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花:低迷的時候,你要有正確的思考能力

陳春花:低迷的時候,你要有正確的思考能力

請收聽主播鄭海音朗讀的音頻

安坐在甲板上凝思間(注:此時,陳老師正乘郵輪前往南極途中),腦海中映出在西藏哲蚌寺看到的辯經場景,寺院的四周沒有草木,都是砂石荒山,寺內卻有幾處樹木繁盛的院場,這便是哲蚌寺的辯經場。介紹說每個札倉(即僧院)都有兩個這樣的辯經場。辯經場一般設於札倉附近,主位有一級一級的辯經臺,辯經的時候喇嘛依次就坐,原則上全寺喇嘛都可辯經,但實際上能夠憑著足夠佛學知識而登上辯經臺的人中,只有少數能夠逐級在札倉和全院性的大辯論中獲勝,最終取得最高榮譽「格西」學位的喇嘛。

西藏的佛教僧侶們對於佛教經典的學習有著十分嚴謹的程序,宗喀巴大師及其以後的歷代祖師制定了完整的學經體系,需要花 11 年時間習完 5 部經典。喇嘛們在學習經典上有獨特之處,並不是光靠師父講經開示或死記硬背,他們最主要的學習方法,是在辯經場上通過辯論彼此印證,互相學習,進而達到對經論的理解和融會貫通,這就是辯經。

每個喇嘛都必須參加辯經,每個人的水平在辯論場上顯露無遺。

陳春花:低迷的時候,你要有正確的思考能力

在佛法辯論上,辯者則只可答「是」、「不是」或「不定」三種可能之一,絕不可能以胡言應付過去,即使不懂藏語,觀看辯經過程也讓我覺悟到:任何的理解都需要經過慎思並獨立做出判斷,都需要經歷衝突、對話與反思。為了讓喇嘛能夠更好地學習,辯經的規則約定,辯者無人數限制,立宗人多坐於地上,自立一說,待人辯駁,只可回答不可反問;問難者稱「達賽當堪」,即「試問真意者」,不斷提出問題,有時一人提問,有時數人提問,被提問者無反問機會。立宗辯過程中問難者可高聲怪叫,也可鼓掌助威,舞動念珠、拉袍撩衣、來回踱步,也可用手撫拍對方身體等做各種奚落對方的動作。凡當答者被問倒時,周圍觀看者會大聲噓,辯者要除下黃帽,直至下次辯倒問方時方能重新佩冠。

我用一個下午的時間,就安靜地坐在辯經場旁看著他們,開始的時候很為答不上來的人著急,併為他們受到的「嘲諷」難過,但是當我看到他們很安然、全神投入的狀態,知道自己錯了。我之所以有這樣的念頭,一定是「我」在作怪,並沒有融入到經學之中,並沒有虔誠之心、敬仰之心。

辯經所設定的規則和儀式,所滲透出來的純粹,讓學習必須成為個人最真切的認知,來不得半點含糊或者虛假,「是」與「不是」只在一念之間,需要最單純的反應,最明確的判斷。那個下午,我理解並相信,如果外在的行為與形式得以規範和明確的話,內在的認知和自我約束也就能夠得到確認和沉澱。

身為大學教師的我,很想在自己的課堂引入辯經的場景,很想帶著學生置身於哲蚌寺的辯經場,置身於這承受提問、各種奚落、被人高聲噓、除下佩冠的空間,喚醒學生內在沉寂已久的力量,用高昂的鬥志、智慧的思考、縝密的邏輯,從而贏得尊敬和敬仰。我希望看到這樣的學生,不是因為他的出身,不是因為他天性上的優越,不是因為他聰明,更不是因為他具有什麼樣的地位和財富,而是因為他深刻地反思、透徹地理解問題,由心而出的答案,明確而堅定的信仰。當他重新佩冠之時,呈現出智慧之光。

陳春花:低迷的時候,你要有正確的思考能力

我也常常喜歡與那些成功的企業為伍,因為它們不受環境的影響,不為外界所困惑。為什麼在相同的環境裡,總有人獲得超越環境的成就?特別是在低迷的時候,大部分人都很難獲得成效,但是總有一些人可以取得好的結果,他們經過思考之後做出自己獨特的判斷,他們能夠了解到低谷之後波峰來臨的時機,做出正確判斷,其核心是具有正確的思考能力,而不受環境和周邊信息的干擾。

當我和取得成效的人聊天時,他們的答案很簡單,「只要仔細想想為什麼會出現下跌,就知道什麼時候可以獲得機會了」。換句話說,成功與無法成功,最大的差別就是有沒有思考「為什麼」的能力。在生活和發展中,要想獲得進步,必須將既有的思考路徑轉換到新的思考方式上來,而悲哀的是很多人連思考的時間和思考的願望都缺失。

另一個與思考相關問題是,現象與本因如何區分。紛繁的現實擾亂了人們的思考,大家所關注的往往是現象而非本質。看到績效低落就歸結為員工士氣,產品不暢銷會歸結為價格,生活環境汙染會歸結為經濟發展所致,理想無法達成會歸結到自己運氣差——然而所有的歸因都是現象而非本因。

這些其實都不是原因而是現象,或者說是結果。在許多個案中,真正的原因只是其中的一個,其它都只是這個原因導致的現象,不找出真正的原因,就無法期望能夠解決問題。績效低落也許是產品競爭力不足;產品不暢銷也許是無法體現顧客真正價值;生活環境汙染或許是社會責任與商業信仰的缺失;理想無法達成也許是自己努力未夠或者對自己認識不足。這一切都需要人們去認真思考,與去尋找現象背後的真正原因,否則會被所謂的「原因」而誤導。

陳春花:低迷的時候,你要有正確的思考能力

更糟糕的是人們試圖改善所有的現象,既想激勵員工士氣,又想提升產品質量,還想降低價格,這些努力之後的結果是績效更低,員工士氣更低落,顧客並沒有獲得相應的價值。在本質原因不明的情況下,企圖改善各種現象而獲得成功,無疑是一種假象。如何尋找到本質的原因,這是思考的魅力,在任何情況下,認真思考,探尋本質都是重要而必要的。這就需要我們學會蘇格拉底反問的方式,借用辯經的方式,在對話與反思中,獲得對事物本質的認知;在自我啟發中獲得自己內在的認知,依靠自己判斷力而非外界的影響。

這讓我想起佛法所說的「五蘊」。蘊,是積聚的意思,佛教認為眾生是由色、受、想、行、識等五大類元素所積聚而成,其中色蘊是指物質;受蘊是指面對境界時內心的感受;想蘊是指心面對外界所設立的概念;行蘊是指心思審慮、決斷後做出行為;識蘊是意識,指識別的能力。眾生即是五蘊所組成。「五蘊熾盛苦」是八苦之一,色、受、想、行、識任何一蘊過度膨脹,都會使身心燥動不安。《心經》說:「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就是要我們看清五蘊而合成的「我」,

本質是空性的,若能如是照見五蘊皆空,就能放下執著,終能度盡一切苦厄。

陳春花:低迷的時候,你要有正確的思考能力

只是我們很少安靜地反觀自己,也就無法「照見五蘊」。大部分情況下,我們都被日常工作和生活塞得滿滿的,同時也被煩惱和焦躁填得滿滿的,有時慾望也塞了進來,讓本就無法喘息的內心更加擁擠、痛苦不堪。這一切都是自己內在的五蘊,並不是外境所強加給我們的,然而我們卻無法反思、觀照自己,以為這一切都是外境所造成的。我更加想念哲蚌寺的辯經場來,藉由辯經的啟示,可以擁有全新的生命理解,也因此獲得內在的愉悅與安靜。(本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