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東宋派八卦掌“非遺”第一人宋承敏:光基礎就苦練5年 收徒先看人品

丹东宋派八卦掌“非遗”第一人宋承敏:光基础就苦练5年 收徒先看人品

宋承敏展示宋派八卦掌掌法。王曉陽攝

從傳唱大江南北的歌曲《中國功夫》“南拳和北腿,少林武當功。太極八卦連環掌,中華有神功”,到電影《一代宗師》八卦掌宗師宮羽田之女宮二以一套六十四手獨步天下,八卦掌在我們的印象中好像總帶著一種遙遠、神秘之感。

但所謂“大隱隱於市”“高手在民間”,丹東一位在社區工作、看起來文質彬彬的64歲老人,卻是完整的宋派八卦掌在丹東地區的唯一傳承人,在他的堅持下,宋派八卦掌成為丹東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之一。

他叫宋承敏,曾在國際武術比賽中獲得金牌,他說“學武”最先講的應該是人品,其次才是“根骨”和悟性。

師父弟子千人學成唯二

丹東的宋派八卦掌,起源於清咸豐年間(約1850年)的北京。宋承敏介紹,宋派八卦掌的創始人宋長榮,是在繼承恩師董海川八卦掌的基礎上,自行研究並逐漸發展演變成獨樹一幟的宋派八卦掌,距今150餘年歷史。宋派八卦掌第二代傳人,也就是宋承敏的師爺趙彥榮,上世紀二十年代來到了丹東,從此宋派八卦掌在丹東得到傳承與發展。

宋承敏的師父叫郎慧業,16歲開始學習武術,先是拜孫世凡為師學習武術,習練大洪拳、小洪拳;兩年後又師從武術名家趙風亭,學習長拳、螳螂拳和兵器;後又拜趙彥榮為師學習八卦掌,博採眾家之長,開設了“安東武館”,前後教習了千餘人習武。

學生雖多,但把易學難精的宋派八卦掌學完整的,只有宋承敏和一位大他二十幾歲的師兄。師兄後來移居別地,師父也於2000年離世,至此宋派八卦掌在丹東的完整傳承只餘宋承敏一人。

5年學基礎21年終出師

“我對武術的嚮往是從很小就開始了。”宋承敏說,小時候跟他家窗對窗的一位鄰居會說評書,從小他就聽著鄰居叔叔講武俠故事,所以夢想就是長大要做一名“俠客”。

可是想學“武功”哪那麼容易,投師無門的宋承敏直到20多歲開始工作之後,才得知父親的一位工友就是“武林高手”,那也正是他日後拜的師父郎慧業。

1977年,宋承敏正式開始跟郎慧業學習。可是“大俠”不是一天就能練成的,在師父的嚴格要求下,宋承敏光是基礎“八大式”就苦練了5年時間——馬步式、登山式、獨立式、僕腿式……枯燥又艱苦的基礎練習嚇退了不少想學的人,但是宋承敏咬牙堅持了下來。

1984年,宋承敏終於開始跟師父學習宋派八卦掌。即便他先前已有了外家拳的基礎,但是轉學屬於內家拳的八卦掌時,還是覺得非常難學:八卦是轉圈的,宋派八卦掌是以練功人的身高為圓圈的直徑,走八步為一圈,它的力量變化、技術變化都按照八卦的理論走,其中蘊涵的千變萬化,非常深奧。

直到1998年,苦練了21年後,宋承敏得到師父的認可終於出師了,實現了自己的武術夢。

“氣”是宋派八卦掌關鍵

“宋派八卦掌最難的地方不在於掌法,而在於內在的‘氣’。”宋承敏說,這個“氣的轉換”即便是在把掌法都練得非常熟練以後,也未必能達到,因為這個大多是靠“悟”,也就是自己一點點琢磨,自己琢磨不明白,師父怎麼教都沒用。

“大家可能都聽過一個說法叫‘氣沉丹田’,我說的‘氣’就是這個。”宋承敏說,只有通過師父的指導和長久的練習達到“氣沉丹田”之後,才能往宋派八卦掌的下一個“境界”——“以意帶氣,以氣帶力”上發展。

舉例來說,當一個人普通推出一掌時,胳膊立在那裡,另一個人可能不用太費勁就可以把他的胳膊拉直,但當這個人練到能“以氣帶力”時,同一個人哪怕使出更大的力氣也未必能拉動他的胳膊。

可實戰不當“花架子”

現今提起“八卦掌”“八卦拳”,不少人的直觀反應就是老人們練來強身健體的,有點像“保健性質的體操”,但宋承敏表示,宋派八卦掌依然保留可以對戰的“實用性”。

“我認為宋派八卦掌區別於其他流派八卦掌的特點之一就是它的‘實戰性’。宋派八卦掌練起來,可能不像有些八卦掌的動作行雲流水一般好看,它樸實無華,乾淨利落,沒有任何多餘動作,其創始之初就帶有實戰性的作用。”宋承敏說,所謂的“實戰性”其實就是一種實際運用,比方說對方出招,如果只是單純地練掌法,是不會知道怎樣抵擋反擊的,所以他在跟師父學會所有掌法之後,還專門用了兩年的時間學習實際運用的招式,“八卦掌的難度之一也在這裡,得學會舉一反三,用學得的掌法應對”。

對話宋承敏:憂心傳承收徒先看人品

將宋派八卦掌帶入“非遺”,成為丹東地區唯一全套掌法的傳承人,對宋承敏來說是榮幸,但也是憂心之處——傳承要怎麼辦?

遼瀋晚報、聊沈客戶端:您說擔心傳承問題,您沒有收徒嗎?

宋承敏:只收了一個徒弟,但他現在不在丹東生活了,所以在丹東地區如何傳承下去是我常常想的一件事。

遼瀋晚報、聊沈客戶端:那您考慮過再收別的徒弟嗎?

宋承敏:我一直想收徒,但是我確實收徒的要求比較高,這也是從我的師父那裡繼承下來的。師父當年收徒的標準頭一條就是人品必須好,因為不能讓人品不好的人學會了出去為非作歹;其次才是考察這個人的身體條件和悟性。我現在也是這個要求,但是考察一個人的人品畢竟不容易,所以一直沒有碰到合適的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