久沒能看到集均過億的劇集,市場逐漸迴歸理性,在數據造假得到一定遏制以後,真實的播放量逐漸讓市場冷靜下來,千萬級別的集均或許才是合理的票房數據;另一方面,大牌明星紛紛加盟綜藝節目,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也一度成為網劇最強有力的競品。

顯然,這種威脅不會減少,反而會呈現越來越強烈的態勢。

如何評價5月的傳媒業|國劇篇:拯救國劇市場請嘗試可樂原理

2、四面楚歌,藝術必須沉澱下來

正如上述所說,千萬級別的集均雖然有市場迴歸理性的成分,但更重要的還在於越來越多樣化和豐富化的競品和替代品的出現。

一方面是讀書熱,國學熱,文化熱等休閒方式對年輕觀眾群體的影響,和枯燥乏味的同質化視頻相比,他們當然願意去嘗試一些意境優美而又“高大上”的國學文化和文字內容;

另一方面,短視頻和手遊等競品的強勢崛起對網劇的打擊則更加致命,如果同樣是娛樂而已,短視頻的腦洞大開和手遊的代入感、體驗感遠遠比網劇等形式更加有吸引力。

這樣看來,影視作品可謂前有狼後有虎,四面楚歌之境,如何突圍?

沉澱!

影視作品的重要意義還在於其綜合了短視頻和手遊的娛樂屬性,同時又兼具文學作品的藝術教育屬性,它是集大成者,而不是纖薄無感的存在。

因此,網劇在創新的過程中,在單純考慮娛樂屬性的同時,還必須慎重考慮其藝術屬性。

5月紅黑榜

1、電視劇最不忘初心獎:《樓外樓》

眾人皆醉我獨醒!

許久沒能看到“傳記”歷史劇了,《樓外樓》在一眾低收視的愛情片中可謂鶴立雞群,1.19的收視率遙遙領先,無劇能望其項背。

這是對其不忘初心的褒獎,是對不追逐,不跟風的製作人們的肯定,也是對那些還在觀望中的製片廠的勉勵——去創新吧,大膽地去嘗試不同的類型吧,為觀眾奉上不一樣的新品吧。

如何評價5月的傳媒業|國劇篇:拯救國劇市場請嘗試可樂原理

2、電視劇最投機取巧獎:《泡沫之夏》

無論文學價值如何,《泡沫之夏》都可以被列入大IP的行列,但2018版的改編無論從口碑還是集均來看,都算不上成功。

事實上,自2010年以來,短短9年時間便有3次同一IP的改編,除了最初版本的相對成功以外,2016年和2018年的改編可謂一敗塗地。

2016到2018,與其說是改編,倒不如說是投機取巧。IP的知名度讓票房更有保障?NO,那隻會讓觀眾對改編的質量有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企圖用知名IP來迷惑觀眾,必將偷雞不成蝕把米。

如何評價5月的傳媒業|國劇篇:拯救國劇市場請嘗試可樂原理

3、網劇最勵志獎:《結愛·千歲大人的初戀》

請原諒把這個獎給了《結愛·千歲大人的初戀》,觀眾是不是覺得這個獎怎麼也應該給《東方華爾街》。不過,筆者想說的是:對於TVB而言,《東》不過是本色出演而已,你還可以做得更好。

宋茜,這個一度被認為根本不會演戲的山東大妞,拼命三郎,這一次總算證明了自己具有一定潛力。只是為何宋茜的潛力在一個網劇項目而不是電視劇項目被呈現出來,其背後邏輯值得深思。證明自己的還有《結愛·千歲大人的初戀》團隊,這部來自國內的“來自星星的你”當然應當獲得肯定,在千人一面的愛情劇中,《結愛》不可謂不創新,因此才獲得了觀眾的首肯。

如何評價5月的傳媒業|國劇篇:拯救國劇市場請嘗試可樂原理

4、網劇最為之惋惜獎:《宮心計2》

這一次,TVB怕是要自毀前程了。

作為宮鬥劇鼻祖的《宮心計》居然被你們玩壞了,不得不說《宮心計2》和10年前的那部《宮心計》當真不是一個檔次的作品。如果說《宮心計》只是一個IP的話,那TVB的古裝劇霸主地位恐怕難保了。

這又將讓多少TVB迷感到惋惜?

如何評價5月的傳媒業|國劇篇:拯救國劇市場請嘗試可樂原理

1號結語:邊際效應已顯,要麼更新,要麼換代

跟風,不是新詞。

跟風的結果是產品同質化嚴重,同質化嚴重的結局定是“票房慘敗”。在邊際效應的真理面前,跟風的製片廠顯得極其無力,大IP,超巨都不是扭轉頹勢的有效方法。

正如可口可樂策略一樣,人們不會永遠喜歡喝可樂,但人們永遠都喜歡喝飲料。

在喜歡看電視的觀眾面前,不要永遠給他們愛情劇或某一種作品,必須更新、換代,給觀眾奉上“無糖可樂”或“果粒橙”才是經久不衰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