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週期失效了?豬價決定因素是生豬屠宰量!


報告摘要

第一,今年以來豬價與生豬存欄量同時出現劇烈下降,豬週期關注度上升。

第二,國內典型的一個完整“豬週期”大約持續3-4年,豬週期的經驗判別指標有周期時長(經驗規律)、存欄量(供給指標)、豬糧比(盈利指標)等。目前市場大致處於“豬價下跌-能繁母豬淘汰”這一環節。

第三,豬肉價格最直接的決定因素是生豬屠宰量而非存欄量。

豬週期失效了?豬價決定因素是生豬屠宰量!

第四,存欄量與屠宰量在大多數情況下同向變動,但生豬飼養週期的滯後影響使兩個指標的走勢並非時刻保持一致。

第五,在存欄量與屠宰量發生背離的2011年8月至2012年11月、以及2017年3月至今,發生了預期跌價-加速宰殺-供給增加-價格下跌的循環。

第六,但這並不標誌著經驗規律的失靈,後推處理的生豬存欄變動週期與豬肉價格週期仍接近於完全重合。目前可能處於豬價底部區域。

豬週期失效了?豬價決定因素是生豬屠宰量!

正文

今年以來豬價與生豬存欄量同時出現劇烈下降,豬週期關注度上升。5月中旬,22省市豬肉平均價格僅為15.86元/千克,跌破2010Q3以來的最低點。同時,4月份生豬存欄量由去年末的34153萬頭下降到33439萬頭。

豬週期失效了?豬價決定因素是生豬屠宰量!

豬週期是一個什麼樣的週期?經驗判別指標有哪些?國內典型的一個完整“豬週期”大約持續3-4年,遵循著“豬價上漲-母豬補欄-生豬供大於求-豬價下跌-能繁母豬淘汰-生豬供不應求-豬價上漲”的過程。豬週期的經驗判別指標有周期時長(經驗規律)、存欄量(供給指標)、豬糧比(盈利指標)等。目前市場大致處於“豬價下跌-能繁母豬淘汰”這一環節。

豬週期失效了?豬價決定因素是生豬屠宰量!

豬肉價格最直接的決定因素是生豬屠宰量而非存欄量。在豬價的邏輯鏈條中,存欄量代表著生豬供給和庫存的雙重涵義,但屠宰量才是豬肉供應最直接的因素。豬價與生豬屠宰量表現出顯著的負相關性。

豬週期失效了?豬價決定因素是生豬屠宰量!

存欄量與屠宰量在大多數情況下同向變動,但在2011-12年、17-18年出現背離。由於生豬飼養週期為12-14個月,因此出欄數據相對存欄數據滯後一年左右的時間;而出欄情況與屠宰量走勢比較貼合。這種先行滯後關係使得生豬供應量與屠宰量走勢並非時刻保持一致。此外也受到PSY(母豬年產活仔數)上升的影響。

豬週期失效了?豬價決定因素是生豬屠宰量!

悲觀預期下的價格-供給循環。當生豬飼養的盈利情況較好、且市場對豬價存在樂觀預期時,養殖戶更傾向於生豬壓欄、在更高的價格宰殺並出售豬肉;反之,則更願意在價格沒有進一步下跌之前提高屠宰量,增加供給,同時減少補欄,存欄量出現收縮。2011年8月至2012年11月,以及2017年3月至今,這兩個時間段都屬於後一種情況,發生了預期跌價-加速宰殺-供給增加-價格下跌的循環。

豬週期失效了?豬價決定因素是生豬屠宰量!

但這並不標誌著經驗規律的失靈,後推處理後的生豬存欄變動週期與豬肉價格週期仍接近於完全重合。儘管生豬存欄數據可能存在低估,存欄量對豬價變化的響應實時性下降,但豬肉價格仍然受到存欄量的滯後影響。目前豬價增速仍在下降,但由2017年3月開始的一波存欄量下滑來看,它的滯後傳導作用有利於豬價企穩。後推12期且逆向處理後的生豬存欄變動週期與豬肉價格週期基本重合,目前可能處於豬價的底部區域。

豬週期失效了?豬價決定因素是生豬屠宰量!

風險提示

經濟超預期變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