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是非非楊蔭榆

楊蔭榆,女,1884年出生於江蘇無錫一個書香門第。她一生坎坷,早年不幸的婚姻使得她終生不再嫁,致力於學術。她曾留學異鄉,頗受現代知識的薰陶,學成歸國,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女大學校長。但在治校過程中,卻屢顯獨裁之風,遂被學生和教員轟下校長寶座。但在抗日戰爭中,她不畏艱險,挺身而出保護自己的同胞,大義凜然地斥責敵酋,最終命喪日寇之手。

楊蔭榆之出名,源自於中學課本上魯迅的作品《紀念劉和珍君》。魯迅先生在文中給了我們一個鮮明的楊蔭榆形象:專制獨裁,行為可憎,面目猙獰,十足一個反動軍閥的幫兇、封建餘孽的化身。但楊蔭榆的生平事蹟少人過問,更鮮有人知她為保護遭受日軍強暴的婦女同胞,在蘇州死於敵寇亂槍。

是是非非楊蔭榆

抗爭不幸婚姻,走向獨立之路

楊蔭榆小名申官,出身書香門第,是家裡的第六個孩子。其父楊老圃為律師。比她大6歲的兄長楊蔭杭(即當代著名作家楊絳的父親),曾以南洋公學的官費留學生身份於1899年赴日本,進入早稻田大學學習。1900年清末革命團體之一的勵志會在東京成立,楊蔭杭參加並與其中數人以留學生的身份首次刊行雜誌。他所翻譯的盧梭的《民約論》、孟德斯鳩的《萬法精義》等,曾在留學生和國內學生中風行一時,是我國著名的民主革命啟蒙者、法學家。小時候的楊蔭榆,在家庭中也許並沒有受到許多疼愛。楊絳對此曾回憶道:“聽說我的大姑母很美,祖父母十分疼愛。他們認為二姑母三姑母都醜。兩個姑母顯然從小沒人疼愛,也沒人理會;姊妹倆也不要好。”其中的“三姑母”就是楊蔭榆。

楊蔭杭自日本回鄉後辦起了以培養近代師資和科技人才為宗旨的錫金公學。是在兄長的影響下,楊蔭榆得以入學,學習近代數理知識,而且開當地男女同校風氣之先。

1901年,楊蔭榆遵父母之命,與寓居在無錫的常州籍蔣姓人家的少爺成親。當初訂親的時候,楊家父母“只求門當戶對,並不知對方的底細”(見楊絳《回憶我的姑母》)。在新婚之夜,楊蔭榆發現對方竟是個愚蠢無能的低能兒,和自己沒有半點共同語言。而且這位蔣少爺長得也極醜,據楊蔭杭形容,“那位少爺老嘻著嘴,露出一顆顆紫紅的牙肉,嘴角流著哈喇子”。

是是非非楊蔭榆

由於楊蔭榆的堅決態度,這樁封建包辦婚姻終於告吹。而這時的楊蔭榆,只有18歲。從此以後,楊蔭榆終生獨居,再也沒有結過婚。這樁荒唐的婚姻給了她很大的刺激,對她後來的人生產生了難以磨滅的影響。此後楊蔭榆比一般女性更勇敢、自覺、超前。在擺脫可怕的婚姻和封建家庭的桎梏之後,楊蔭榆就再不屑做什麼賢妻良母,對愛戀和婚姻全不以為然,一心投身社會,希望有所作為。

是是非非楊蔭榆

投身學問,求知於異邦

1902年,是中國近代最早的學制《欽定學堂章程》公佈的那年,但章程上卻未涉及女子教育。在所謂“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傳統思維方式支配的中國社會中,女子的教育是不被重視的。但在鴉片戰爭以後,由於五口通商,西方的風氣逐漸影響中國,到1902年中國各地紛紛設立教會學校,人們已開始意識到教育的必要,然而吸收的學生大多為上流社會的女子。景海女學堂就是類似的教會學校之一,由美國監理會主辦,校址設在蘇州市內東南部、薪門附近的天賜莊。這所學校收取的費用很高,楊蔭榆依靠兄長的幫助,進入該校學習兩年。

之後,她轉學到上海務本女中。這個務本女中原本是個私塾。1902年被命名為務本女子學校,同1902年蔡元培創辦的愛國女學並駕齊驅,是一所為社會培養獨立的新女性的私立女子學校。與楊蔭榆同班的有章太炎夫人湯國梨。當時這個學校有學生150多人,具有相當規模。1907年5月,楊蔭榆畢業,後赴江蘇省參加官費留學考試合格,7月啟程去往日本。她先入青山女子學院,後在東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理化博物科學習。6年後的1913年,楊蔭榆從日本畢業歸國。

歸國時的楊蔭榆,日語水平很高,對日本的禮儀也極熟悉。畢業之際,她因成績優秀受到校方嘉獎,獎品是一對不知是金的還是銅的別針。

就在她專心修學的這一段時間,中國國內發生了巨大的變化。1907年1月24日,即楊蔭榆赴日本留學5個月前,清政府公佈了《女子師範學堂章程》和《女子小學堂章程》。至此,被忽視長達幾千年的女子教育終於建立了制度。當時由於列強侵略中國,一些開明人士認為,要培養優秀人才,改變落後的國家面貌,就必須對所有國民進行教育,女子也不例外。但是當時女子教育的目標卻與現代教育的精神背道而馳,清政府建立女學的最大目標是把女性培養成傳統的賢妻良母。與以往差別的是,這些賢妻良母是具有現代知識的賢妻良母,她們不需要專門知識和深厚學問,能進行良好的家庭教育就可以了。

其後4年發生了一件大事——就是中華民國的建立。民國的建立,有力地衝擊了人們的傳統思想,社會處在急劇變化之中。

是是非非楊蔭榆

回到國內後,楊蔭榆就開始了她的教師生涯。1913年,她被聘為江蘇省第二女子師範(新蘇師範前身)教務主任,教生物學課程。1914年,她到了北京,任國立女子高等師範學校(簡稱“女高師”)的學監兼講習科主任。1918年,教育部首次選派教授赴歐美留學,她應選赴美,入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教育專業。

在這一段教學經歷中,她在校內有很高的威信,也得到同學們的擁戴。據許廣平回憶:“關於她的德政,零碎聽來,就是辦事認真、樸實,至於學識方面,並未聽到過分的推許或攻擊,論資格,總算夠當校長的了。”

楊絳回憶當時楊蔭榆赴美留學時車站送行的場景:“那天我跟著大姐到火車站,看見三姑母有好些學生送行。其中有我的老師。一位老師和幾個我不認識的大學生哭得抽抽噎噎,使我很驚奇。三姑母站在火車盡頭一個小陽臺似的地方,也只顧拭淚。火車叫了兩聲(汽笛聲),慢慢開走。三姑母頻頻揮手,頻頻拭淚。月臺上除了大哭的幾人,很多人也在擦眼淚。”這一切,正如楊絳所說:“我現在回頭看,那天也許是我三姑母平生最得意、最可驕傲的一天。她是出國求深造,學成歸來,可以大有作為。而且她還有許多喜歡她的人為她依依惜別;據我母親說,很多學生都送禮留念;那些禮物是三姑母多年來珍藏的紀念品。”(見楊絳《回憶我的姑母》)

一個從舊式婚姻中掙扎出來的女子,不僅在事業上前途輝煌,而且深受學生喜歡愛戴,是非常難能可貴的。這時的楊蔭榆處在人生得意的時刻,一切的一切都顯得那麼美好。

是是非非楊蔭榆

第一位女大學校長與“女師大風潮”

到達美國後,楊蔭榆曾任留美中國學生會會長、留美中國教育會會長,並與杜威、孟祿等接觸頻繁,深受大師們的薰陶。1922年,楊蔭榆取得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專業碩士學位後,回國繼續任教。1924年2月,她受教育部委任,接替許壽裳任女高師的校長。同年,女高師改名為“國立女子師範大學”,楊蔭榆成為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位女大學校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