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豬拉稀的原因

1.斷奶後母仔分離應激

斷奶後仔豬從分娩欄到保育欄,母仔分離,使仔豬失去了母豬的愛撫和保護,由依附母豬生活變成了仔豬獨自生活,斷奶後仔豬重新組群並窩,仔豬間相互爭鬥撕咬,再加上溫度變化的應激而發生腹瀉。

2.食物變化

3.消化機能不全

斷奶仔豬胃腸功能不健全,消化酶不足的應激。仔豬斷奶進入保育期,從吃母乳變成了以飼料為主,加上斷奶應激,降低了酶的水平。據資料表明,斷奶後1周各種消化酶活性降低到斷奶前水平的1/3。使本來就不足的酶含量更少,影響營養成份的消化和吸收,因而導致腹瀉。

斷奶後,仔豬胃內由於胃酸不足,PH值升高,胃蛋白酶形成減少,對飼料中蛋白質的消化率降低,消化不完全的飼料為小腸內致病性大腸桿菌及有害病源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條件,而乳酸桿菌的生長受到抑制,形成了消化不良而發生腹瀉。

4.免疫功能低

由於精神、環境、飼料等一系列應激反應,在斷奶後,使原本不健全的免疫系統此時又有所降低,降低了仔豬對疾病的抵抗力,致病性大腸桿菌和其它有害微生物容易侵入導致仔豬腹瀉的發生。

1、對於發生豬流行性腹瀉的豬場,專家建議緊急接種豬流行性腹瀉、豬傳染性胃腸炎二聯弱毒疫苗。對於產前45天內的母豬肌注1頭份,20天后對沒分娩的母豬加強免疫1頭份,注射後海穴,同時要加強豬舍環境衛生及消毒工作,適當的提高保溫箱的溫度,以防止本病在豬場大面積的爆發。

(1)斷奶前的仔豬,用黃芪多糖+恩諾沙星注射液,注射後海穴;

(2)中大豬,控料2-3天,嚴重個體用黃芪多糖+恩諾沙星注射後海穴,同時口服補液鹽+硫酸粘桿菌素+黃芪多糖飲水。

(3)母豬控料2-3天,同時口服補液鹽+硫酸粘桿菌素+黃芪多糖飲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