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數據時代,你家隱私信息有多少已經在網上呢?

李彥宏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中國用戶更加開放,對隱私問題沒那麼敏感,在很多情況下願意用隱私交換便捷性和效率。

在大數據時代,你家隱私信息有多少已經在網上呢?

在大數據時代,你家隱私信息有多少已經在網上呢?

在大數據時代,你家隱私信息有多少已經在網上呢?

Facebook正在為用戶數據洩露一事而苦惱,市值蒸發580億美元的臉書CEO更是公開道歉身在在多家報紙上刊登專頁,整頁報紙都是道歉信。

在大數據時代,你家隱私信息有多少已經在網上呢?

李彥宏的一番言論不禁引起軒然大波,為何態度與扎克伯格截然相反,輕鬆淡定的說了這一番話,若是在國外他還敢這麼說嗎?為何不重視個人隱私權?用戶隱私還分國籍嗎?

在大數據時代,你家隱私信息有多少已經在網上呢?

很多網絡詐騙,信息洩露等都是出於用戶個人信息沒有得到好的保護自種導致個人利益受損。最直接的表現就是騷擾電話,對方是如何獲取你電話還知道你的姓名、年齡、職業等?細思極恐!

在大數據時代,你家隱私信息有多少已經在網上呢?

大數據的廣泛利用不禁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選擇,也助力企業分析用戶行為進而做出更好的服務,但同時,未能妥善處理大數據的應用實際是把雙刃劍,傷害到用戶的基本權益,被欺騙,被控制。

實際上,近幾年互聯網的崛起很大一方面取決於給用戶一點好處,比如滴滴打車初期,基本低成本出行;貓眼電影基本不用花幾十就能看一部好萊塢大片。必須承認,中國用戶用一點小甜頭就能輕而易舉獲取個人數據,看起來中國用戶在佔小便宜的誘惑面前,基本不在乎自己的隱私問題。但在軟件面前,出於出行的需要、生活的便捷、時代的潮流,不用這些軟件,不註冊個人信息是不可能的,畢竟你需要社交需要工作,尤其是一線城市,你沒辦法拒絕!

在大數據時代,你家隱私信息有多少已經在網上呢?

我們很擔心信息被控制,雖然實際上也許已經沒有隱私可言,但我們需要安全,希望互聯網的大佬們能守住我們的隱私,共享互聯網的時代!

Im Robin Li

在大數據時代,你家隱私信息有多少已經在網上呢?

又要火的一個好姿勢!!!

在大數據時代,你家隱私信息有多少已經在網上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