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一個投資人聊了聊公有云的資本情況,太無趣了

前兩年,中國的雲市場火爆,去年華為雲又添了一把火。近日,紫光雲還要火上澆油,熱鬧。

公有云為啥這麼吸引人?這是立志要做ICT行業頭羊的必由之路,壟斷也好,平臺也好,生態也好,有了公有云平臺,一切皆有可能。

大數網過去毒舌評論了雲計算、服務器、超融合、軟件等行業,今年不打算這麼寫了。為啥?行業沒啥進展,也越來越無趣了。去年,我們也以財務營收為線索,根據公開信息寫過過一系列的雲計算公司。今年也不打算這麼做了。為啥?還是那句話,市場無趣了。

儘管無趣,可市場洞察還是有的。前幾天,我們大數網和一個投資人聊了聊整個技術創新類市場。有一些觀點輸出,大概點評了所有我們知道的公司。以下觀點,有些是他的,有些是我們的,混在一起都忘記了。這個投資人投資了一家雲公司,也投資了一家OpenStack公司,出於保密目的,就不透露了。

無趣:公有云沒啥變化

1.現在公有云市場格局已定,很難推倒重來。門檻越來越高,客戶和市場有一定認知和普及。要想進入,必須大資本全力投入,華為雲和紫光云為明顯案例。

2.格局已定,但市場空間巨大,普及率較低。如果要對標美國市場,中國公有云才剛剛起步。都在談論公有云 2.0時代,面向大中型用戶、行業。需要地面服務能力、全棧能力、研發能力,降價能力、技術迅速迭代能力;市場拓展能力,像狼一樣撲下去,丟給售後和服務。忘了最關鍵的,政府公關能力。

3.對於大眾和媒體,公有云拼的是市場宣傳能力。市場宣傳越來越相像,誰抄誰的?比如,華為雲提出五朵雲之一,浪潮雲也說是五朵雲之一,這邯鄲學步;比如,阿里雲提出“不能計算的價值”。多少雲也圍繞“計算”做文章?還有,都在說各個細分市場的第一,中國調研機構如此不值錢,給錢就能給第一?那,大數網在行業報道中早就第一了,吹過嗎?還有,媒體不要瞎吹牛了,你的良心不會痛嗎?

4.AWS可惜了,驕傲的以為可以搞定地方,多方合力入駐寧夏,錯過了最好的時機。儘管這樣,還是中國雲學習的對象。

6.金山雲拼命擠到了第三名。這幾個月融資這麼多,多少來自集團的股權置換,或者是左手倒右手?算一算虧損好不好?市場做得好。

我和一个投资人聊了聊公有云的资本情况,太无趣了

無趣:私有云賣人頭

7.公有云格局已定,私有云還有玩法。進入行業,聯手成立公司;成為行業雲,吃透上下游。這一個行業就足夠活了,也有足夠的護城河。真正的隱形冠軍。

8.青雲還丟不下公有云的夢想或者噱頭,還在自建網絡。銀行這個行業夠吃了。UCloud最近也要要好好搞UM的私有云。如果不是雲平臺,只是賣架構,做運營和運維,這種項目太重,賣的是人頭。

9.既然是項目和解決方案,和雲有毛關係?對包裝和融資大大不利。行業雲的可複製性太差。都想成為互聯網裂變的玩法,結果越來越重,資源投入太多,走向智慧城市、平安城市這種項目,最後成為集成商。

10. 這也是CMP流行的原因,也給萬國數據這類數據中心提出難題;也是杭州數夢工廠跑得快的原因。我稱之為“雲計算時代的集成商”。另外,原來大大小小的IDC,規模上不去,可惜了。學習一下華雲數據的轉型和升級,這才是真實的會運作,識大體。

我和一个投资人聊了聊公有云的资本情况,太无趣了

無趣:資本大於一切

11.原來對技術人創業抱有敬意,懷揣夢想改變世界或者改變行業。現在,技術人想的是變現,如何離場。良心大大的壞了。合同額和真實營收一回事?拿個小項目就敢說進入客戶核心系統?

12.原來競爭在一個層面。大家拼技術、實力、市場、服務、人才、願景等等。拼來拼去,最後成了“拼爹”。資本是好事還是壞事?BAT有錢,收購彌補技術短板,你叫生態圈也好,叫站隊也好,最後成立資本遊戲,這最無趣。華為雲不做股權投資,一切都是自己家的,這句話只是適用階段性。野心更大。有錢真好。

13.原來覺得技術創新可以發財,後來發現,OpenStack、容器類、超融合類的創新都是小生意。算一算,營收過億元的有幾家,能盈利的有幾家?指望單獨上市?新三板都不給你機會。擺在面前幾條路:要麼被收購入股,要麼進入行業做深入,要麼整體打包賣掉。投資人可沒有耐心(不過小富即安也挺好,總是自己的一塊田地,比打工強一點)。

14.原來,投資人可以靠雲計算獲利幾倍;現在看來,早點出手早點立場也不是壞事。別幹釜底抽薪的事情就好。留下的機會越來越少了。

15.之所以這樣,原因在於,行業越來越需要整體解決方案,要鑰匙不要單點技術供應商。所以,這些技術創新類公司都想做平臺做生態做整合他人的系統商,可單點技術成不了基礎平臺商啊。華為提出的“黑土地”又值得學習。

我和一个投资人聊了聊公有云的资本情况,太无趣了

不算總結

之所以悲觀,或者是失望。原來指望這些創新類公司能給市場帶來不同的玩法,更多的活力,給客戶帶來更多的價值點。可分析來分析去,最後發現,小公司要靠技術創新類迅速成長,或者是“敲鐘後的一夜暴富”,沒戲了,走上了苦逼的技術路線。越有錢越能夠壟斷市場,這某種程度也是抹殺中國2B市場的創新能力。我有錢,我能買來一切,這還有啥意思?

現在這一輪創新公司要麼成為炮灰,失敗離場;要麼成為馬太效益的一部分,被收購被投資被站隊。這是必然,國內外皆如此。物極必反,無趣之後,走向另一個有趣的層級,新技術創新仍舊週而復始。預測,再過幾年,國外巨頭會紛紛離場。

如此一來,2B市場就會像2C一樣,最後靠資本來說話。這就是我感到無趣的最大原因。但是無趣,大數網還會繼續關注,繼續毒舌。下一期是啥,估計是硬件,比如服務器?

希望有越來越多的有趣公司出現,市場才更有活力。另外,如果有好的創新項目,請和我聯繫。我可以幫忙推薦投資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