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信IPO,姓“金融”還是姓“電商”至關重要

讀懂贈語:走在街上,可以叫散步,可以叫逛街還可以叫趕路。

優信IPO,姓“金融”還是姓“電商”至關重要

本文簡介:“姓氏”,或許能夠決定優信的市值。

自2011年成立,優信已發展近7年。

7是個有趣的數字。有一個詞語叫做"七年之癢",一般是指人們愛情或婚姻生活到了第七年可能會因愛情或婚姻生活的平淡規律,而感到無聊乏味,到達倦怠期,要經歷一次危機考驗。而股權投資中,7年也差不多是等待的盡頭。

5月30日,優信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IPO申請書(下文簡稱“招股書”),擬籌集最多5億美元資金。

選擇在這個時間點,啟動IPO,是必然或許也是無奈。畢竟,在互聯網汽車強敵林立的今天,電商的故事已經不那麼好講了。

1、電商、金融,差之千里

在報道優信的新聞稿件中,多將優信稱為“中國二手車電商行業第一股”,招股書也提到,優信是中國最大的二手車電子商務平臺。

然而,無論是淘寶、京東,還是唯品會、聚美優品,沒有一家電商平臺是以金融為支柱業務。同時,互聯網汽車交易行業的主要盈利模式卻是金融,優信也不例外。

那為何優信一定要將自己定義為電商呢?

簡單來說,電商屬於互聯網行業,監管弱且具備無限可能性,一個成熟的互聯網產品可能帶來難以想象的利潤,比如“王者榮耀”;而金融已進入嚴監管時代,大部分金融公司的業務都受槓桿率限制,且不是一錘子買賣,很長尾,即使市場足夠大,天花板的高低也要由自有資金及風控決定。

汽車金融是個萬億體量市場,但汽車金融能製造出的上市公司市值是萬億、 千億還是百億?值得思考。但優信,或許已經來不及思考。

2、持續虧損,私募還投的動嗎?

2017年初,優信完成了5億美元融資,摺合人民幣32億元。融資金額很大,參與投資的機構很多,換言之,單一機構要麼投不起,要麼不想自己投這麼多,又或者優信想讓更多資本方站隊。

站隊,是個有趣的事情,更是商戰的關鍵因素之一。不久前,與一位企業家聊天。2015年,這位企業家所經營的企業,打敗了所有對手,快速結束了戰鬥,結束戰鬥依靠的是什麼呢?不是傻瓜式的燒錢,也不是產品無法複製,而是斷了所有競爭對手的資金。“我拿了競爭對手可能拿的錢,簡單來說,不管錢多錢少,我會爭取資本方投給我,當資本方做了一個還不錯的佈局之後,一般就不會再投第二家同類企業,不戰自勝”。

互聯網汽車行業的融資有兩個特點,頻率越來越高,融資額越來越大。簡言之,大家都在搶錢,搶競爭對手可能融到的錢,讓對手無資可融,優信是“搶錢”的一方,也是“被搶”的一方。但是5億美元的融資之後,私募市場還有幾家沒有站隊的企業有意向、有實力去投呢?但優信,卻需要錢。

不得不說,優信的“造血”能力堪憂。

優信IPO,姓“金融”還是姓“電商”至關重要

2017年,Q1即優信剛剛宣佈獲得32億元融資時,其營收出現負增長,資金注入後的Q2、Q3、Q4,營收增速雖不錯,但代價巨大,招股書顯示,2017年底其賬面現金與現金等價物僅有2.9億元。也就是說,此前的32億元的融資,一年燒去90%,平均每天花費約797萬元,若算上優信營收帶來的現金流,這些數字會更加恐怖。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Q1,優信營收再次出現負增長。

優信IPO,姓“金融”還是姓“電商”至關重要

3、優信的籌碼,必須姓“金融”

或許優信未來可以實現盈利,但這一天何時才能到來?2018年第一季度再次獲得摺合人民幣16億元的籌資,但到2018年一季末,其賬面現金僅有12.2億元。若優信不能成功從二級市場融資,現有資金能夠支撐其運營多久?

這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即使金融嚴監管。

但對於優信來說,即使跑贏時間,卻依然沒有跑到終點。畢竟,營收與淨利潤均遠高於它的易鑫集團才200億元左右的市值。此前,優信私募融資近百億元,若以金融公司的身份上市,即使優信市值與易鑫持平,私募投資者的收益卻依然十分有限。

路漫漫其修遠兮,優信只能寄希望於,美國的資本市場相信它是一個電商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